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散落在民间的美味食物,是中华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湖区是嘉兴市的主城区之一,具有7000多年的历史,其文化传承了吴越文化之渊源,保留了楚文化的余韵,而且深受海派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民间的传统美食,随着近年来旧城改造和新农村、新社区"两新"工程的实施,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条件与方式的改变,正逐渐面临失传的困境。及时留存这些民间美食文化记忆是档案  相似文献   

2.
《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全方位地展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其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并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从而使广大受众进一步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该节目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了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这一侧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剑欣  朱婉滢 《采.写.编》2020,(2):187-188,126
美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多媒体时代,弘扬和传播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美食文化,新媒体以其新颖的形式并且融合市场需求为中华美食的再度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纪小乐  魏建 《出版广角》2023,(23):17-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生生不断、绵延持续的历史进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通过刊载最新学术成果、参与并引领认知变迁、推动文化思辨等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同时需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向社会各界推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内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挥引领作用,与其他媒体行业形成传播体系的“雁阵格局”,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国家形象的彰显,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自信,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精选节目内容、创新比赛机制、拓宽传播渠道等方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彰显了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薛乾 《出版广角》2021,(16):56-58
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出版企业担任着重要角色.多年来,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大批优秀出版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进行了多种有益探索.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能力的提升面临产品精品化和体系化意识不足、出版市场细分不够精细化、国际化视野有待开阔、有效资源盘活有限等挑战."文化自信系列绘本"在世界知识出版社顶层设计的架构下,打造高质量内容,创新出版形态,以国际化视野积极推动绘本"走出去",回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刘佳 《传媒》2021,(10):73-76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转化势能和可待激活的"引爆点",以创意赋能、短视频助力传统文化传播普及、"云动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为路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深化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相似文献   

8.
美食类电视节目构成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杰 《东南传播》2013,(4):80-82
燧人氏五万年前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此人类开始了烹饪,随着时代的进步,饮食文化慢慢丰富起了她的内涵。人们已经从果腹的基本需求,到饕餮的物质享受,再到养生的健康追求,人们对美食的态度不断发生着变化,同样我们的美食电视节目也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迅速地丰富了起来,它既迎合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又弘扬着中华美食文化。本文将深入分析美食类电视节目的各种构成元素,结合多档美食类电视节目探讨其如何进行选择以满足受众需求,并能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孙浩  巩奕 《中国编辑》2024,(4):90-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短视频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符号学理论框架进行文化透视,发现短视频的媒介逻辑深刻发挥作用,通过贯穿符号生产、符号选择、符号释义的全过程重塑了文化传播机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古今互通、“情”“境”互应、人机互构的全新图景。这对于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处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意义]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传承创新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也被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本文对当前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及已开展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以期助推高校图书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良性发展。[方法 /过程]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42所高校图书馆近十年开展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进行网络调研和分析。[结果 /结论 ]高校图书馆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不足:存在力量单一的局限性;特色化、区域性特征有待彰显;活动形式有待提升和普及;发展不均衡,教育层面有待拓宽。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以下五条发展策略:汇集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协同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地域文化,特色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育形式,深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拓宽教育层面,以国际视野助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新媒体提升教育手段,科技助力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壮大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官方传播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海外孔子学院的推广、国家形象片的海外传播等。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官方传播有时也会引起海外民众的警惕和误解,亟需构建海外民间传播体系或机制。借助新媒体和民间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为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用新媒体技术"软化"传播内容,立体化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用好民间传播力量,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海外社区;转变传播战略思维,注重情感传播,构建处理海外传播不利因素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王伟超 《出版广角》2021,(19):68-70
出版业是弘扬、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利用出版业自身的出版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科学合理的出版体系,按照"七个一"目标要求,融合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形式,构建"线上+线下""出版+IP""出版+跨界"的传播渠道矩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多层次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辛晓磊  周斌  池瑶 《出版广角》2021,(10):13-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关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发挥主题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引领作用,从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跟进、顶层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传播力,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14.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文化单位尤应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01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朝读经典》,作为全国第一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学生读本,取得了出众的"双效"成绩.本文以打造"朝读经典"品牌...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思维突破了各行各业原有的形态和结构,通过"融合、创新、互联"的模式给各行各业带来机遇和无限可能,为传统行业注入活力和助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积极开创"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加深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公共服务机构、社会各界等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优质产品、品牌和传播平台,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新模式、新形态和新风格.  相似文献   

16.
韩汶璐  李蔓荻 《今传媒》2023,(11):37-4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标识,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永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媒体时代,各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举措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教育平台、教育形式、管理机制四个角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崭新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丁燕伟 《出版广角》2023,(24):64-6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出版机构的重要职责。融媒体时代,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出版机构应通过精准定位受众群体、优化内容、构建出版矩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教学知识的载体,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伴随"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很多高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融合"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本文分析了在农业类高职教材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思政"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教材中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7):27-32
餐饮是饮食商业化的结果,维吾尔族餐饮文化在继承和发扬维吾尔族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为适应商业化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和系统化的餐饮文化符号。餐饮文化符号不仅向外传输着维吾尔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歌舞文化,也在向外传播维吾尔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乎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一项长期且重大的课题,少儿出版单位任重而道远。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实践为业界提供了有益启示:少儿出版单位应在出版的广度与高度上双向发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的引领力;丰富儿童视角的表达,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的吸引力;立体开发和打造品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的传播力;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少儿图书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