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植物的外种皮和内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种子表面细胞形态、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细胞形态及小瘤状突起的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首次发现外种皮微形态特征也与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一样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我们支持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关于茨藻科与水鳖科近缘,而不应放在眼子菜目的观点。对弯果茨藻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草茨藻N.graminea Del.外种皮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外种皮细胞表面具瘤状颗粒而非网状加厚。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毛蕨属51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属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由周壁形成表面纹饰。表面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1)周壁具流苏状的翅状纹饰,表面有突起或穿孔,有19种属于此类型;(2)鸡冠状纹饰,有11种属于此类型;(3)刺状纹饰,有10种属于此类型。另外有11种具有上述纹饰的混合纹饰,被认为是中间类型。孢子的形态特征可作为该属的分类学和孢粉学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金钱豹属(广义)花粉明显分为两个类型:Campanumoea inflata和C.javanica subsp.laponica的花粉5~8沟,外壁具相对密的短刺,刺高不过1μm,而C.lancifolia,C.celebica和C.parviflora的花粉3孔沟,外壁刺稀疏,高于2μm。种子表面纹饰也同样可分为  两类,前两个种一类,其种子表面网状,网眼规则而多角形,直径大于网脊宽度,网脊上的次级纹饰为念  珠状,而后三种为一类,其种子表面网眼不规则,直径与网脊宽度近相等,网脊上的次级纹饰绳索状。可  见花粉特征与种皮性状是高度相关的。后三个种所属的分类群就是被归并了的属Cyclocodon Griffith。  综合花粉、种皮及外部形态,这个属应予恢复。其近缘属应是Platycodon,而不是Campanumoea。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14属50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阔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或圆形。极轴长为16.8-40.5 mm,赤道轴长为12.8-58 mm。根据表面纹饰,孢子可分为7种类型。(1)平滑:周壁表面光滑,少纹饰,如延羽卵果蕨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2)网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绳索状条纹交织成网,如紫柄蕨属Pseudophegopteris。(3)环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由绳索状丝构成的环,排列在周壁表面呈网状、不规则网状或分散的网状。如方秆蕨属Glaphyropteridopsis和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的针毛蕨M. oligophlebia。(4)具流苏的翅状纹饰:周壁向外形成薄片状翅,翅的边缘流苏状或具齿,片连接成网状或拟网状。如金星蕨属Parathelypteris的海南金星蕨P. subimmersa、光脚金星蕨P. japonica、钝角金星蕨P. angulariloba,钩毛蕨属Cyclogramma的耳羽钩毛蕨C. auriculata,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的大部分种类和毛蕨属Cyclosorus的部分种类。(5)具穿孔的脊状纹饰:周壁向外形成高或低、窄或宽的脊状纹饰连接成网状或拟网状,脊上具大小不一的穿孔。如金星蕨属、龙津蕨属Mesopteris、凸轴蕨属Metathelypteris和卵果蕨P. connectilis。(6)鸡冠状纹饰:周壁形成的短翅或短的片状脊,呈鸡冠状。如毛蕨属Cyclosorus的大部分种类。(7)刺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各种刺状纹饰,如茯蕨属Leptogramma、圣蕨属Dictyocline、沼泽蕨属Thelypteris、普通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subochthodes、钩毛蕨属的大部分种类和毛蕨属Cyclosorus的部分种类。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对本科的一些属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国产荚蒾属Viburnum Linn.植物花粉的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花粉特征在组间的分类学意义不大,而在组内的每一种都具各自的花粉特征。2.表面纹饰类型包括(1)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网脊光滑;(2)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网脊上具瘤状突起;(3)外壁无覆盖层或部分成半覆盖层,具鼓锤状基柱或基柱网,基柱顶端具瘤状突起。3.沟类型包括:(1)沟沿处外壁无覆盖层;(2)沟沿处外壁具半覆盖层,网状纹饰;(3)沟沿处外壁具覆盖层;(4)在一极形成合沟。内孔类型包括(1)看不见明显的孔膜;(2)孔膜半球状,与外壁不连续;(3)孔膜半球状,与外壁相连续;(4)孔膜半椭圆球状,纵长;(5)孔膜半椭圆球状,横架于沟间而类似于桥。文中同时对若干组内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豆科黄华属Thermopsis 18种植物种子的表面纹饰,发现 T.alpina,T.bar- bata,T.inflata,T.lupinoides,T. licentiana,T.smithiana和T.turkestanica的种子表面为粗网状,T californica,T.divaricarpa,T. macrophylla,T.mollis的种子表面为细网状,T.gracilis,T.montana,T. fabacea的种子表面为相对平滑型纹饰,T.alterniflora的种子表面为不规则条形,T.chinensis的种子表 面为粘膜状,T.rhombifolia的种子表面为条形及 T.viuosa的种子表面为碎屑状纹饰。结果表明黄华属的种子表面特征对属下类群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对澄清某些混乱的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介蕨属Dryoathyrium 14种植物及宁陕蛾眉蕨Lunathyri- um ningshenense 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介蕨属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 圆形或肾形。根据其周壁褶皱隆起形成的表面纹饰,介蕨属孢子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周壁 具有网状或拟网状脊状纹饰,具此类型的种有翅轴介蕨D.pterorachis,中华介蕨D.chinense,朝鲜介蕨 D.coreanum;第二种类型的周壁具有裂片状、弯裂片状或瘤状突起,具此类型的种有介蕨D.boryanum, 陕甘介蕨D.confusum,无齿介蕨D.edentulum,鄂西介蕨D.henryi,华中介蕨D.okuboanum,川东介 蕨D.stenopteron,刺毛介蕨D.setigerum,绿叶介蕨D.viridifrons;第三类型的周壁具有刺状、不规则 棒状或乳头状突起,具此类型的种有直立介蕨D.erectum,镰小羽介蕨D.falcatipinnulum,蛾眉介蕨D. unifurcatum。宁陕蛾眉蕨的孢子形态与朝鲜介蕨D.coreanum 十分相似,支持将前者作为后者的异名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南五味子属Kadsura 11种植物36个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及种皮微 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肾形、椭球形、心形或肾状扁球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 面特征有种间差异,其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近平滑型、负网纹型和网纹型。短梗南五味子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eolata为近平滑型,其种子表面近平滑;黑老虎K.coccinea和柄果 南五味子K.verrucosa 为负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负网纹,网眼凸起,网脊凹陷;异形南五味子K.hetero- clita、毛南五味子K.induta、南五味子K.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loia、狭叶南五味子K.  angustifolia、 南洋南五味子K.scandens 和大叶南五味子K.marmorata为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网纹,网眼凹陷,网脊 凸起,此类型在南五味子属中最为普遍。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在一些种的划分上具有较重 要的意义。南五味子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多子南五味子K.polysperma和凤庆南五味子 K. interior 归并入异形南五味子以及将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归并入南五味子的分类学处理。本文还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的各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记载了对分布于峨眉山的凤仙花属Impatiens 12种植物的种子表面显微结构的观察, 并分析了种子表面形态在该属种水平上的分类价值及可能的系统学意义。种皮表层细胞特化、排列方 式、隆起状态、种脊上近合点端的突起、种子末端附属物的有无及其形态等性状被视为凤仙花属种子表 面的主要特征。依据这些性状12种凤仙花种子形态分为两种类型:1.种子表面光滑,无明显大、小细胞 分化。如白花凤仙I.wilsoni可能具3沟花粉凤仙花的种子形态的特点。2.表面粗糙,有明显大、小细 胞的分化及不同程度的细胞隆起,并呈现出多种特异形态.这代表了以一年生草本,4沟花粉为特点的 凤仙花种子形态特征。种子特征与植物体习性、花形态及花粉形态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属内类群的分化,因而在凤仙花科、属的分类和系统研究中是不可忽视的性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扫描电镜对国产水鳖科植物(包括6属13种)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作了系统描述。根据种皮细胞形态、外种皮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的特点将水鳖科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划分为3种类型,即海菜花型(海菜花属)、水鳖型(水鳖属)和苦草型(苦草属、水筛属、虾子草属和黑藻属),并作出了分属检索表。本文结果表明,种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该科族、属以及属内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对探讨属间关系和该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亦具有重要的价值。种皮微形态特征支持Hutchinson(1959)和Eckhardt(1964)将海菜花属和水鳖属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族处理的观点。苦草属、水筛属和虾子草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高度相似性表明它们间有密切的联系,不支持将它们置于不同亚科和族的分类处理。黑藻属虽与上述3属近缘,但其外种皮特征则较为独特,因此与水筛属放在不同族中更为合理。本文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关于水鳖科与茨藻科近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分布于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岛和新几内亚岛的南水青冈属Nothofagus26种2变种,包括33份花粉材料,进行了观察测定及超微结构分析研究。通过对花粉的形状、大小、萌发孔特征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南水青冈属花粉粒为扁球形至超扁球形;萌发孔具5~8短沟,稀为4沟或9沟,沟缘普遍加厚;表面具不同形状、大小和疏密的刺状纹饰,花粉外壁超微结构与壳斗科(狭义)其它属迥然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群的花粉在形状、大小、沟的数目和沟缘加厚等特征上亦具较大差异,据此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N .brassii型,N.menziesii型和N.fusca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禾本科植物颖果形态的基本类型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观察了31个族109个属324种禾本科植物果实形态的基础上,探讨了重要性状演化的趋势及其与分布区和生境条件的关系。根据果实大小,整体形状,腹面和脐的形态,胚与果的长度比值,果端有无茸毛,花柱是否宿存,尤其横切面轮廓等,将禾本科的颖果形态划分为三大类型七个亚型。  经过与细胞染色体、胚体、幼苗和植株各方面数据的互相印证,证明与颖果形态的七个基本类型相对应,在系统分类上是七个亚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了国内曼陀罗属(Datura L.)  11个不同的生态型,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花粉粒形态的比较观察。该属花粉粒均为球形或稍扁,具3孔沟型。花粉粒外壁表面的纹饰可作为分属、分组、分种的依据之一。可分为三个类型,与植物形态分类基本一 致,即:具皱波-细网状纹饰(曼陀罗组); 具网状条纹或条纹,条脊表面有细颗粒或粗糙(洋金花组); 具条纹,条脊表面有蚕体状环纹及细颗粒(木本曼陀罗组)。种以下的变种或栽培变种,花粉粒的形态特征不足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真藓属Bryum Hedw.13种孢子的形态特征。根 据外壁纹饰可分为:类型I,棒状突起顶端圆钝;类型Ⅱ,棒状突起顶端尖或具微突起;类型Ⅲ,棒状突 起顶端膨大成半球形。根据孢子直径的大小,可分3个类群。以上显示了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及其相似 性,证明真藓属确为一个自然分类群,真藓属孢子的形态比丝瓜藓属Pohlia Hedw.进化。这给苔藓的孢子形态研究及分类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芸苔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芸苔属Brassica Linn.36种(含变种、变型)植物的花粉形态首次作了系统报道。用光 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该属花粉有四种沟孔类型。即二、三、四沟;三沟;三、四沟,三、四孔沟。多数种类与以往的报道不完全相同。在扫描电镜下,纹饰为三种类型。拟脑纹-网状;网纹状;穴-网纹状。依据 植物花粉形态和其它特征,对本属植物演变趋势和一些种,变种的分类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数据库评估现状的基础上,从"用户中心"的视角,将数据库划分为学习型、研究型和学习研究型3种类型。针对这3种类型数据库,提出并构建了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评估指标体系,对数据库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一级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朱秀梅 《科研管理》2010,31(5):54-60
摘要:创业动机、机会与资源是创业的重要因素,但对三者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创业动机分为主动的创业动机和被动的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分为创新型创业机会与均衡型创业机会;并定义了三种资源整合方式:技术驱动型、资金驱动型和人力资本驱动型。构建了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方式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长春371家科技型企业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紫草科微孔草属及其近缘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微孔草属(Microula Benth.)6组16种及其相关的3属6 种植物的花粉,并对微孔草属2种和齿缘草属(Eritrichium Schrad.)2种花粉做了花粉壁超微结构的 研究。微孔草属及其相关的3属花粉为哑铃形,花粉体积很小,最大的为12.18×7.13μm,最小的只 有6.36×3.36μm,具相间排列的三孔沟和三假沟。但他们在赤道部位的缢缩程度、萌发孔特征、表 面纹饰及超微结构有明显的不同。从花粉形态看,微孔草属较原始,且与锚刺果属(Actinocarya Benth.)有较密切关系;齿缘草属具双内孔或单内孔且为异极,为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