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4种期刊的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核心期刊引用频次、被非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引用频次等方面的表现均普遍显著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各引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以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媒体报道是否影响以论文被引频次为标志的科技期刊影响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科技期刊更有效地与媒体合作、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建议。【方法】分析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面对面”项目的相关数据,运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是否向媒体推荐、是否获得媒体报道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被期刊推荐给大众媒体的论文的被引频次显著高于未被推荐论文,但被推荐且被媒体报道的论文的被引频次并没有显著高于被推荐但未被报道的论文。【结论】在我国,媒体报道本身没有增加被报道论文的被引频次,期刊仍需采取更加综合的手段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秦卫平 《现代情报》2012,32(9):107-110
本文基于CSSCI数据库,统计分析近十年我国艺术学科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期刊频次,并用h指数评价高被引作者学术观点的影响力。统计数据客观显现我国艺术学科近十年期刊和作者高被引现状,引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高被引论文与学术影响力的正比关系。在艺术学这门学科中高被引论文表明学术期刊及论文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管理研究》是我国科学及科学研究的核心期刊,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对该刊的载文量、下载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基金论文等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揭示该刊在我国科学及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以期对期刊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长菊  张筠 《情报探索》2013,(8):33-36,42
依据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及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食品与发酵工业》杂志2001-2010年的载文量、下载量、被引频次、基金论文、引文量、作者群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刊的学术价值较高且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载文量、下载量逐年递增,基金论文、篇均引文稳步提高,核心作者群基本形成;该刊是我国食品与发酵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和主要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针对z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引文分析与Altmetrics改进z指数得到znew指数方法,以提高对学者影响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过程]文章融合学术论文被引频次、下载量和期刊影响因子指标,考虑作者贡献度,构建学术论文综合学术影响力综合指标(AC),以替代z指数评价的基本单元——被引频次(C)单一指标,改进得到znew指数。以图书情报学领域2016—2020年的发文为数据来源,统计获得发文量排名前50位的学者,分别计算他们的znew指数、z指数、p指数、h指数、总发文量N、加权综合学术影响力(AC)、篇均影响力(AC/N)、体现论文影响力分布的一致性指标μ,并实证分析了znew指数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效果。[结果/结论]znew指数在继承z指数优势的基础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可较公平和客观地对学者的影响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从时间角度将科技评价分为存量评价和流量评价,认为科技评价以流量评价为主,存量评价很少,总被引频次作为存量指标却被广泛应用于流量评价,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会导致办刊历史悠久的期刊评价得分偏高。通过JCR2011光学、土壤学、化学期刊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影响力指标排序通过了Friedman非参数检验,但总被引频次与期刊影响力指标的拟合优度在0.5以下,不能作为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论文还对总被引频次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认为总被引频次的应用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科技期刊统计源中的医科大学学报2005~2010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平均学术影响力。并调查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51种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的平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总发文量、刊期、本单位发文数、Web即年下载率及总下载量等情况。结果显示:51种医科大学学报的平均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逐年上升,但其平均水平仍然低于当年非学报医学综合类期刊的平均水平。其刊期以双月刊为主,总发文量不高,以本单位作者为主,海外论文比极低;Web即年下载率平均20.5%,总下载量平均8.11万次;目前有24种(47%)医科大学学报采用了在线办公系统。并分析影响医科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可能因素,提出了提高其学术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与评价不同身份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方法】 选取情报学CSSCI来源期刊的作者为研究对象,以性别、职称和学位为作者身份信息的主要构成部分,以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数代表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以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表征其学术影响力,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身份作者的科研产出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学术影响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作者的身份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没有明显差异,期刊编辑和同行专家在审稿过程中应避免依据作者身份来判断稿件学术价值,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客观评价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态势。【方法】对2012~2014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10%)”的地质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加以分析,并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进行了比较。【结果】(1)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内影响因子与国际影响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国内总被引频次与国际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显著;(2) 中国中文地质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正以较快的速度稳步上升;(3) 同水平的中国地质学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明显高于中文期刊。【结论】在中文地质学期刊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后,还应制定符合中文期刊发展的政策,扩大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期刊品质,很多科技期刊都采取了出版专辑的措施。然而,有研究表明多数专辑对科技期刊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出版专辑的利与弊,结合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 B的办刊实践提出了出版精品专辑,提升期刊品质的期刊发展策略,并从选题、审稿、编排和出版印刷等方面阐述了出版精品专辑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下载量半衰期的建立及其文献计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概念建立了期刊下载量半衰期。基于CNKI数据库的期刊下载量数据,计算出我国11种眼科学期刊的下载量半衰期,并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年版)中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11种眼科学期刊下载量半衰期介于1.802和6.056之间(3.524±1.074),明显小于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与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期刊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期刊论文下载率和下载量等呈明显负相关,与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和期刊影响力排序问卷调查结果无相关性。研究证实,下载量半衰期作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具有一定合理性,它既可以作为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又具有测度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功能。该指标属于反向评价指标,即下载量半衰期越大,期刊影响力越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以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2010年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及2009~2010年Web即年下载率和总下载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只有快速增强其期刊的科技实力,向专业性方向发展,提高期刊显示度,实现期刊出版的网络化,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王超 《情报探索》2020,(6):33-39
[目的/意义]探讨论文被引量与下载量之间的关系,对论文影响力评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CNKI数据库,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理工农医类及经济、历史、法律、哲学类期刊2006年刊载的55 000多篇论文为基础,分析不同类论文的被引量分布特征,比较同被引量论文的下载量以及相近下载量论文的平均被引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方法计算不同类论文下载量、被引量的等级相关系数。[结果/结论]不同类论文的被引量分布具有一致趋势:随被引量的增多论文数比例较快地减小直至为0,相应的被引量分布可以由指数衰减函数近似函数表征。在绝对数量上,论文的下载量、被引量存在较大差别,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下载、被引的自身特征以及各类论文的文献使用特征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论文层级上,下载量、被引量的等级相关性较强,某一篇论文在一定时期内的下载量可以依靠其排序位数预测其统计意义上的被引排序数,可以为论文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入选PubMed数据库对提升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入选PubMed数据库对提升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分析加快医学期刊国际化的途径和策略。[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以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6种入选PubMed数据库和6种未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SPSS20.0分别对期刊的国内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期刊在SCI数据库的被引频次做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入选PubMed的期刊在SCI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显著高于未入选PubMed的期刊(P<0.05),而两组期刊的国内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选PubMed数据库对提升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医学期刊的国际化除加入SCI外还可考虑加入PubMed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17.
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行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均属被引指标,因而可通过提高自引人为操纵,致使其作为期刊评价指标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为寻求更为客观的期刊评价方法,本文探讨了应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可行性。根据国内4种眼科学核心期刊论文的机构分布情况,以发文量、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各机构学术影响力分值,并以此对各机构进行排序(总体机构排序)。然后对我国2010年11种眼科学期刊各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并与确定的各机构学术影响力排序做等级相关检验,根据各期刊作者机构排序与总体机构排序的相关度最终确定各期刊影响力排序。将此期刊排序、影响因子排序和总被引频次排序分别与问卷调查的该11种眼科学期刊排序进行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用作者机构分布情况评价科技期刊影响力优于影响因子及总被引频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特点,提高稿件处理效率。【方法】 选择北大核心收录的6种代表性医学学报类期刊,在CNKI中检索各刊2010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及其下载频次,结合下载频次的高低分析6种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文章类型、内容、研究方向和基金资助情况。【结果】 该类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率不一,与期刊质量有一定关系。零被引论文类型以基础研究类占比最高,病例报告占比较高且篇均下载频次最低;论文内容中,技术方法类占比不小,但下载频次高于非技术方法类;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下载特点存在差异;零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占比不小。【结论】 掌握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规律,对减少发表零被引论文,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胡敏 《情报杂志》2012,31(4):14-18
对期刊论文网络下载研究作了简要回顾,从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分布规律研究得到启示,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通过大样本抽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期刊论文网络下载频次分布均遵循负对数函数衰减,衰减速率由最高下载频次、篇均下载频次与载文量三个因素决定,并拟合出经验模型;期刊论文的网络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不稳定,不同期刊的差异较大,但总体上表现为显著的(中等)线性相关关系.从期刊层次考察,不同期刊的网络总下载量与总被引量为高度线性相关,网络篇均下载量与篇均被引量的线性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2004~2008年肿瘤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评价肿瘤学期刊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以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2004~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收录的肿瘤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作一分析,并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肿瘤学期刊2004~2008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呈总体上升、稳步发展趋势。平均总被引频次5年间增长了51.08%,平均影响因子5年间增长了6.25%,学术影响力增长了69.09%。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增长速度不一,肿瘤学期刊发展呈现出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