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三化学第三章中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教材中是把黑色氧化铜粉末和木炭粉的混和物放入试管里,把试管斜放(口低底高)在铁架台上加热.这样做很难观察到反应后被还原出来的游离态铜.改进方法是,取25×200毫米的大试管一只,套在塑料瓶的直导管上,见图1.再紧捏装有热水的塑  相似文献   

2.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按照课本所述的方法进行操作,若用酒精灯加网罩加热,反应完毕待试管冷却后,从试管外不能明显地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须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才能看到黑色粉末里有一些红色粉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孙叙元(江苏太仓市直塘中学215417)初三化学课本第三章演示实验3—3木炭还原氧化铜,按课文要求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较难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高会使试管熔化。在加热氧化铜和木炭混和粉末时,反应物易喷向管口,不能集中加热.实验完毕后...  相似文献   

4.
微型实验具有仪器体积小、试剂用量省、反应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利于学生动手操作。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个难点实验,我们将其进行了微型化改进,在一支直角玻璃弯管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实验现象明显,很容易成功。(1)实验方法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按质量比1∶13  相似文献   

5.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一直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难点实验。其重点是因为它是中学化学中最典型的固相之间的高温反应;其难点在于在要用中学最常用的简易酒精灯(理论最高温度800℃;笔者用热电偶测试:无罩酒精灯焰最高温度约610℃;带有最优化灯罩的酒精灯焰最高温度约700℃)加热的方法,获得光泽性好的块状金属铜(熔点1083±0.2℃)。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用酒精喷灯(温度1000℃以上)加热,由于灯焰加热面小而集中,虽能在反应试管表面形成铜镜,但往往导至反应管受热部位变形并与内容物熔结而报损,仅就此实验每年云南省至少要报损试管价值八千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初三化学课本第111页实验3-7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方法。但按此法去做不易成功,教学效果差。 出现此弊端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反应要求高温,喷灯却只能对试管外壁局部(下面)直接加热,从而很难达到反应所要求的高温,并易造成玻璃管局部过热熔化,使实验失败。为解决上述不足,笔者找到了一种极为简单可靠的用电能加热的方法。仅用4分钟就能完成实验(要比课本上的方法节省大量时间),并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但又是一个不易成功的实验。分析实验易失败的诸多原因,结合自身的实践,从药品的比例选择、加热仪器的改装、试管外部的特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演示效果明显,实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1)仪器:具支试管2支(20mm×200mm)、带尖嘴导管、干燥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2个)、铁夹等。(2)药品: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品红溶液、NaOH溶液、棉花。(3)操作方法:①向1号具支试管加入经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5mL~6mL,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向2号具支试管加入品红溶液2mL~3mL,连接如图1装置,其中干燥管细口处装有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图1③加热1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红色;2号试管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褪色。④对调1、2号试管,保留1号试管内液体1mL~2mL,加热2号试管,又出现如上的现象(可…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学生比较陌生,是学习中的难点。做好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对于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因为通过该实验的观察可以加深学生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炭和氢气一样,具有还原性。但在实验中,如果取常用的松木炭粉、硬质大试管,不仅实验的时间较长,且成功率较小,实验效果也不甚明显。在这一实验中除了用酒精喷灯加热外,木炭的取材是一个关键。我曾经用过松木炭、活性炭、麦面粉炭和白薯、土豆块炭粉。经过对其反应速度和实验效果反复的试验比较…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一条实验原则──“以最少药量达到最佳效果取得最快速度”。在高中二年级硝酸盐分解的有关实验中,如果硝酸盐用量多则分解所需的时间长,而且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反复实验,在硝酸钾分解的实验中,若取半角匙硝酸钾晶体放入干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当发现液面有气泡时,将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带火星的木炭投入试管中,则会看到木炭呈红热状并在试管内激烈跳动着。这个反应间接证明硝酸钾分解时有氧气产生。该实验只要一分钟,…  相似文献   

11.
1 关于木炭(或活性炭)吸附色素的实验改进 向装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然后将40mL红墨水分别等量注入到2支长试管中,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些烘烧过的木炭粉(或活性炭),振荡1min-2min,再将大小相同的两个脱脂棉团塞在试管中,用玻璃棒将其慢慢推向试管底部,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碘升华的实验要用到密封玻璃管。笔者经过实践,自制了碘升华密封玻璃管。使用后,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选用18mm×180mm的薄壁硬质试管,在距试管口约3cm处用酒精喷灯加热均匀、拉细,冷却后从试管细口加入1小药匙研碎的碘晶体,再把试管细口部分放在酒精喷灯上加热烧红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三化学课本第111页实验3—7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要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法。但按此法去做常不易成功,影响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在于反应要求高温,喷灯加热虽能达到高温,但难于控制,特别是喷灯火焰常使受热试管外壁局部过热而熔化,造成实验失败。有的同志设计用电加热法(详见《教学仪器与实验》1992年4期23页),笔者认为,该实验装置复杂,操作又不方便。为解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三例广西凌云县中学陆英麟533100一、氯化铵分解高中化学课本中,氯化铵的加热分解,是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氯化铵晶体,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氯化铵加热,片刻后,在试管口就观察到有白色的氯化铵固体生成。这个实验不足之处,未能检验出氯化铵的分解产...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传统实验。在笔者近10年的教学经历中,与同年级的老师共同顺利地经历这个实验有数十次之多。不料最近的一次实验让我既记忆犹新,又刻骨铭心:在没有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如图1)之前,一氧化碳未经检验纯度时,点燃尾气管处  相似文献   

16.
将一小团脱脂棉放入大试管中,加入8~10毫升1:1硫酸,边加热边用玻棒将脱脂棉搅烂,形成粘稠液体,继续加热至溶液变成黄色为止,再将试管放入水浴中继续加热至棕黄色,取出冷却.取一只洁净试管,用滴管加入纤维素水解液1毫升(约15滴),再加入10%NaOH溶液3毫升(约45滴),接着逐滴滴入10%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加入NaOH溶液由黄色变成淡红,此时溶液的pH>9.  相似文献   

17.
一、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步骤的改进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学生实验,若按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操作,尽管按规定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和稀硫酸,但因制得的氢气偏少,不能保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顺利进行。往往中途不得不重新加入锌粒和稀硫酸。有时有的实验小组在匆忙之中氢气未检验纯就还原氧化铜,还易造成事故。几年来,本人在指导学生做这个分组实验时,对实验步骤作了如下改进:增加一套铁架台(带铁夹),在制取氢气和检验氢气纯度之前,就先让学生连接好“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放在一旁待用,再收集氢气和检验氢气的纯度,然后试验氢气的重要化学性质。当经检验证明是纯净的氢气时,只要将弯导管换成尖嘴导管,就可试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了。只要将尖嘴管取下,接上直玻璃导管,立即通入事前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氧化铜试管,就可按要  相似文献   

18.
(1)教材中实验存在问题分析必修(1)实验[6-2]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品红溶液颜色的变化。给试管加热,观察溶液发生的变化。课堂演示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演示时现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操作较麻烦、费时;给试管加热时,二氧化硫气体逸出进入空气,造成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9.
用本改进新法做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实验 ,既能使该实验在全封闭态下进行 ,无毒气外逸 ,又能随意地调控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使之简便、快捷、效果明显。1 浓硝酸与铜反应(1)在一插有玻璃导管的橡胶塞小头底面上切开一个小口 ,然后将长约 2 5cm、宽约 1cm的铜片插进小口内 ,使铜片紧插在橡胶塞上。再在玻璃导管上连接一段约 2 0cm长的乳胶管。图 1(2 )在一小试管 (与步骤 (1)的橡胶塞匹配 )中加入浓硝酸 ,加至距试管口约 2cm处 (硝酸的用量还可少一点 ,以利控制反应的进行 ) ,然后将乳胶管放入另一只稍大些的试管底。将步骤 (1)…  相似文献   

20.
3 一般仪器的安全使用3 1 试管、试剂瓶、量筒、烧杯的安全使用(1)试管加热时 ,勿使管口朝向自己或别人 ,以免加热不均匀时 ,溶液从试管中溅出。离心试管则不宜用来加热。(2 )切不可用火焰来直接加热试剂瓶或量筒。也不可在试剂瓶或量筒内配制溶液 ,因为配制溶液所放出的热量往往能使这些玻璃容器破裂。(3 )搬移试剂瓶 ,尤其是盛满溶液的大试剂瓶时 ,不要单拿住瓶颈。拿起大烧杯时 ,则宜用双手捧住烧杯的边缘。(4 )薄壁、软质的烧杯 ,不宜高温强热。(5 )试剂瓶内装入碱性溶液后 ,应改用胶塞塞紧。3 2 吸液管、分液漏斗、冷凝管等安全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