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通识教育是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何在高校教学中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立足于我国现实的社会环境,理性思考通识课程教育教学的必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通识课程教育,合理规划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升通识课程教育实效性,实现通识课程教学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已经达到共识,但如何保证通识课程教学质量,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了解;改革通识教育课的设置体系;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四方面进行了对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围绕上述问题,文章首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解析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内容构成、教学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通识教育.我国普通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面临着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及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文章认为把MOOC教学模式引入通识教育中,利用公开课视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等全球共享优质视频资源,解决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是可行之法.文章首先在分析MOOC与高校通识课程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MOOC用于通识课程的对策和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OOC的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教育中植入通识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职教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从遵循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中体现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高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职院校应担负起地方文化的传承。在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内容,是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地方文化传承渠道的有效途径。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积极融入闽南文化,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完善学生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拓宽闽南文化的传承渠道;有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闽南文化与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需着力开设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校本通识教育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风不正以及教师行为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识性知识课程陷入了困境.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学校通识性知识教育过于理想化,脱离学生实际;通识性知识的分科教学形式存在严重弊端;课程教学不适合学生.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摆脱通识性知识课程困境可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课程体系,实施综合课程;从课程实际出发,改进教学评价,重视全面评价;从教师实际出发,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冯永泰 《教育探索》2011,(12):102-103
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目标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为通识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内在的依据和条件.建设的目标包括整合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形成教学的合作与分享机制;构建教学梯队和促进教师成长.建设通识教育教学团队的关键环节在于,精心设计团队的组织管理体制,多渠道解决团队师资难题,推动团结协作和团队成员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有三大困境制约着我国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其一是对通识教育课程在大学中的定位不清,通识课程发展空间受到公共必修课制约;其二,通识选修课面临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的困境,难以担负通识教育重任;其三,通识课程建设与管理受到现行大学组织制度的制约。解决了这些困境也就找到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智性教育”是运用智性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开启人的思维、知觉与“智性”,最终激发他们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它与传统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着重智性启发而非技术训练”,其宗旨与通识教育颇有相通.目前各医学院校均已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尴尬.作为通识课程,其课程规划与设计应以智性的关怀为出发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顺应通识教育理念:同时,须整合通识课程教师资源,促进教师通识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地区教育部在制订各级技职院校课程标准时,依据课程标准皆有明确阐述通识教育的目标(教育部,2005),这对于技职院校通识中心的课程规划应有一清楚的发展方向。但就实际上访谈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师、学生及相关文献中(陈舜田,2004)可发现,技职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具体成效,并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学生视通识课程为营养学分,少部分教师及教育单位的行政人员对于通识教育核心价值亦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现象。因此,技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落实,除了课程的改善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外,亦涉及学校内外相关的学习资源与软硬件设施,上述因素皆会影响通识教育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内地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然而很多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瓶颈,即对通识教育的理念缺乏深层次的认识,通识课程质量不高,通识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提出了改进高校通识教育质量的对策,即进一步深化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努力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发源于欧洲的一种高等教育思想。英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崇尚人文主义传统的教育理念、专业教育通识化的课程设置、师生交互式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形式为一体的通识教育样式。聚焦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识教育已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选择。英国高校通识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构建符合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通识教育理念;建立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高校教师通识教育能力;实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质量关系到本科教育和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改革和加强通识教育是改善本科教育、提升本科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通识教育普遍存在班级人数过多、教学考核和监督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要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通识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措施。在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通识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设置理念陈旧;盲目模仿他国通识教育模式,忽视不同教育环境差异;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误区,通识教育效果不明显。立足于我国现实的教育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思路为:重视通识教育,更新教育理念;理性思考通识教育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通识教育;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升通识教育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理念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从我国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通识教育。我国普通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面临着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及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文章认为把MOOC教学模式引入通识教育中,利用公开课视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等全球共享优质视频资源,解决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是可行之法。文章首先在分析MOOC与高校通识课程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MOOC用于通识课程的对策和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OOC的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黄薇 《学周刊C版》2023,(15):12-14
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是高校根本任务,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各领域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教育教学也必须做出调整与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围绕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去开展教学,那么学生最多只能被培养成“专才”。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更好地推动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升级与完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故先讨论当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而后结合当前高校通识教育组织开设的实际需求,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如完善教学理念、提升课程质量、优化教学方法等,旨在致力于为今后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基础性教育。高校教育应研究与借鉴通识教育,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融通通识教师与专业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基础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强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通识课程也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设置,对我国商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建设颇有启示。商科院校在通识课程建设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商科特色;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设置综合性通识必修课程;打破重人文轻应用的观念;去除通识课程考核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