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何秋 《文化遗产》2014,(1):41-46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的大力实施,东巴文档案作为纳西族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不可忽视地成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开展科学有序的、快速及时的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对纳西族东巴文档案是否归于我国民族文化遗产这一质疑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界定与价值分析,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视角下,通过剖析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的保管现状,提出一系列适用于其抢救与保护的实施策略,以便有效地传承这—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在档案馆参与  相似文献   

6.
吕鸿 《图书与情报》2012,(4):133-13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公共财富,发挥着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但政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急管理能力非常有限,且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特点,使得对其在非常态下的应急管理存在很大的阻力。在我国应急管理模式从综合减灾模式向全面危机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下,结合5.12地震中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急保护,可以启发我们找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化是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人员素质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傈僳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实地调研发现,傈僳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存在针对性政策法规缺位、传承人档案缺失、相关档案部门被边缘化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从政策法规、建档保护机制以及对传承人档案地位的重视等方面解决问题,这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根,是民族文化的魂,是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维护国民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展现和继承的媒介与载体,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于文化的记录、传承、研究和保护。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最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视野     
《陕西档案》2012,(2):17-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记录,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可行性,为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之间的关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过程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如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杨爱香 《晋图学刊》2014,(2):59-61,7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对于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明记录的载体,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职责所在。本文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鲜活的文化基因.本文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以及其相关保护机构之一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被逐渐明晰起来的档案工作内容.而严格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是最近几年伴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才正式步人人们视野的.档案工作固有的"记忆守护"功能与社会服务性质,决定了它必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布朗族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境地。本文探讨了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保护和抢救上。档案部门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亦投身其中,承担责任。然而,诚如许多文章所述,档案部门此种责任的担当,多被视为一种“介入”式的职能扩展,始终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边缘地带。本文试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分析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及其保护形式做更深层次探讨,以期能更好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保住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保住我们民族发展壮大的不竭的精神源泉与动力.高校音乐院系结合所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发挥出自身优势,就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其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深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含义,并详细论述了如何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  相似文献   

20.
曾涛 《中国档案》2006,(9):19-20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又译为无形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表现为:(a)口头传说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