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 《科教文汇》2008,(29):199-200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农村改革关注的焦点。在农户获得农地承包权和使用权之后,如何实现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农业生产,并为无地农村人口或有志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户获得土地经营权提供途径和机会,应该成为农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尤其在WTO框架下,应该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虹韦  钟涨宝 《资源科学》2020,42(9):1657-1667
农地确权是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制度基础,而确权制度的可信度则决定了它能否有效发挥效果。本文构建了“农地确权—确权制度可信度—农地转出意愿”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确权制度可信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确权有利于明晰和稳定农地产权,对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确权效果的显现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确权时间越长,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越强烈;②确权制度可信度在农地确权时长对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确权制度可信度越高的地区,农地确权时长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有效影响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通过农地确权促进土地流转,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农户对确权制度可信度的集体认知。在确权制度可信度较高的地区,进一步加强确权制度与相关配套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培育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巩固和强化农地确权效果;在确权制度可信度较低的地区,则要继续稳定农地承包关系,提高确权制度可信度,为确权制度发挥效果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3.
探讨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土地流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影响农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规模经营以及农民增收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制度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发达国家或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制度应具有:初始产权的公平分配和清晰,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交易自由,以及在此基础上能有效促进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的组织制度和政策激励等基本特征。基于这些经验,本文对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要促进中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应在农地产权制度、交易制度、经营组织制度以及促进土地集中的政策等方面施以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产权及土地产权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几种农地产权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关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韩家彬  刘淑云  张书凤  刘玉丰 《资源科学》2019,41(12):2284-2295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7.
《华夏星火》2008,(12):26-27
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金融改革看作是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给予很高的重视。全会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土地金融的试点创造了条件。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000美元,土地流转已成为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稳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己初步具备了发展农地金融的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8.
陈秧分  刘彦随  翟荣新 《资源科学》2009,31(7):1102-1108
农地规模经营是促进农民增收与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利用东部沿海3省1市的323个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构建了包括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经济特征、外部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区域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强烈,61.0%的农户期待农地规模经营,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呈现由浙江、江苏、天津向山东递降的趋势;②户主就业类型、农地租赁行为、农业技术培训、通勤条件、农地资源禀赋是影响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就业非农化程度越高、农地资源越为丰裕,农地规模经营意愿越弱;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完善的通勤条件,有助于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经营;已经发生农地租赁行为的农户,其农地规模经营意愿越强;③鉴于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与个体差异,分区、分类推进农地规模经营,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实证调研发现,当前农地流转已成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以互换、转包、股份合作等为主要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力的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从巩固政策、健全机构、完善机制、规范行为等层面推动农地流转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潘小军 《软科学》2007,21(6):94-100
城乡一体化下农地制度变革的实质是城乡利益的一体化,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前提下弱化农地所有权,使集体成为获得固定收益的名义所有者,不再具有对土地占有、使用和处置进行干预的权利,彻底减少其借所有者之名对农地生产经营活动干预的影响。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前提下强化和扩大农地使用权,使农民接近事实上的所有权,成为土地的实际拥有者,拥有土地长期稳定的占有、使用和处置权。"弱化农地所有权、强化农地使用权"可顺利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与租赁制度改革,使农民在农地制度变革中得到公正的补偿和回报,可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城市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现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田静婷 《未来与发展》2010,33(11):89-92
本文对陕西3个县6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改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中居住中的建设用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集中居住用地的主要形式是租赁、宅基地置换、组内互换、鼓励农民弃田入城居住。农村集中居住建设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传统习惯的影响,资金投入不足,法律政策方面存在一些限制。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胆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要积极推进村民小组合并,要注意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建设实践的考察,结合现实的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发展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深入探讨了城市化、农地产权制度与"三农"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地市场化改革,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地权稳定性对农业绩效的影响,更好的推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从土壤学、期望理论和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功能分析地权稳定性对农业绩效产生影响,得出稳定的地权对农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不稳定的地权对农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这种消极的影响由于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功能而减少甚至消除。最后,在我国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下,解决好农民的社保问题可以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前进,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使用权市场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果,并已经成为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方式。土地使用权市场有效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显化了土地价值。而城乡土地权利不平等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平衡成为诸多矛盾的根源。集体建设用地灰色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开辟并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符合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土地制度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史常亮  张益 《资源科学》2022,44(4):647-659
关于土地确权会促进还是抑制农村劳动力迁移,现有研究尚无定论。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将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分解为失地风险降低效应和土地投资激励效应,利用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宏观视角对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引入面板门槛模型探讨该影响效果在不同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土地确权主要发挥了失地风险降低效应,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迁移,尤其是对常年外出和省外迁移的促进效应更大。②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南方地区较强,而在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则不显著。③土地确权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存在以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为前提的门槛效应,当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时,确权对劳动力迁移无显著影响;只有当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门槛值后,确权才会对劳动力迁移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以确权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迁移,除了明晰产权以外,还须同步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研究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科学合理的促进农地流转、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农村和谐社会都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市7镇319份实地随机抽样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率、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单位面积农业纯收益、家庭与等级公路的距离、家庭恩格尔系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户口所在地等因子对农户流转参与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上海、南京、泰州、扬州,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子的排序有所不同。由于微观单一经济因子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因此,基于各地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决定因子的差异,针对各自影响力最大的因子,采取措施,可以激发农户农地流转的愿望,从而产生流转的行为。研究通过数学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农地市场发育的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村土地制度。本文通过对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及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分析,对农地创新的目标和所需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北农村土地流转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比较落后。阐述了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做法,借鉴浙江的经验,湖北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在配套改革尚未完善的大背景下,新一轮农村改革能否有实质性的推进,如何推进?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归根揭底都与农村土地制度问题休戚相关.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中还没有形成一种最优改革路径的共识.因此,构建了"国有永典制"的委托-代理模型.比较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永典权制".得出了:"永典权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是一种较优的激励契约.从而提出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就是要在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框架下,探索更有效的公有产权载体创新--有中国特色"国有永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