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阳 《出版史料》2007,(4):114-117
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1986年9月,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和中国摄影出版社,与澳大利亚威尔顿·哈代公司进行合作,出版发行七种文字版的《中国——长征》大型画册。作为中方一名工作人员,我参与了这个合作项目。回忆二十年前这件出版盛事,重新翻阅长征画册,仍然觉得这确是一本宣传中国和长征的好书,今天也不失为对外合作出版的成功事例。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始调整为每月1日出版的《中国记者》本期与1999年一起面世。随着1999年的到来,我们几乎可以数着新世纪到来的脚步,听到世纪之钟在敲响。 1999年是普通又极为特殊的一年。它普通是因为它毕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毕竟是因为人们方便纪年如此划分顺序到此;它特殊是因为它不仅连接着百年转换、世纪交替,更以特殊的笔触归纳着100年来中华民族求解放、求振兴、求富强的光辉历史,从而不仅对中华民族而且对人类都有极为特殊的纪念意义。 回首眺望,80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5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崭新的一页,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壮严宣告,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0年前,以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的招标,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二十届招标。这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创造奇迹的二十年,是中国企业成就传奇的二十年。二十年前的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二十年后的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设计了中国到2020年的社会发展蓝图。二十年前,中  相似文献   

4.
好啊,记者节     
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 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尽管六年前已从记者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我依然是离位不下岗。这几天,我正校阅反映上海一个半世纪以来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上海新闻志》。追随着中国第一代记者的足迹,我感受了他们为寻求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富强而奋斗不息的精神,以及邵飘萍、史量才、羊枣们倒在血泊中的悲壮;看到了范长江、恽逸群、陆诒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艰辛。正是这一切,才有今天我们──中国55万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 此时,我感到万分欣慰的是,做了五十年的记者,自…  相似文献   

5.
装修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只有二十年,但就这短短二十年,装修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血液,烙上了中国人的印记。我和你打一个赌:任何一张居家装修的照片,我只要看一眼(不超过0.5秒)。就能告诉你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家,还是一个外国人的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现在媒体上不断传来外 国一些人对中国经济未来会 出现迅猛发展的预计,什么 “未来世纪是中国世纪”,“中 国经济规模一百年后为日本 五六倍”,还有二十年后,五十年后中国就会怎么怎么样,等等。预计得很具体。这些消息着实叫人鼓舞。但是,我看我们自己还是冷静点好,不要迷糊了。 预计就是预计,不是现实。1901年,谁预计到会发生那么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谁预计到上世纪20年代末  相似文献   

7.
50年前,古老的中华民族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浴血奋战,以崭新的面貌、如巨人一般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而社会主义新中国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辉煌的成就向世人展示出泱泱大国的卓然风范,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16日上午)华北地区高校图协自1985年9月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可以用“廿年风雨廿年情”来概括。这二十年,的确是顶风冒雨的二十年。回想二十年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已进入拨乱反正、百业待兴、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人们也正从十年浩劫中摆脱出来,民心思治,正待崛起。长期受到漠视和冷落的高校图书馆界也开始复兴,成立了全国高校图工委,树立起团结的旗帜,积极推行各项工作。但是,在习惯势力的长期压抑下,难以展现自己应有的风采,甚至在1985年的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期间,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一席之地,致使我们…  相似文献   

9.
这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时刻.六十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的研究视野。二十多年来,对于本雅明的翻译与接受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本名著的三个版本,使得“本雅明”这三个字携带了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很多关键词——文人、大众、媒介、返魅、媒光……对于本雅明的阅读,事实上构成了一种对中国二十多年学术现代性的分析和反思。周志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系统阐述了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是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王中同志1963年旧作,现按二十年前原文发表,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纸参考.前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它革命时期曾在国内外办了大最的报刊,在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13.
陈君 《湖北档案》2023,(1):48-4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提到的三件大事。回望十年,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中国的《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它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发展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报业更是飞速发展,到2007年中国报纸日发行量已经达到1.07亿份。  相似文献   

15.
刊首语     
从1999年上溯50年至新中国建立,由此再上溯100年,是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积弱积贫转向全面振兴、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出版业经历了同样的转折。发明印刷术的古国,至20世纪初才有了近代出版业,只是在1949年以来才逐步赶上世界出版业前进的步伐,进入出版大国之  相似文献   

16.
责任与忧患     
新世纪到来了,全人类都在欢欣鼓舞,摩拳擦掌,似乎要彻底忘却过去,步入一种期待已久的黄金时期。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公历纪年被正式采用是公元1582年的事。中国在1912年才接受了这种起源于罗马的历法;而中国的黄历早在约公元前1025—公元前256年的周朝就使用了,按今天的农历推算,黄历纪年应起源于公元前2697年。换句话说,再过302年,中国人是否也可以庆祝黄历5千周年了? 不能否认,过去的百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世纪。特别是二战后的五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人类进步几乎是跨越式的。在科学技术领域里更是如此,现代的通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古老的大同世界之梦首先在英特网上以虚拟社会的方式实现了。相比之下,人文科学领域的进步似乎要  相似文献   

17.
周小璞:中国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文章记述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成果,分析了这一时期建筑思想的发展变化,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建筑的管理与研究状况。王鹤鸣:缩短差距争创一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上海图书馆 文章从历史与全球两个纵横坐标分析了中国和上海图书馆事业的现状,以及世界图书馆界的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了上海图书馆面向新世纪的努力目标。范并思周全:中国社科情报事业五十年 对中国社科情报事业的发展背景、事业进程、五十年成果等作了总结,分析了社科情报事业的五个特点,并且提出了重视社科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必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强调“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出版业演出了一台激越高昂的奋进曲,让局里局外人都看得如醉如痴。检点来路,队伍兵强马壮,鸟枪换炮了;产品丰富厚重、绰约多姿了;实力今非昔比、温饱小康了。 但是,跨入二十一世纪的门坎儿,这一切突然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本期《新闻三昧》出版之际,正是“两会”召开之时。由于出版周期的原因,本期我们组织的两篇关于“两会”报道的话题,只能赶在“两会”召开之前成稿。即使如此,聪明的作者还是捕捉到了今年“两会”的主旋律,那就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应该说,与时俱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进入21世纪的时代强音。与时俱进,这是时代的需要。进入20世纪的百年中国,风云变幻,涌现出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