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结合北京农学院短期留学生项目推进情况,讨论了短期留学生项目在我校国际化工作中的发展和作用,分析项目运行成效,思考发展对策,为促进我校今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化特征及影响,有助于探讨大学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中生存与发展。哥伦比亚大学具有高瞻远瞩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并推出了一系列打造国际化校园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学校使命与发展规划、学生结构、国际学者结构、课程设置、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等方面。哥伦比亚大学凭借留学生学费收入来增加财政收入,凭借国际教职员工卓越的成绩为学校提升了知名度,并将凭借其国际校友延续奇迹。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全英文授课项目来华留学生的就读体验,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四个全英文授课项目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选择留学中国的主要动机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和语言魅力,而非高校和专业的声誉;留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上感到满意,但是,认为教学深度存在不足;留学生认为学校开设课程数量、种类合适,但是觉得汉语课和社会实践课课时偏少;留学生认为本专业的考核的形式多样、难易适度,但是认为教师的要求不严格、标准较低;留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管理服务基本上满意,但是对于校园的国际化建设表示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内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加强对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高校应该在明确留学生管理的目标理念和留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从留学生的管理职能实现、管理机构设置以及培养项目类型等三个方面形成多元化的留学生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5.
付成 《继续教育研究》2013,(10):158-16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留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享受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也遭遇着跨文化生活学习的种种不适。留学生辅助项目是为了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开展的系统性活动。在跨文化视野下,文章介绍了四个留学生接收大国,即美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的留学生辅助项目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对我国留学生辅助项目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政策实践,以培养全球化人才,进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日本推动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政策要点包括:接收外国留学生以提升学生多样性,建设国际化课程以培养全球化人才,推动教师国际化发展以带动学生与课程的国际化,构建国际化支援体制以助力在地国际化发展。在政府政策指引下,日本高校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探索与实践,在留学生数量及比例、外国教师比例、留学生留日就业、特色教育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未来,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发展将更加重视留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国际化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江苏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外国留学生事业正面临着全国范围内和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角逐,江苏高校要立足现有的基础,把握机遇应对新一轮挑战,在对策上尤其必须注重五个方面的建设,即: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升留学生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国际水准的留学生师资;加强国际化校园建设,构建学校"大外事"格局;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留学生管理运行机制;增设奖学金和助学金项目,增强优秀留学生就学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业院校中具有传统产业背景和鲜明行业特色的工科是最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高层次留学生的培养对于推动行业院校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行业院校通过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国际化、学者国际化、学科国际化和学院国际化,进而实现大学的国际化,这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教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行业院校培养高层次留学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科教育为起点,以优势学科为重心,以国际间经贸合作为平台,以服务国家重大外交需求为导向进行战略部署和顶层规划。同时,行业院校应从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高层次留学生的培养,结合学科规划,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和研究型大学的创建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今天,不少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定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将增强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定为发展战略。在这种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经不是单纯的汉语言文化教学,也不是单纯的专业理论教学,而是以服务于促进学校国际交流以及提高学校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推进教育国际化为目的的基础工程之一。浙江大学近几年的留学生教育工作主要就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和合作。近年来,浙江大学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进行交…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留学生教学管理的总结和分析,摸索一套适应国际化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支持国际化办学的教学管理平台,使我国高校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为学校大力发展国际化办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化育人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当前,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面临文化冲突、文化歧视、文化单向输出等现实挑战。文化间性为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提供了相应借鉴。在文化间性视域下,我国高校应确立文化间性的育人理念、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文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文化育人能力、推进中外学生交流互鉴、打造中国文化体验基地等作为来华留学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non-Anglophone countries face more challenges in integrating into loc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such as the local language barrie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academic integration in non-Anglophone countries from the students’ perceptive, taking Chinese students as an example and us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based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58 Chinese students in Germany and Finland. It shows that, despite learning environ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Finland and Germany, Chinese students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including individual ones, such a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ir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learning requirements, or contextual ones, such as a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 and curriculum design adopted by the hos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results challenge the existing stereotype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present evidence of students’ resourcefulness in generating novel approaches to develop their learning capabilities. It also shows that traditional learning techniques may be used as pathways to achieving deep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13.
Chinese students are the largest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hor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English‐speaking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aper explores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acy in overseas institutions. This research differs from other research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lready in English‐speaking institutions; it explores the readiness of potential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efore departure from China, their anticipated challenges for study abroad and expected support from host institutions and staff. Besides the insights of anticipated challenges and expected support, the key findings include: the majority of the sample students are financially ready for overseas study, however they are not fully ready on English language; students from the public institute in the study have a higher level of readiness for subject knowledge than their private institute's peers. The findings offer a guide, to both the English‐speaking institutions and their Chinese partners, on facilitating, teaching and preparing the Chinese students for a fruitful learning experience abroad and enhanced academ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the dramatic rise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 enrolment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classroom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these students are not adequately reflec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The present qualitative study explores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33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lassroom arrangements at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es, their language difficulties, the type of classroom arrangement, the orig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class, the more relaxed academic requirement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ll shaped their in-class experiences. 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ersonal traits and cross-cultural environment interacted with thei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o produce and influence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need to make sense of these complexit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class learning experiences. The implications of improving these experien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新特点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并进入全球范围内竞争阶段。此外 ,其内容不仅包括人员交流 ,而且还包括课程国际化、跨国教育、建立区域性和全球性协作组织等。国际化主要在高等院校层次展开 ,院校成为实施主体。在许多领域 ,国际化已上升到特定区域范围内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 ,并开始扩大到全球范围 ,追求全球标准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于朝高等教育全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人才培养,再也不能只盯着以内贸为主的中小企业,指导思想上要为"中国的世界企业"培养人才,没有国际知识与技能、全人类的视野与眼光的职业教育是走不出国门的。职业教育必须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在国际化视野下,培养满足多层次需要的现代职业人才。少数优质高职院校现在就应该开始,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可行性,探讨培养高职硕士研究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问题是关系到高校安全稳定和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高校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难点问题,因此,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着重从来华留学生应急处置及保障机制的研究视角,梳理当前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层次剖析成因,并提出要通过确立处置原则、建立预防机制、规范处置流程、建立恢复机制来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同时强调要通过加强法治化管理、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管理队伍、注重业务能力培训、落实物质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构建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保障体系,促进高校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管理水平,服务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大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及汉语汉文化吸引力的增强与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来华留学生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结合合肥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留学生汉语短训班结构化教学模式的模块构成与实现条件,以期对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汉文化推广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与中文专业师范生的职前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师范院校的职前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而高师职前教育明显滞后,不适应新课改对师资培训的要求。基于中文专业师范生的职前教育的现状与反思,旨在重建高师职前教育的理念和行动策略,使高师院校所培养的未来基础教育语文教师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高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主要职能之一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科队伍的培养、学校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高校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