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形成的说唱艺术占据我国现存说唱艺术的很大比例.该时期的说唱艺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对清明时期的弹词、鼓词和牌子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同时简单提及了在该时期的一些其他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但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传播技术的飞跃、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对说唱艺术产生了强劲的冲击,说唱艺术原真性因素的传承问题,时代引发的说唱艺术变异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如何保证说唱艺术原真因素与艺术变异的统一成为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文化主管部门与相关从业者、学者协调,形成多维调适机制,既保证说唱艺术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不消减,又不断与时俱进,以更好地继承、发展传统说唱艺术。笔者主要以黄梅戏、沂蒙说唱、相声及东北大鼓为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戏曲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秦汉时期的歌舞艺术、说唱艺术成为戏曲发端的源头,唐代参军戏在继承和吸收前代艺术形式基础上,迸发出新的活力,直至宋元时期,戏曲最终形成一种集歌舞表演、唱歌、各种角色分工具备并能够在舞台上演出的艺术形式。自盘庚迁都到殷之后,河南在我国多个历史朝代都担任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责。宋元戏曲诞生于宋金,发展大成于元,河南是宋元戏曲的发祥地,留存有大量的宋元戏曲遗址遗迹和文物。研究河南宋元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解读河南的宋元戏曲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说唱艺术以其明快的节奏、大众化的语言。深受人们的喜爱。据史料记载:说唱艺术在我国盛唐时期就已经广泛地流传开了。 "八仙"中的蓝采荷原形,便是长安城中家喻户晓的说唱艺术家。他后来因说唱而"失声",足见人们对说唱艺术的喜爱程度之深。  相似文献   

5.
周星 《考试周刊》2009,(30):53-53
本文分析了二者艺术特征,概述了为什么认为《孔雀》说唱艺术特征更为明显,认为《孔雀》的艺术特点决定其比《成相篇》更接近说唱艺术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较为密切的地区,区域内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艺术表现形态寨县处特有的审美角度和秉性,其中用弹弦或拉弦乐器伴唱歌曲的说唱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本文就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弦歌形式的歌曲、说唱艺术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其相关的功用性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河洛人鼓是流传于河南洛阳一带的说唱音乐,它从形成到兴盛以至于目前的衰败自身的传播态势有很大的联系。笔者从政府的保护措施利河洛大鼓艺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进行思考,以及我们教育界应该怎么介入才能使河洛大鼓重新绽放艺术魅力,从而达到继承和发扬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8.
河南曲艺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从具有深远影响的北宋说唱艺术典范诸宫调,到现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都在中国曲艺史上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河南曲艺出现了传承人青黄不接、受众少、社会传播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河南曲艺传承的这些问题,文章从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在梳理影响曲艺传承的若干要素及其相互耦合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出河南曲艺生态链的应然模型。河南曲艺发展应该回归曲艺本体,注重培养曲艺创作者、研究者和传承人,改善传播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曲艺生态链各要素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9.
虽然老腔在发展传承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但它仍具有说书艺术的古韵遗风。说唱性是老腔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主要表现在老腔前手的说书人特征和剧本的说唱性特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山东快书的名字由来,起源,艺术流派以及艺术特点进行概速.对山东快书进行系统解读,与此同时也呼呼全社会对民问说唱艺术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说唱艺术和藏族说唱文学都是古老的说唱体文艺样式,二者与佛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同源,加之二者在产生时具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因此在题材、体裁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相似.  相似文献   

12.
本系统介绍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说唱音乐的类别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将赫哲族"伊玛堪"与达斡尔族"乌钦"两种说唱艺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这两种说唱艺术的差异性,进而总结出二者相互渗透交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说唱既不属于文学,也不属于音乐,而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南梁说唱是生长于峁梁沟壑间的大地艺术,是流传于田间场院的群众艺术,是根植于礼乐民俗的传统艺术,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艺术。  相似文献   

15.
“说话”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宋代始成为一种独具规模的商业化娱乐活动。关于“说话”这一体裁的源起,鲁迅先生将其溯源至唐代。此后,学者从之,少有创获。事实上,春秋时代瞽乐师们通过说唱“乐语”,讽诵“世系”进行教化的这一方式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宋代话本(尤其是讲史话本)讲唱艺术的某些特点,如说唱的传播方式,内容韵散结合的特征,且多寓鉴戒之意,此外还有全视角的叙述方式等,实已开说唱艺术之先声。  相似文献   

16.
"好来宝"是蒙古族说唱音乐,它不但与其他汉族说唱音乐有相似之处,还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它是蒙古族说唱音乐高度发展的一个典范,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音乐进化、传播高度发展的时代,应积极支持、促进蒙古族说唱音乐"好来宝"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繁荣时期,发挥其更多、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苏州评弹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说唱艺术,流行于江南已有数百年之久,向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然而,有志于评弹理论的研究者寥若晨星,而不少艺术论著有的只偶而对它投以匆匆一瞥,有的甚至于不屑一顾,并不给它留一席之地,无怪乎周良同志感慨道:“说唱艺术尚未进入艺术研究的殿堂”,但他却要大声赞叹:“说唱艺术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来研究,它和造型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语言艺术并列而毫不逊色。”因此,他坚持在繁忙的文化领导工作之余,不断探索评弹的艺术规律和艺术表现,继《苏州评  相似文献   

18.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9.
说唱音乐,作为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其典型特点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说与唱、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这种艺术形式,是千百余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而卓越的艺术创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说唱音乐重点发展时代模糊不清的认识,对它的评价也存在着一引起缺陷,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重新认识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对说唱音乐由唐代至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说唱音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从萌芽到真正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它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荀况所作的《成相》篇,但说唱音乐的真正形…  相似文献   

20.
二胡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河南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资源,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二胡艺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推动河南二胡艺术的发展,一是在教学中加强对河南风格二胡艺术的传承;二是加强河南二胡艺术的理论研究;三是加强河南风格二胡曲目的建设;四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加强河南风格二胡曲的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