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历史教学中图文资料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编高中历史教材 ,突出了在文字阐述中穿插、展示丰富多彩、尉为大观的图文资料。据本人统计 ,新教材总共选用图文资料 (包括文字资料、历史图表、文物图片及彩图等 )约 2 0 0 0幅之多。这些图文资料极大地充实、展拓和深化了教材内容。综观国内外历史教材 ,图文资料的使用普遍得到重视。香港《新世纪·中国历史》教材 ,在其“中一”课本 170余页的教材中 ,“就有图片 2 2 0多幅 ,而且种类呈多样化特征”① 。德国历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特点之一是 ,“重视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历史。历史地图的运用贯穿始终 ;大量运用图片、图表 ;重…  相似文献   

2.
高二哲学常识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7年 1 2月第 1版 )中有大量的“小资料”、“议一议”、“想一想”、“记一记”、“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图片、漫画等图文小框。这些框题的内容具有灵活性、趣味性、警示性、实践性等特点 ,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弥补教材正文内容的不足与缺陷 ,培养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因此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想尽办法 ,利用多种形式 ,利用好图文小框 ,以增强哲学常识教学的多样性 ,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鉴于此 ,我在这里粗略地谈谈哲学常识图文小框教学的一…  相似文献   

3.
黎文贞 《师道》2013,(11):31-32
在公开课教学中.常常看到不少教师只注重对教科书“正文”内容的讲解与传授,忽视甚至取消书中的“图文材料”内容。而另外补充其它材料来教学。此现象被美誉为“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的特点比较研究”的一项师生关于历史教科书(2007年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②③)版式设计、图文配合的调查问卷中有如下问题和反馈: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阶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因此,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用图构建事物和文字的联系,用图再现生活情境,用图解读文字……考试时我们可让图文题在试卷中呈现,巧用图文题来引领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阐述以生物学教学中“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学科思想,分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材特点,以图文转换法为主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和谐统一”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现对该教材的特点及重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7.
依据《课标》编写的苏教版生物教材,在我们实验区已使用了近一年。一本好的教材,再加上实验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使初一的生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了。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增加了学生活动,其内容组成分为三个版块,即文字叙述、图文资料和学生活动。那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就是浓缩文字叙述,读写图文资料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以上途径实现信  相似文献   

8.
方卫萍 《学子》2013,(4):22-23
如何基于品德教材,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品德教材,构建并激活生本课堂,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此时无声胜有声——巧做图文的知音浙教版品德教材中,精选的每一段文字和每一张图片都与教学目标和活动主题密切相关。这些文本资源,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也是一种能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无声语言。因此,教师应从教材资源入手,有效把握图文教材的目标,挖掘图文教材之美,引领学生品读教材图文,巧做图文教材的  相似文献   

9.
湘版教材在编写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材在知识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图文合一、图文互补。但教材中也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一、部分图画得不好不知底稿是手工绘制的还是其他原因,有些图画得不专业。如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图2~7纬线与纬度图,50°N、40°N、20°N、10°N这几条纬线都有不同程度的弯曲转折,使得本应看起来很圆的纬线圈变得有些怪异。二、教材在有些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处理上有较大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八页判断野外方向的第四种方法,太阳与手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关系的科学设定须紧密围绕核心素养体系,充分重视插图的相对独立价值。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应具备辅助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实现审美教育与积累、加深文化传承与影响等方面的功能。要夯实图文并重的认识基础,搭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图文关系理论框架,并在工作模式创新中积累实证素材,进而逐步实现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关系科学性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11.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专门的写作板块,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支架。立足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整体,从图文结合、理实相融等角度,总结和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特点,围绕“链接实际生活”“遵循课标要求”等角度,探讨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教学策略,以增强写作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 ,各年级都编排了“看图学文”。“看图学文”是图文配合的一种课文类型 ,它是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把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对图画的具体描写结合起来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通过“看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观察的方法 ;通过“学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图文结合学习的过程中 ,又可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看图学文这种课文类型安排在各年级的教材里 ,各年级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有不同的教法 ,但是 ,在能力培养方面 ,具有共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让每个孩子能享有质量的教育。教材质量是职业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立体化教材的出现是教材改革的里程碑,它集动画、视频、图片、图文于一体,是种多元化的教材。文章以中职“建筑材料”立体化教材为例,探究其对中职教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经 ,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看图学文”作为一种固定类型的课文 ,经年不变地出现在每册教材的第一单元 ,首篇课文的课题之上“看图学文”四个字赫然在目 ,这似乎在提醒我们 :借图读文、借文识图、图文结合、图文并茂 ,只是这少数课文的专利。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发展 ,这种“固定类型”已被打破。笔者认为 ,“看图学文”的“淡出”其实是昭示着课文插图是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决不能只被“局部关注”。一、展示学生独特感受的绝佳平台“学生在阅读中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 ,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 ,甚至创造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呼唤新的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新教材与旧的教材相比较,在很多方面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在形式上由32开本改为16开本,字体相应变大,插图、照片、表格多,正文两边留有一定的空白,教材的图文表述较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增设了“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这3小栏目,使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大大增加,更适应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  相似文献   

16.
地理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各种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资源图等平均每章达到8幅之多。地图中贮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获取地理信息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不仅是地理知识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学习地理知识、获取地理信息的工具。教学中运用好这个工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两对照、两巩固”的训练措施,使学生识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一、图文对照识图“图文对照”就是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照地图进行训练,读文与察图同步进行,理论知识与空间分布形成影像在大脑一次成型,图文…  相似文献   

17.
陈桢 《福建教育》2023,(31):8-9
<正>教学特色是教师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的综合体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向纵深迈进。宁德市名师培养工程注重学员教学特色的凝练。在这一工程的感召和支持下,笔者开始了“图文美术”教学特色的探寻之路。一、出发:“图文美术”教学特色的价值古人云“艺术同源”,就是指真正的艺术是相通的,具有共性的,没有什么明显学科边界的。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应当寻求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三种因子的最佳平衡点,而我国一直以来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编写思想重视不够。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增设了选修课《自然灾害与防治》,在这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认知程度及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编写思想,提出“查漏补缺、纠正偏差”“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图文并举、互为补充”三点编写策略。此探讨试为今后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体现“以毕生发展为本”思想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图文结合切实加强词句训练《花园果园》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江苏洪泽县教师进修学校周建高《花园果园》是人教社新编小语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课文。纵观教材,其特点是,图文并茂且两者结合得非常紧密。首先从课文插图中可看出,彩图分左右两部分。...  相似文献   

20.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可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非连续性文本”,所以我们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素材。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对图文、表格类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归纳等,“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在教材中善于挖掘,也有不少潜在的资源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