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中繁密的神灵意象来源于道教神仙谱系或神仙故事,诗中表现出的音乐效果与道教音乐理想契合,在审美追求上该诗又与道教学的审美情趣具有一致性,因而整首诗的意象或意象群为道教化所牵系,形成了以神仙世界为图景、以道教音乐理想为内核、以道教学情趣为总特征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源远流长,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儒教与道教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儒、道两家对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的异同入手,探讨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从宗教视角对《红楼梦》的创作宗旨及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流归一于‘石头’”的观点,并分别从三教归一的整体趋势、《红楼梦》中的梦幻世界以及禅机谶语的点化手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陈华丽 《山东教育科研》2014,(13):I0006-I0006
说到道教科仪音乐,很多人可能并不了道教科仪音乐,又称道教音乐,它是民族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是道教法事仪式中经常会运用到的音乐。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孟子》是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在其探讨政治思想、哲学伦理、治世之道的言论中,不乏有关于音乐的经典语录。孟子在阐述"礼"与"仁"的关系、民贵君轻、与民同乐等观点中亦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功用,对于后世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有着深度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声无哀乐论》是魏晋时期最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作者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是魏末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是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音乐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的音乐美学著作《声无哀乐论》中。声无哀乐而有"和"是嵇康音乐思想的核心。在《声无哀乐论》中,他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他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与《乐记》均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灵枢》二部分,它全面地阐述了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经典著作,包括《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言篇》、《乐情篇》等11篇,它根据我国先秦时包括歌、舞在内的音乐艺术,详尽地论述了音乐的来源,音乐的创作,音乐的美感认识,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的关系,在我国音乐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书中均有大量文字论述古代音乐治疗实践,对于促进古代音乐治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为全国公开发行音乐理论学术期刊。期刊以关注音乐人事,探讨音乐理论,挖掘音乐新人,展示音乐成果为宗旨。50多年来,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了众多业内权威专家的首肯。本刊对思想活跃、角度独特、观点新颖的稿件优先采用。来稿以中等  相似文献   

9.
《乐记》是中国的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其内容中将音乐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以及音乐对人的影响改造的观点,具有音乐艺术治疗学的萌芽,这不但说明中国音乐治疗思想的历史悠久,而且也体现出《乐记》内容涉及之广泛。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将养生看作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其中有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养生学观点,尤其是通过对音乐的有与无、内与外及其与人的关系的论述,揭示了音乐与养性、养神及养德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淮南子》中有关音乐的存在本质、音乐与人之关系及其相关内容的梳理,探究其中的音乐养生学思维及音乐养生思想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音乐美学”这一名称自西方学者提出后,在我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在音乐美学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对于涉及音乐本体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和争议。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梳理,由此也提出了对音乐美学学科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2.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卓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气”作为完全意义上的文艺美学范畴首次出现于《乐记》。“气”被用来解释乐的生成、乐的政治工具性、乐的功能性,其美学内涵的形成涉及到中国古代哲学、巫术活动及“乐”的理念等各个方面。《乐记》中乐“气”范畴的理论成型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从篇目组合看《乐记》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定思想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乐记》篇目组合展现出对乐关学理论较为清晰的逻辑梳理。乐的义理分析与技艺总结双重组合的总体构架,体现出诗、乐、舞艺术分类理论认识的觉醒,以及乐的本质、功能分析与审美接受分析的完整衔接。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导致了他对人类的爱。他十分关注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时刻倾听着促使诗人思索、使诗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沉静的人间悲曲”,留下了一组倾注诗人深深感情的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  相似文献   

18.
<声无哀乐论>所涉及的音乐美学问题很多,但主要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含义其一是说音乐的本体是来自外在的自然,因而不包含哀乐之情;其二是说人们在倾听音乐时之所以产生哀乐之情,这并非音声使然.音乐与情感各自独立,但是在对应的关系层面上两者产生了关系,这使得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出现多种不同的现象,声无哀乐和声有哀乐都有其合理的一面,由此可以看出嵇康论述音乐与情感关系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把有关裕固族音乐方面的研究置身于裕固族文化研究的背景之中去思考,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阈下,重新审视裕固族音乐研究中我们所持的学术观念和研究视角,是当下裕固族音乐研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要课题。从裕固族音乐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裕固族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裕固族音乐继承与发展四个方面,对裕固族音乐进行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的梳理,为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寻找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以历史的辩证法阐述了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非乐”,并通过其思想本质来探究这种“非乐”思想的内涵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