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一类具有输入饱和的非线性广义时滞系统的H∞控制问题.使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该系统具有H∞范数约束γ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一种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运用一个数值算例来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关联项具有N×N个任意未知常时滞的不确定线性连续大系统 ,在执行器失效的情况下 ,提出了一种分散的鲁棒H∞ 容错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通过假设失效执行器的输出信号为能量有界的干扰输入信号 ,不确定关联时滞大系统的容错控制问题转化为分散的鲁棒H∞ 控制问题。控制器可以通过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 ,因而具有数值易解性。最后用一个数值例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类不确定切换模糊时滞系统的可靠控制问题.当执行器"严重失效"而未失效部分不能镇定原系统时,采用多Lyapunov函数方法构造状态反馈可靠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对于所有允许的执行器失效,在所设计的状态反馈可靠控制器下是渐近稳定的,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给出了使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条件.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在脉冲与切换控制下有通讯延迟的二阶多智能体一致性问题。基于脉冲与切换控制原理,运用一些线性矩阵不等式,提出了一个充分条件使得多智能体系统达到主从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类同时具有输入时滞以及不确定参数的关联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基于所谓的还原法,给出一种新的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了时延的大小以及反馈控制的历史信息。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系统在控制器作用下稳定的充分条件,所有条件都化成可解的标准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s)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说明结果的可行性,并和一般无记忆的控制器相比较,说明建立的控制器有着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一类具有时滞的差分方程的渐近稳定性。利用矩阵性质和不等式技巧给出了该类方程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类不确定性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这类系统的状态和控制存在定常时滞 ,而且系统的状态和控制输入均含有不确定性 ,其不确定性满足范数有界条件。本文采用黎卡提方程方法 ,得到了这类不确定性时滞系统可状态反馈镇定的充分条件。通过解一个特定的黎卡提不等式 ,即可得到镇定已知系统的控制器。  相似文献   

8.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研究了一类带有不确定参数的T-S模糊系统的H∞控制器设计问题.给出了参数不确定的T-S模糊系统的系统建模以及系统的二次稳定性,并且对此类T-S模糊系统的H∞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新的基于状态反馈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时变时延离散网络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采用一个充分利用系统状态相关变量的Lyapunov泛函,应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并引入了松散变量技术,获得了新的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稳定性条件.此稳定性条件描述了网络状态相关变量之间的联系,且具有较小的保守性.仿真算例表明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类不确定时滞的连续切换模糊系统,研究其静态输出反馈控制问题.利用多Lyapunov函数方法及切换策略,使得相应的闭环系统渐近稳定,同时设计可以实现系统全局渐近稳定的切换律.提出了确保该系统可通过输出反馈鲁棒镇定的充分条件,并将该充分条件转化为具有较强可解性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问题.最后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时间延迟估计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在介绍相关时延估计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基于互累积量时延估计和基于双谱时延估计,并与相关时延估计进行了比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得出了基于高阶统计量时延估计方法在对实际含有高斯噪声时间序列信号的估计中具有时延估计精度高.相对误差小.对高斯噪声的消除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含多面体不确定性的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利用参数相关的Lyapunov泛函,得到了基于LMI的时滞系统时滞相关的鲁棒稳定的充分条件。在该条件中不确定系统在多面体不同的顶点用不同的Lyapunov阵判断其稳定性,而已有的结果为在所有的顶点用一个共同Lyapunov阵分析。进一步,将确定系统稳定的最大时滞问题转化为求广义特征值的拟凸优化问题。最后数值例子说明了该方法有较小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演化是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重要特性,运动训练目的就是促进其向竞技比赛需要的方向演化。在传统竞技能力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更多得是关注竞技能力系统的线性演化过程,而忽略其非线性演化的特性。借用复杂性科学与非线性科学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与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竞技能力系统演化的非线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探索。由此提出:竞技能力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是竞技能力系统演化的动力和源泉;饱和型、指数型、U型、S型、间隙型、不灵敏区型和时滞型等是竞技能力系统演化的基本非线性模式;而非加和性、波动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分叉性、突变性和协同性等则是竞技能力系统演化过程表现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文中首先对我国仿真交通系统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得出自上而下的传统的还原式的仿真交通系统研究方法很难或无法解决复杂交通系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而自下而上的综合型的人工交通系统研究方法为复杂交通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意义的途径。然后,本文以城市交通为主要研究对象,融合物流系统和生态系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基于代理的建模技术,在“不断探索和改善”的原则下,利用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系统、交通服务水平指数等方法和理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方法,在不断探索和改善的原则下,寻求城市交通、物流和生态等城市化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建立城市交通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研究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有效地刻画二维或高维量子临界系统的时间矩阵乘积态理论。利用数值重整化群,建立实空间矩阵乘积态与时间矩阵乘积态在描述高维量子多体系统的基态纠缠熵与关联长度两方面的等价性。在蜂窝状六角格子上的自旋1/2各向异性海森堡反铁磁模型中观察到两种不同类型的时间矩阵乘积态纠缠熵标度行为,还在kagome格子上的自旋1/2各向同性海森堡反铁磁体中观察到时间矩阵乘积态纠缠熵的对数型发散行为。这意味着高维量子系统的临界性有可能通过建立在一维时间矩阵乘积态基础上的(1+1)维共形场论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积极践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各级各类教育系统的重要职责,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状况展开论析,提出体育大课程观改革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优化途径。为继续落实《标准》和提高同类院校学生体质健康与育人的综合素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型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服务外包模式在体育场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服务外包模式在体育场馆中应用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归纳出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并就场馆服务外包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该模式在体育场馆中应用的注意事项,提出了积极推进场馆服务外包进程、克服场馆服务外包阻力、科学设计外包合同、制定考核评价制度、推行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学校体育对我国未来10年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比较各国学校管理体制、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学内容 ,从中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并为我国学校体育未来 10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核系统,对4种视频特征的提取程序分别研究了并行算法和性能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的并行化和性能优化,当使用8个核时,这4种视频特征提取程序的处理速度平均提高到原始串行程序的17倍.此外,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性能分析,寻找和剖析了多核系统的性能瓶颈,为进一步提高多核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几类重要的随机非线性系统, 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发展了一些基本分析工具, 研究了几类控制器的设计问题. 主要成果包括:(1) 针对一类部分动态不可量测的非线性随机系统,引入了随机输入状态稳定(SISS)的概念, 借助于分析概率理论,发展了随机系统改变能量函数方法, 成功地处理了随机微分中的伊藤项,给出了随机非线性串联系统SISS的小增益类条件. (2) 对一类具有SISS随机逆动态的大规模随机非线性系统,给出了分散自适应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的构造性设计方法. 既解决了实用镇定问题也解决了渐近镇定问题. 在分散控制框架内,给出了处理随机非线性逆动 态的方法. (3) 对一类具有不稳定零动态的随机非线性系统,引入了随机输入状态可镇定的概念,给出了全局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构造性设计方法. (4) 对一类具有线性增长的不可量测状态的随机非线性系统,针对方差未知的噪声和一般随机输入,引入了广义随机输入状态稳定(GSISS)的概念,分别给出了随机干扰抑制和渐近镇定的输出反馈控制器的构造性设计方法.(5) 对一般的时滞随机非线性系统, 给出了解存在唯一的判定条件,引入了依概率全局(渐近)稳定的概念及相应的判定准则,丰富了随机时滞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理论. 对一类不确定随机时变时滞系统,构造性地设计出了自适应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