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欣华 《文教资料》2012,(26):78-80
《文苑英华》成书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选录了箫良纥唐五代作品共一千卷。其中赋一共有一千五百多首,而唐赋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可见,《文苑英华》将唐赋的基本面面貌保存下来了,而且《文苑英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唐代文学作品的态度,本文立足于讨论宋人对于唐赋的态度及隐藏于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歌行与乐府的关系既密切而又复杂。《文苑英华》中20卷歌行主要为新题乐府,20卷乐府主要为旧题乐府。这一事实表明,《文苑英华》中歌行与乐府,是同一家庭中的两位重要成员。清人冯班“歌行者,乐府之名也”的认识,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文苑英华》收录了本于唐人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二十卷"中的二百六十余首诗文。因范编李白文集来源甚杂,致使《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有诸多异文。一首诗,至关重要的无疑是题目,而题目有异文,则关系重大。本文择出《将进酒》等七首诗题目颇为重要的异文加以辨析,或有助于李白文集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考查宋初所编《文苑英华》中一百五十卷赋作的校勘记可以发现,南宋人刊刻和校勘《文苑英华》时使用了《周易》、《诗经》、《尚书》、《左传》等十余种经部著作;使用了《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部著作;使用了《山海经》、《管子》、《庄子》、《列子》、《艺文类聚》等子部著作;使用了《楚辞》、《文选》、《唐文粹》、《乐府诗集》等总集与陆机、王勃、白居易、元稹等三十多人的别集。这反映出唐代律赋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宋代文赋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选》在唐代成了科考教科书,唐人经常化用《文选》辞藻、丽句、典实等以经纬文章。微观比对考察《文苑英华》所收录的唐代试律诗和《文选》相关诗赋文,得出唐人对《文选》的化用方式主要有借境借象、借意双关、顺承生发和反用其义等。  相似文献   

6.
初唐诗人骆宾王文集,历代版本繁芜乖讹,清人陈熙晋主要参考骆集《文苑英华》本、宋蜀本、明万历颜文选本以及其他诸家本子,将其重编、辑佚、校勘、注释,成《骆临海集笺注》一书。陈氏所用之校本,主要以《文苑英华》所收骆集校宋本通校其集,是其整理骆集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选》分体既非三十七类,更不可能是三十八类,而只能是三十九类。对证明《文选》分类起关键作用者有二:《文选》序次作家的实际情形与《文选序》所说的"各以时代相次";相关版本上之标示。陈景云诸名家因未能就整体来考察部分,故虽知"移"而未能识"难"。《文苑英华》及《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如何,这对研究《文选》原分多少体无实质性意义;据天津艺术博物馆与日本永青文库分别所藏的敦煌本《文选注》之"解",无法证明"难"非《文选》之一体。  相似文献   

8.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9.
《文苑英华》其诗歌类分依据不一,但总体而言仍以文化观照为主。《文苑英华》诗歌类分排序明显受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有浓厚的儒家政治色彩,其选诗分类崇尚"雅正"之作,是宋初文化现象的影像。  相似文献   

10.
小引敦煌遗书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它给人们保存下来文、赋、诗赋、词曲、变文等极其丰富的古典文学作品.在敦煌遗书的整理研究过程中,变文、词曲等已分别汇成专集,赋类作品虽也整理,但多属零篇短简,某些已成孤本的赋作,海外刊行过校录本,由于传布未广,国内无从阅读,有鉴于此,本文试作一点整理,尽可能提供较为完整的校本.敦煌赋集是敦煌遗书内数量较多、内容驳杂的唐人写本,除见于《文选》的王仲宣《登楼赋》(P.3480)、张平子《西京赋》(P.2528)、成公绥《啸赋》(S.3663)左太冲《吴都赋》(苏1451)外,敦煌赋卷所载大都是唐人作品,《全唐文》、《文苑英华》等只载其中少数几篇.敦煌遗书内的赋卷,主要散见于伯希和编号者,有P.2488、2491、2539、2544、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文苑英华》这部文学选集是“网罗放佚”的非选本总集,这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形成与周必大“全卷录入”说有关,也与《文苑英华》体例特征、时代文学审美观的差异和前代诸多文集散佚有关。这种误解会导致强化《文苑英华》文献价值,忽略其选本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被后世称为“文章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九《文选注》提要)。书中选录了从东周到南朝梁八百年间的七百多篇作品,保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料。其中英华荟萃,佳作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时为李白编集的有李阳冰、魏颢、范传正三家.入宋后,乐史、宋敏求等所缟<李太白文集>是宋时最早的李白文集,李、魏两家所编<草堂集>、<李翰林集>先后被采入.先于<李太白文集>成书的<文苑英华>是唐宋之际最早的总集,其所录李白诗文则当是范传正所编"文集二十卷".<文苑英华>录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记>,而未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是其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反证.而<文苑英华>所录<初月>等十七首为<李太白文集>所无,且被严羽指为赝伪,符合范本"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的复杂来源,是<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源自范本的旁证之一.乐史、宋敏求等编的<李太白文集>只采用李、魏两家编本,说明范本已为乐史、宋敏求所不见,而<李太白文集>修成后,李、魏两家编本也不行于世,此或可作为<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又一旁证.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是古代民歌中的名篇,全诗风格明朗爽利,质朴刚健,又不失浪漫情怀。该诗已被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但是,教材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却有点问题。首先,此句诗有异文。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作:"愿池(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辑为:"愿借明驼千里脚,送儿还故乡。"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作:"愿得鸣(一作借鸣)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宋孙洙《古文苑》  相似文献   

15.
《文苑英华》中对歌行的编录,继承了中唐元稹、白居易的"歌行"观念,其中收录白居易、杜甫、韦应物等人的歌行作品较多。之所以将"歌行"独立成类,是编录官参考唐人文集而来,因为在中晚唐诗人的观念中,歌行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无可否认《文苑英华》在编录歌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主要原因在于编书时间仓促、唐宋人文体观念模糊及受政治影响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苑英华》诗歌编纂体例有继承《文选》一面,但在诗歌编纂结构、类型、类目排序等方面新变明显,反映出宋初“缘情”与“体物”结合的诗歌题材意识及以教化为目的的诗歌编纂思想,对后世诗歌总集的编纂结构、类型排序、类目设置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朱玉麒 《文教资料》2000,(3):115-132
较之唐代作品归属最具争论的作家如戴叔伦、殷尧藩、许浑、李群玉等人而言,张说诗文的著作权甄别还不是特别困难的事。但一些普遍或特殊的作品流传因素,也导致其部分诗文重出于他人名下,或者他人作品误收其文集中的现象。可以归纳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类: 一、因名字的近似而误植。如邵说的作品《让吏部侍郎表》、《为文武百僚谢示周易镜图表》、《为田神玉谢端午物表》等,在北宋的《文苑英华》本中就被误署张说之名。彭叔夏在《文苑英华辨证》卷五、卷六中已予纠正,但至今仍有沿其误者。 二、因仕历的偶同而误收。如于志宁《大唐西域记…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福建省将进入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标》)课程方案的首次高考.值此"大纲卷"与"课标卷"交替之际,认真回顾总结四年来福建省自行命制普通高考数学试卷的得与失,对于福建省自行命制2008年的"大纲卷"、2009年以及今后更长时间的"课标卷",无疑是必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是一种误解,说明<唐文粹>在后人收集和整理唐代文学和校勘诗文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李宾所编《八代文钞》之《李遐叔文抄》将《厨院新池记》一文归于李华名下,四库馆臣编纂《四库全书》时,所辑李华集亦有《厨院新池记》一文,而最早记载此文的《文苑英华》却将作者题为李玄卿。《厨院新池记》的作者既非李玄卿,亦非李华,而是李幼卿。《文苑英华》所题李玄卿为李幼卿之形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