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结果有90%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86—34:52(岁),10%的学生以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经调查发现,那些之所以会做出答案来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出的题是对的,不可能不能做”。“老师平时教育我们题做了才能得分,不做的话,一分也没有。”  相似文献   

2.
“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这是一小学试卷里出现的题目,答案是“水”。有一个学生作答“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被判错,问及原因,改卷老师说,标准答案就是“水”。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偶然看到《小学教学参考》上的一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文章。文中讲到王老师突发奇想,让他的一年级学生去研究这样一道题:船上有75头牛,42只羊,问船长多少岁了?题目一出,先有两位学生答道:船长70岁了及船长最多30岁,而第三位学生则认为这道题根本无法计算。正当教师想定论时,又有学生回答道:我认为船长应该是41岁,因为明年是羊年,船长买42只羊是为了庆祝他的生日。教师听后郑重地对学生点了下头,赞扬道“:很好!小朋友们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教师这样表态之后,在班中引起强烈凡响。原来第一个回答的学生又站起来发言“:我认为船长…  相似文献   

4.
王凯 《教书育人》2014,(9):56-56
近年来,连云港市为了加强生态课堂的建设,编写了《伴你学》丛书,供3~6年级学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学生在解答诸如“解答完这道题目,你还发现什么问题?”“学习了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在解答时,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时,鲜有什么有创意、有价值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干脆写上“没有”、“无”。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就是多余的?学生是否真的就不需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学生缺少的是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多多益善”这个成语在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直到今天。可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翻开字典,上面是这样解释的:多多益善——越多越好,不厌其多。是啊,对于“考试分数”来说,是“多多益善”;对于“朋友”来说,是“多多益善”;对于。好书”来说,是“多多益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难道所有的事情都多多益善吗?我的答案是:No!  相似文献   

6.
苏铝山 《甘肃教育》2011,(19):90-90
教育专家曾出过这样一道测试题:“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几岁?”对我国某地的小学生进行测试,竟有大部分学生得出的答案是:75—32=43岁。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而学生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一位教育家因此评论说,这就是学校把学生越教越笨的典型事例。测试的结果和专家的话语使我们教师很震惊。那么,怎样才能“不要把学生越教越笨”,而把学生越教越聪明呢?我认为要让学生思维灵活,应在教学中处理好“少”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为止……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以人为本”。 从教十多年,接受培训数十场,聆听名家之言众多,几乎没有一位专家没提到过这句话。 话中的“人”是谁?课改十多年来,普遍的答案是——“学生”。教育要“以生为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设计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说得多了,听得多了,这些话似乎成为了“真理”。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9.
最近.很多省市均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做出取消“三好生”评定的举措,此举是耶,非耶?我们探求此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向是:为什么取消“三好生”评定?其做法面临哪些问题?取消“三好生”评定后的学生评价又该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10.
不要把学生教“懂”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几岁?”在我国小学和初中的测试中,竟有超过90%的学生得出船长43岁的答案。简单的问题,如此的回答,难道不令人深省吗?这不能不说与我们长期不进行“问题”意识培养和训练不无关系。我认为“问题”意识应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各级各类学校都应予以重视。 事实上,真正的创新,真正的科学发现,往往从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发问。问一个“为什么”,将有效地促进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或缘由进行探索;而“怎么样”的问题常常引起过程机理的思考。因此,在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也不能说这个问题没水平,那个问题没深度,更不能视提出的问题荒谬。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 ,在小学二、三、四年级搞了这样一次测验 ,题目是 :“一条船上有26头牛 ,19头羊 ,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参加测试的学生共有124人 ,其中123人得出的答案是 :“船长的年龄是45岁” ,只有四年级一位学生空白不答 ,他对题目的正确性有怀疑 ,但也还是不敢肯定地回答 :“此题无解”。为什么99 %的学生会误答?原因很多 ,从教学方面有两点值得我们深思。一是教师重视学生“学答” ,轻视学生“学问”。李振道教授说 :“没有问题就不会发展” ;宋代学者张载认为 :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教学不仅在于学生能听懂 ,会做作业会…  相似文献   

12.
余丽英 《湖南教育》2005,(23):27-27
我们在阅读教学课上总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请同学们大声把课文读一遍”“下面分小组比赛读课文,每组读一段”“请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课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读的训练看似很多,但为什么而读?学生不知道,教师也盲目。这样的读是机械被动的,也是无效的。相反,教师如果给每一次读都安排具体任务,读前提问,读后追问,引导学生利用读来理解文意,利用读来完成学习任务,效果就好多了。例如:“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疑问默读课文,从课文里找答案……”“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哪些段落写了它风景优美?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记……”“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读。是积极主动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读不是形式,读要有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在很多文章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张教授说,在法国,有64%的学生得出答案是:75-32=43(岁);在我国,竟有90%的学生也得出了这个答案,甚至在某重点中学的高三中,仍然有学生得到的也是43岁!无独有偶,一位数学系的大学教授在给数学系的学生上课时,出了“3+5=?”连小学一年级小朋友都能回答的问题,可是在场听课的100多名大学生,只有一个人说等于8,而其余的人却面面相觑。这反映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太弱,他们只会模仿解答“规规矩矩”的常规数学题,甚至对一些常见的问…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小学从不要求学生穿校服上学,也根本没订过统一的校服,目的就是为了体现“个性化”发展,止孩子从小就养成“个性”、发挥“个性”。每次考完试,老师都不评分,而是在前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对照正确答案给自己的试卷评分。如此评分方法,不怕学生“要鬼”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在德国小学生的心中,“自己骗自己”是最可耻的行为,所...  相似文献   

15.
匈牙利的一位数学家认为:数学教学的“四步法”一是弄清问题,二是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问题解决,四是反思。此“四步法”洞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解决哪些问题也可以这样解决?等等。我们在“四步法”课堂教学中往往停留在前几个环节上,容易忽视“反思”环节,由此导致好多学生特别是中、下游学生做了大量习题,却不会解决问题,学习效率低下。如果加强学习反思环节的互动指导,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6.
张传发 《师道》2013,(7):43-44
大学语文被大学“边缘化”.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呢?最近.有记者先后到两所大学的语文课堂上听课及调查.得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在要求写“寻物启事”的5名学生中,有4人写的都是“寻物启示”。再看讲台上的3张请假条更是有趣:一个开头是“尊敬的校领导”.正文却是“需要向班主任请假3天”。还有一个写道:“因为家中家人出事,需要请假五天。”除了“家中家人”重复外.那个“五”字根本看不出是“五”还是“王”。  相似文献   

17.
“这道题的答案你是如何得出来的?”老师问,“这道题我做过,我知道答案。”学生答。 “学校不让穿奇装异服,你为什么还穿?”老师问,“我看满大街的人都穿,我就穿。”学生答。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讨论,有分歧,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活”中现精彩。那么,课堂如何才能“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好多学生还是整天为了做题而做题,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做的题多,掌握的知识就多,直到考试成绩出来后,怎么分数那么低?好多熟悉的题目都没做对,是什么原因呢?也就是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已不灵了,我们必须寻找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利用解题后反思可助你跳出“题海”,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讨论,有分歧,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能起波澜,课堂才会活起来。“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活”中现精彩。那么,课堂如何才能“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