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  相似文献   

2.
厉王虏,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相似文献   

3.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2),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4)。川壅而溃,伤人  相似文献   

4.
奈何姓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日:"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而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  相似文献   

5.
甘茂相泰章     
《阅读与鉴赏》2003,(11):20-21
茂相秦.秦王爱公孙衍①,与之间有所言.因自谓之曰:"寡人且相子."甘茂之吏道而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因入见王曰:"王得贤相,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焉更得贤相②?"对曰:"王且相犀首③."王曰:"子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于犀首之泄也,乃逐之.  相似文献   

6.
眇①者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扣②■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④,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相似文献   

7.
(一)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相似文献   

8.
眇者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②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④,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选自《东坡小品·日喻》)  相似文献   

9.
丁氏穿井     
<正>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相似文献   

10.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  相似文献   

11.
正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王充《论衡》皮皮猪卡通编绘  相似文献   

12.
宋王恶楚     
宋王偃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楚以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  相似文献   

13.
穆公尝请伯乐曰:"子之年长矣, 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 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 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 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之共 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 臣之下也。" 公其九方皋,使行求马。三月而 反报,曰:"得之矣,在沙丘。"公曰: "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取之, 牡而骊,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弗能 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大患 曰:"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 其所不见。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 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  相似文献   

14.
《明史·代王传》辨误王世华《明史》卷一一七《代王传》曰:“成祖即位,复爵。永乐元年正月还旧封。十一月赐玺书曰:‘闻弟纵戮取材,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那?,寻命有司,自今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听者冶之。已复有告其不轨者,赐敕列其三十二...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841年,西周镐京发生了“国人暴动”。对其性质,史家众说纷纭,笔者独意为诸侯贵族政变,曾撰文辨之。(参见《人文》1983年笫五期)现就《诗经》有关篇章,再作深入研究。(一)“国人暴动”的原因是天子和贵族矛盾的激化“国人暴动”,诸史籍多有载及,然其原因,则史载不明。总其大概有二:一是厉王弭谤,一是厉王专利。厉王虐,国人谤王,虐之如何,史无载焉;厉王专利,诸侯不满,所专何利,语  相似文献   

16.
[原文] 秦士①有好古物者,价虽贵,必购之.一日,有人持败席一扇,踵门②而告日:"昔鲁哀公命席③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也."秦氏大惬,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④易之. 逾⑤时,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日:"孔子之席,去今未远,而子以田售.吾此杖乃太王避狄⑥,杖策去邠⑦所操之棰⑧也,盖先孔子之席又数百年矣,子何以偿我?"  相似文献   

17.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  相似文献   

18.
米珠薪桂: 苏秦之楚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饮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秋,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教科书改版,在《寓言四则》中编入新课文《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教学用书》针对该文的教学给了两个资料:一是"资料链接"中关于《吕氏春秋》这个作品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特色等;二是"课文研读"中  相似文献   

20.
<屈原列传>(节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4)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该句中的"谤"字,<教师教学用书>和其他很多资料都理解为"诽谤、诋毁";一些辞书也不例外,如<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谤:释[2](动)诋毁,诽谤.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事实上,这里的"谤"字应该释为"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