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个平民化盛行的年代,大众的平民化意识在不断增强,人人都想表现,人人都渴望得到快乐和满足,《你最有才》栏目正是这个全民草根时代的产物.节目内容设置与安排 第一,节目赛程设置方面,《你最有才》实行季播,一个完整的播出季包括海选、初赛、心跳之夜、复赛、半决赛、决赛及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2009,(1):11-11
继对涉案剧、选秀节目、涉性节目、观众参与整容类栏目发出“禁令”后,广电总局日前向全国各地方台下发了一则“整改令”,禁止情感类节目低俗化。而此“整改令”也是继去年“叫停”深圳卫视《超级情感对对碰》后,对低俗情感类节目的又一次严打。  相似文献   

3.
为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广播栏目,搭建百姓与政府对话沟通的平台,2003年10月1日,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市长与市民》栏目。栏目每周日8:00至9:00首播,15:00至16:00重播,节目形态为热线直播,由“市长走进直播间”、“节目反馈”、“专家点评”、“节目综述”四部分组成。每一期节目都有市民代表与市长面对面交流沟通,相关部门参与解答。根据节目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姚春玲 《青年记者》2017,(11):87-88
电视竞技节目是一种以竞技、竞赛为核心的参与式娱乐节目.从2008年湖南电视台的《奥运向前冲》开始,户外电视竞技节目逐渐走进电视观众的视野,收视率居高不下,成为各电视台竞相开设的热门节目.这类节目以娱乐、竞争、参与、奖励为卖点,其参与者是具有一定身体条件和闯关能力的成年人.在各类电视竞技节目充斥电视荧屏的时候,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快乐向前冲》表现颇为抢眼.《快乐向前冲》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一项大众娱乐节目,自开播以来,影响力不断扩大,美誉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历年的总决赛冠军之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收视高峰.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节目的“兴奋点”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巧妙设计“兴奋点”,从而使节目更加好看,更加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所谓“兴奋点”,就是能使观众振奋和激动,不但将节目看下去而且能引发观众思考、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闪光点”、“动情点”、“新鲜点”等。新闻节目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真实性,这里我们所说的设计节目“兴奋点”,是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所进行的在内容、形式等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  相似文献   

7.
1.主体意识的两个方面人的需要、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广播电视节目生成不竭的源泉;节目只是在满足人与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才会有人看、有人听,节目的价值才能实现;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尊重人、关切人,深入群众之中去理解他们,反映他们,尊重他们的审美个性,特别是吸引其参与,以充分发挥人——这个历史主体的力量。这便是广播电视的“人民是广播电视的主人,受众是节目生成、传播的  相似文献   

8.
吴庆捷 《今传媒》2006,(8):36-37
一个受观众喜爱的收视率高的节目,主持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栏目和主持人可谓“相依为命”,成功的具有品牌效应的栏目可以使主持人为观众所熟知和喜爱;同样,优秀的、与栏目融为一体的节目主持人也可以使节目锦上添花,获得观众的喜爱。一、门当户对,好马配好鞍一名节目主持人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栏目,一个栏目也需要一名适合栏目特色的主持人。多年前“实话实说”节目是因为有了崔永元观众才喜欢看,在许多人心目中,崔永元已经和“实话实说”连成了一体,不少人是因为崔永元的幽默和平易近人而收看这个节目的;同样,看足球赛的球迷…  相似文献   

9.
《记者摇篮》2010,(2):F0003-F0003
2009年丹东电视台按照“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优质化”的总体思路,对全台节目进行改版,新闻综合频道推出一小时电视新闻杂志《第一传媒》节目。在栏目个性定位为:百姓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新年走好     
岁末年初,各电台、电视台为吸引更多的听众和观众。革旧布新,或作改版,或新辟栏目。其中,尤以增设新闻评论性节目为甚。 新闻评论性节目成为时下广播电视行业的“流行色”。皆缘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记者、主持人“评说大众话题”,“透视社会热点”,正确导向。运用多种(甚至是特殊的)采  相似文献   

11.
吕强 《大观周刊》2012,(46):269-269
为贯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2008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职教有大赛.普教有高考”。每年一届的技能大赛成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技能大赛的基层指导教师和比赛者,深感技能大赛为职业教育带来的动力,通过参与多年的计算机技能大赛指导,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方向,本文以此为课题。从如下几个阶段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萍 《视听界》2013,(6):100-101
近几年,一批具有明星效应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家喻户晓,出现了“名主持带动名栏目,名栏目带动名主持”的现象。节目主持人参与节目的采编和制作,他们以个体代表群体,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农村栏目的主要观众是农民,农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主要生活在农村,相对于城里人而言一般比较“土”,办农村电视节目是不是也越“土”越好呢?作为德州电视台农业栏目《金色乡村》的制片人,依据多年办农村节目的实践,在这里谈一谈农业节目的包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金岭  于慧丽 《传媒》2015,(11):42-44
《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精心策划、精良采制、精细运作的一组主题性新闻报道,它把镜头对准八个领域最普通的工匠艺人,生动具象地讲述了他们平凡的人生故事,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以鲜明的主题弘扬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以鲜亮的范例礼赞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动精神,以鲜活的表达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编排类参评节目、栏目,从整体上看,导向正确、选题考究,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和“三贴近”的实践追求。在节目编排的技术水准和艺术水准上都有了相当的进步,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实绩。一、此次参评节目、栏目的几个共同特点1.新闻时效性普遍加强,大量节目都实行了现场直播, 不少栏目中还有突发事件的即时报道。2.参评栏目多是各台近几年力推的名牌栏目,或者着力打造的名牌栏目,在各地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3.节目制作水准普遍提高,不论是技术质量,还是采访、编辑、播音主持,乃至音响、音效、字幕、图表、连线报道等各个环节,普遍自然、流畅、可视性强。  相似文献   

16.
人人希望健康长寿。近些年,众多媒体开设健康养生栏目,报纸有健康版面,电视有健康栏目,许多家广播电台先后办起了“健康养生”、“健康之友”、“空中门诊”、“求医问药”等等健康服务类直播节目。我们说,运用大众喜闻乐听的手段,向人们传播防病保健知识,提供医疗信息,对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的广播直播节目向听众开通了热线,医疗专家、教授和主持人坐进直播室与听众在空中交流,为听众提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电视传播出现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传播方式的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特征的单向传播模式也正在以交流、沟通为目的的双向传播所取代.于是观众的地位得到提高,观众的权利得到重视.昔日只能在屏幕前接受教育的寻常百姓也能出现在荧屏上和走进电视台这座神圣殿堂,反映社会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谈论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小事.老百姓的话题成了我们湖北电视台生活节目改版的定位方向.从服务性节目向人物性节目转向,无论从选题、拍摄方法、声音处理、效果同期声的运用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对于干了多少年生活服务性节目的记者来说确实是一个180°的大转弯.改版后的栏目更名为《生活艺术》,它以“叙说平常百姓事,引导消费新时尚”为定位基准.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制片人陈虻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栏目要想办成功,它的背后要有哲学;否则,它会自相矛盾,今天这样,明天就可能另一样,找不到自我”.“生活空间”最新的哲学就是陈虻在纪念栏目开播一周年前夕写给《中国电视报》发表的那句话,“《生活空间》所要表达的是对每一个人的尊重,是那种需以真切、平等才能体现的尊重.”据此,他们提出:降低视点,平视生活.的确,“生活空间”从开播之日起,就一直把尊重每一位采访对象放在首位,真诚而平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谈话样式,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alk Show”,通常不事先背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也被说成是张口就来的随口聊聊。我国的电视“脱口秀”兴起的时间并不长,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开播,我国电视媒体上才刮起强劲的谈话节目风暴。谈话节目因其尊重观众的参与意识,实现双向的心灵共振,强化电视的“贴近”属性而备受追捧。  相似文献   

19.
电视访谈节目在中央台和各省级台已经成为常见的节目类型,县级电视台由于技术和人才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最近几年才开始尝试这种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谈话样式,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alk Show”,通常不事先背稿,讲究脱口而出、临场发挥,也被说成是张口就来的随口聊聊。峨国的电视“脱口秀”兴起的时间并不长,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开播,我国电视媒体上才刮起强劲的谈话节目风暴。谈话节目因其尊重观众的参与意识,实现双向的心灵共振,强化电视的“贴近”属性而备受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