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因其时,用其术”的治国思想,他激烈地反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反对因循守旧理论,提出了国性牖民、人人平等、安民养民、因时制宜的治国从政主张.李贽的治国思想直到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治国思想内容丰富、系统,主要包括反对封建束缚,提倡因性牖民;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人人平等;反对剥削压迫,提倡教民养民,廉洁从政;反对因循守旧,提倡“因其时,用其术”;反对害才误国、提倡聚才兴国;反对恃势弄权、提倡严己宽民等。  相似文献   

3.
李贽是明代最具叛逆精神的思想家,晚明人文主义的先驱者。李贽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与他出生于商业繁荣的沿海城市和七岁丧母后的生活经历有关。李贽的叛逆精神与人文思想最鲜明地表现了主张独立思考,反对盲从;认为圣人并非万能,孔子亦有不能,反对神化圣人;提出童心说,崇尚自然真实。坚决反对一切假道学和伪君子作风。李贽的思想对晚明思想界和文学界有重大的直接的影响,开创了一种新风气。晚明人文主义新思潮涌现得快,消失得也快,除了自身的弱点外,最主要的是当时的社会未能提供使之繁荣壮大的阳光雨露与土壤。李贽是战士,也是作家,他的杂文和诗歌都取得了相当成就。  相似文献   

4.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明朝开国以来充斥文坛的一味师古法古的复古文艺思潮 ,李贽提出了以“童心说”为理论基础的文艺批评观 :提倡“真情” ,反对“假理” ,要求文学作品必须表现作家的真情实感 ;反对处处以古为法 ,认为文学作品应当顺性而作 ,追求自然之美等。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产生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以及明中期以来文坛的进步创作倾向、进步文艺理论是影响李贽文学批评思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童心说”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本主要叙述了“童心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李贽从“童心说”的观战出发,提倡“自然之为美”,反对“中和之为美”;主张无意为,反对有意为的美学思想,这此美学思想,开启了一代新思想和学的新风尚,无论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贽是泰州学派的后起之秀。在明末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李贽继承了自王艮以来的泰州学派反道学的传统,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学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把泰州学派的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文学发展史等问题上李贽坚决反对“假言”、“师古”的文风,主张文学创作要出自真心,要“发于情性,由乎自然”。由于“公安三袁”与李贽有着某种特殊的渊源关系.所以“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与李贽具有颇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明灯道古录》表现了李贽非孔非儒、反对偶像的战斗精神和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发展以及反对封建等级制、要求平等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晚明时期反封建压迫、反传统思想的启蒙主义思潮的特色,不仅是研究李贽思想的重要代表著作,也是认识中国文化思想发展轨迹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贽立足人的生存需要并从安邦辅国的角度,充分肯定物质财富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肯定近代社会的商业活动,视“义”、“利”为一体,赋予财货利欲以道德色彩,李贽的经济思想表现了对传统经济思想的巨大超越而具有了现代经济思想的因素。李贽经济思想是建立在他尊重个性自由、维护人本自然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成为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反对理学扼杀人性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着重说明,以往相当多论对李贽反孔批儒的论述和评价,不够准确,全面,只讲他反孔批儒,无视其热诚尊孔,李贽全面肯定孔子的治国手段,以为孔子远超千古帝王,百世圣人,是万亿年载尊亲有加的千古至圣,有时他还视孔子为知音,李贽的反孔批儒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是李贽所批判的孔子,是被历代统治和后世儒哄抬起来作为封建专制和禁铟垄断思想化护符,偶像的“孔子”,主要不是“孔子本身”,认为对李贽的一些愤激之言应当做理性的分析,《赞刘谐》,《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是反尊孔作品,却常被误认为反孔作品,李贽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有率性放任的叛逆行为,但他在政治上只是一个革新派,仍然维护封建君主制和纲常名教,尊孔时代夸大了他的“离经叛道”,反孔时代再次予以渲染,要对李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研究王阳明和先秦儒家及其典籍对他的影响,并且消除学术界依然存在的尊孔和反孔的惯性,辨析既往对李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25):97-F0003
一、生平介绍 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号笃吾,福建泉州人。中国明朝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其父李白斋,为人豪爽、正直,反对“利口能言,以博取富贵”,见他人危难,即慷慨相助。这一切对李贽的思想影响很大。26岁时,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此后二十多年,李贽为生计而奔波于仕途。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李贽一直被认为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者,是反对儒家、孔子的。本文针对传统观念对李贽看法所存在的局限和盲点,通过对李贽著作的深入研读和他生活经历的了解,收集可靠的言论证据、重新分析李贽的信仰,认清李贽对道学进行激烈批判的实质以证实李贽并非真正反对孔子,他反对的是借孔子之名谋取自身利益的假道学,实质上是为给孔子正名,还孔子一个平民凡人的面目。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样的民主思想家。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把儒家经典奉为"万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在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顾炎武则提倡"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也将矛头指向君主专制。王夫之否定理学的形  相似文献   

14.
李贽研究在国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贽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思想学术界亦有重要大影响,日本、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均有一些学者从事李贽研究。本文侧重介绍了日本、美国、新加坡以及意、法、瑞士、前苏联等国学者研究李贽的概况与实绩,进而阐述了李贽思想对各国思想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对苏辙与李贽《老子解》两部著作的对比研究,提出苏辙的《老子解》的特征在于主张孔子与老子没有根本的对立,强调儒教与佛教尤其是南宗禅的一致,其放异彩之处正是在于无心与解脱精神,所以,可以说苏辙的《老子解》往往成为无心无欲的修养论,而李贽的《老子解》则更多体现了他的政治论,那就是反对为政者以自己为中心的独断专制,由此可以说苏辙把老子看成处世课本,李贽则把老子看成不干涉主义和放任主义的治世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真伪及评点的进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论者认为李贽评点《三国演义》乃叶昼之伪托。此说不可靠。综观评点全书的基本思想、对人物的评价及语言特色等,均与李贽的一贯思想、见解、文风相一致。评点中,深刻反映了李贽的平等思想、民本思想和对封建假道学的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说明 ,以往相当多论者对李贽反孔批儒的论述和评价 ,不够准确、全面 ,只讲他反孔批儒 ,无视其热诚尊孔。李贽全面肯定孔子的治国手段 ,以为孔子远超千古帝王、百世圣人 ,是万亿年载尊亲有加的千古至圣。有时他还视孔子为知音。李贽的反孔批儒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 ,但是李贽所批判的孔子 ,是被历代统治者和后世儒者哄抬起来作为封建专制和禁锢垄断思想文化护符、偶像的“孔子” ,主要不是“孔子本身”。认为对李贽的一些愤激之言应当做理性的分析。《赞刘谐》、《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是反尊孔作品 ,却常被误认为反孔作品。李贽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 ,有率性放任的叛逆行为 ,但他在政治上只是一个革新派 ,仍然维护封建君主制和纲常名教。尊孔时代夸大了他的“离经叛道” ,反孔时代再次予以渲染。要对李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必须研究王阳明和先秦儒家及其典籍对他的影响 ,并且消除学术界依然存在的尊孔和反孔的惯性 ,辨析既往对李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贽的“童心说”是对主体的精神价值和个性的自然张扬,是其个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李贽主张采用求真、求实的态度,运用“随其资性,一任讲道”的方法,形成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为一体的平等的教学关系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李贽在对中国传统束缚女子教育的观念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对女子进行教育。李贽的个性教育思想,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贽是晚明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伴随着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李贽的思想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市民思想就是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0.
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和真性情,反对理学对思想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他的社会思想,政治见解与统治者相抵触,与理学家相冲突;他愤世嫉俗,与现实格格不入,以“异端”著称于世。文章认为,所谓的“异端”之尤——李贽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思想。“虽想打破封建礼教对人民思想的束缚,但不可避免的又落入到不可解决的矛盾中。”这也是明清思想家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到来之时所普遍具有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