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庐隐、冯沅君、冰心谋求从不同侧面建构女性新的历史,却未能对传统加以彻底解构;张爱玲彻底解构了女性历史,却未能在新的起点上有所建构;丁玲对女性历史既有所解构又有所建构,因而对女权主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涌现,为我们重塑改写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文章分别从"在文学虚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在文学阐释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和"在文学解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以<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丛书为代表的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对当代网络大众文学中的女性穿越小说的勘察研究,认为该类文本在历史重构、男性想象和自我主体建构过程中,表现出了认同、解构与建构的多元立场,表现出当代女性更加成熟理智的两性观念和独立的主体意识,同时,其中体现的种种性别局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铁凝一直以"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为底色,用敏锐、细腻的女性之笔探询着人性的幽微。作为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铁凝注重女性经验的表达和女性意识的彰显。同时,她也一直试图摆脱单一的女性叙事,努力以客观的立场和"第三性"的视角"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况",建构女性健康人格,健全宽容、理性、和谐的人类精神世界。《玫瑰门》(1988)写的是一场没有硝烟却鲜血淋漓的"玫瑰战争"。铁凝以犀利的笔法进入女性生活现实与历史的层面,书写女性意识的觉醒,直面女性自我的解构,既不回避女性自身的文化痼疾,又勇敢探询女性成长与解放的方式和出路。因此,丁帆认为,直到铁凝的《玫瑰门》等作品的出现,才宣告一个新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6.
对爱情的建构和解构是张洁创作的一条明晰线索,在《无字》中,爱情的真相被彻底还原,女性的爱情只是自我编织的一个自恋的谎言。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男权文化中,女性一直居于被谋杀的被动位置,女性却依然在等待男人对她们进行救赎。  相似文献   

7.
铁凝的新作《笨花》在宏大的历史叙述中潜藏着强烈的女性意识:战争可以使男性成名成家、发财致富,而女性却成为战争与男人的双重牺牲品;日常生活对男女关系混乱的认同凸显了女性权力的丧失;无论是地狱还是天堂,女性的解放都充满艰辛而归于幻灭。作家通过叙述历史,发现了女性往往因"正义"而被摧残与戕害的荒唐,并通过"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残酷解构了男人的"丰功伟绩"与自恋的呓语。可见,《笨花》与其说是发现历史中的女性,不如说是女性去发现历史。  相似文献   

8.
林白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建构了女性诗学,展现了女性与成长、女性与暴力、女性与苦难、女性与死亡等一系列隐秘的现代女性心理图景,探索了女性内成长的曲折历程.但由于作者带有一定的自恋倾向,过分依恋女性自身,固守着女性的依附性和偏执性,同时忽略甚至轻视以男性为代表的整个社会现实,以致在女性心理审美历程的探索中,未能使女性内审意识上升到女性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因而也就不能给妇女解放指明正确而清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6,(8):28-33
后女权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把女性解放从属于无产阶级解放、把女性利益从属于阶级利益所表现的男性霸权,强调差异性女性主体和女性话语以解构父权制,并通过妇女学与社会性别学的跨学科建构以解构男权文化知识体系,为女性解放与自由打开新的可能性。后女权主义在批判马克思主义时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命题,为我们创造性地思考当代中国的女性解放与自由,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引入了有益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和王安忆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为对男性霸权社会进行强烈的批判和解构,同时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张爱玲笔下,女性是被压制、被奴役的,而王安忆的小说中女性的主体性才真正建立,她在解构男性霸权的同时确立女性崭新的性别身份,寻找建构迥异于逻辑性主体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11.
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叙事视野中,女性始终是一个被建构和被言说的边缘他者。在被电影语言建构和言说的过程中,女性不自觉地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客体。观众在对摄影机镜头的认同中认同了女性在现实和象征秩序中的角色地位。电影《傀儡人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男性话语进行解构,将女性欲望的展示和一种新的社会性别图示。在这一图示架构下,一种新的象征秩序被建构起来,男性的去势象征性地描绘出一种新的价值观被成功地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女诗人夏宇在台湾诗坛实属异数,其特立独行的"先锋"姿态,持续延展了现代诗的存续时间和表现空间,或者在诗集出版样式上标新立异,解构成规;或者在抒情方式上摒弃传统,独树一帜;又或者在女性主体建构中从"背叛"走向"自觉".夏宇的诗彻底颠覆和瓦解了传统诗作的书写方式,在解构与建构中完成了对缪斯的追寻和对自我心灵的"逆毛抚摸".  相似文献   

13.
埃莱娜·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诞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它以反抗和颠覆男权文化秩序为目标,它的目的在于解构以男性为主体而对女性身体的绝对控制,建构一种新的女性思维方式和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14.
埃莱娜·西苏的"身体写作"理论,诞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它以反抗和颠覆男权文化秩序为目标,它的目的在于解构以男性为主体而对女性身体的绝对控制,建构一种新的女性思维方式和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15.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同属农村题材的<白鹿原>与<创业史>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并以大量的笔墨对女性的形象进行了探索,但在表现妇女解放方面却各有侧重.<创业史>中的女性虽然有一些新的精神气质,却始终未能突破封建男权话语的框架,未能突破封建旧伦理、旧道德,大都融入了社会的洪流之中;而<白鹿原>中的女性大都被封建礼教束缚着,但其形象却让人真切地看到争得妇女解放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7.
解构主义通过对翻译忠实原则的否定以及对译者和译作地位的重新定位,对传统翻译观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但解构只是手段,解构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重新建构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通过黑人女性茜丽的成长,解构了社会强加于女性的权力话语,展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走出被建构的"他者"角色,逐渐重建自我、超越自我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性格魅力,她们是一批普通又平凡的女性形象,尽管生活在新的都市,但最终都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与束缚。同时,在张爱玲的笔下对女性生存状态有着新的诠释与解读,这也是她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突破与创新。本文旨在探究张爱玲文中的女性生存状态,以便给今后女性形象的探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代真正的“女性诗歌”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女性意识作为书写中心。而“母亲”这个光荣的传统社会的角色在与当代女性意识相冲撞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当代女性诗歌中母亲形象由崇高到被彻底解构的过程也是女性意识由朦胧到觉醒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