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要对大学生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此,高校应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路径主要有:强化任课教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责任意识;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切忌以“专题”代替“纲要”课程,应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坚持教学科研相长、慎重选取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2.
当前,内蒙古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提高,教育方式有待深入挖掘等困境。因此,内蒙古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增加课程思政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营造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坚持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4.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自中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以来,各地各校逐渐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关系把握不准等,导致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教育教学效果弱化。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是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走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目标、内容、原则和路径几个方面。其目标是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正确认知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认同,形成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活动的话语体系与行为自觉;其内容包括知识、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能力3个方面;其原则是凸显社会主义属性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统一,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衔接以及专题式的课程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体验相结合;其路径包括以互嵌式学习主题为核心,以主体间性教学法为取向和以"专项+X"师资培训为依托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面临全球化外力推动与社会内在转型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遭遇严峻挑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才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因国家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通过深入剖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困境,主张建构大学生的国家政治共同体意识、培育大学生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塑造大学生的中华历史共同体意识、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路径,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如何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激发各族人民共创民族复兴的巨大动能。基于迈克尔·吉本斯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学科分析框架。以该分析框架透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价值追求的政治学属性、铸牢过程的教育学属性、实现目标的经济学属性。为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统合政治学视角的力量凝聚、教育学视角的人才培养、经济学视角的人力开发,以教育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为根本路向,完善人格以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凝聚人心以增进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开发人力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培育人才以促进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造福人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的基础性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即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储备后备力量。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架构,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机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亦是重要方式之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认同”理念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识基础的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机嵌入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构建适配性话语体系、恰当选择社会教育场所、精心设计全流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对于引领中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稳定和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对铸牢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象征符号、集体记忆和价值观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部编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门教科书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词频和分布,进而探究中小学一体化教育下,教科书对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型塑。  相似文献   

11.
《青海教育》2021,(4):15-17
强教先通语,通语助强教。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帮助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筑牢今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语言基础,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青海省《实施方案》,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和青海省《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教育质量提升的语言基础,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2.
注重个体心理研究,从个体心理研究入手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内在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现实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有机统一,其内涵只有在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对立统一关系下进行理解才能真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心理进行关注,找到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机...  相似文献   

13.
程伟 《中国德育》2024,(6):19-25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依托。通过构建5个主类目和15个次类目的分析框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强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特别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了落实新课标,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价值,应当在教材低年级和中年级整体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高年级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适度减少栏目设置,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课程标准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学生中心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整合增强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国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究西南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可知目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国情的认知情况较好,但部分高校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方式、宣传推广、趣味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现存问题,强化新媒体宣传培育路径,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活动,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职院校作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四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发展成就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需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建构一体性的育人体系、创新实践性的育人方法、深化协同性的育人行动,从“四个维度”铸牢高职院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家国情怀、家国同构和家国天下,其本质是家国一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新时代爱国主义已由古代的效忠君王、近现代的反帝反封建和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取向。为此,要明晰“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人类”新型家国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四个主体”的作用,彰显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底蕴与理论张力。由家国一体转向家国共同体,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改进路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余泽英 《海外英语》2024,(7):188-19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时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响应了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事业的号召,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不足之处,文章对初中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刘会弟 《新疆教育》2013,(9X):143-144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写字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共同体理念。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域在学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如何用好课堂教学环节,是对儿童青少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各地学校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遇到一些困难、面临新的挑战。学校和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以CiteSpace为工具,将2015—2021年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图谱分方法,梳理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展望。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大致呈现以下特点:首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从“五个认同”教育转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拓展到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等方面;最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从大学生和民族地区学校拓展到中小学生与普通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