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2年以来,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国内学者竞相传播,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药。但是,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无契合性,而且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最重要的是,道德领导理论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国教育管理实践需要。基于以上认识,萨氏的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近来,讨论道德领导的文章较多。查阅后发现,持支持意见的研究者占多数,支持者对此问题的探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的全面介绍和内涵挖掘;二是对成功校长的领导实践的评述和总结。反对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现实的道德困境与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和现实基础无契合性,所以,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可行性。经进一  相似文献   

3.
道德领导是近年来教育领导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之一。诸多学者将道德领导置于领导理论框架的首位,认为学校领导实践当以道德权威与专业权威为基础,以激发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意识与生命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弘扬道德,并以道德领导为理想的领导状态。中西方领导观的共融点尤其体现在对以道德意蕴为基础的转化式领导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4.
道德选择是人生诸多选择中的基本选择之一。正确的道德选择不仅有利于提升自我人格,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处于社会转型和文化嬗变中的中国社会,人们经常会面临道德选择的困境:功利还是道义,利益还是责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我们试图从道德选择的理论悖论、风险博弈和心理分析三个维度来透视道德选择的困境问题,并从创新道德理论、加强道德内化、创设良善社会等方面来探求道德选择困境的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与学校道德领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领导价值,并以道德背景作为储备领导的条件。近年来,“道德领导”这一领导模式在英语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文化传统对学校领导实践的影响为领导理论、尤其是教育领导理论提供了一个本土视角。  相似文献   

6.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萨乔万尼教授的道德领导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对这一理论的讨论就未停止过.本文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道德领导的内涵之于当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将其视为我国教育管理的"解毒药"。道德领导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领导模式,它对于提升校长领导力具有极大的作用。但是,因其本身的理想色彩,在当前社会道德正处于转型过渡时期的中国,它只能成为我国校长领导的补充,而不可能成为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0.
自本尼斯提出"道德领导"的概念以及道德领导的结构以来,教育领域开始了道德领导的研究。西方关于学校道德领导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取向:一是理论与知识论取向;二是量化和质性的描述取向;三是实践取向。在道德领导的研究方面,不同的学者关注的层面也各不相同,大体分为四种情况,即从个体、从群体或组织、从社会、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英、美、加等国学者从所持的道德本体论或所在的立场出发,对学校领导的使命从学校领导的文化建设、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萨乔万尼论学校道德领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托马斯·萨乔万尼(Thomas J.Sergiovanni)是美国教育管理非主流派的重要代表。擅以教育管理的批判范型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及问题。他最早提出了学校道德领导理论。其核心是学校领导要建构学校共同愿景与理念,强调责任与义务。他的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不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实施措施。尽管这一理论是基于荚国的社会背景提出的,但它仍可以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曾认为是不可动摇的学校领导观念和或许正在孜孜以求的学校领导实践,而转向思考学校领导的道德维度,形成学校领导和“以德治校”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道德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对献身的强调。在和平年代,这未必是适当的。但突出修身则很有意义。从注重说献身转为注重说修身,有利于改变道德教育中“假大空”的毛病,确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回归修身的过程中,传统儒家智慧将会焕发出新的光辉,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是很优秀的德育教材。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英国NCSL学院的学校领导教育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其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学校领导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大学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工作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以往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评价,要么以定性评价为主,要么以定量评价为主,这样的评价方式都不够客观、公正、有效、合理,如何有效、科学地评估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一直苦苦探寻的。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高校德育工作展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该方法原理简单、切实可行而且较能科学、真实的反映德育工作的实际状况,该方法对评估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首部《德育原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胡守棻教授主编,是全国同行通力合作的成果,代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德育学界的理论水平。如果说它奠定了此后数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的基本框架,那么,这个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刘佛年先生主编的《教育学》(讨论稿)中的思想教育论,还可追溯到1957年胡守棻先生基于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和新中国学校教育实践构建的道德教育论。可以说,新中国德育理论走过了一条从"道德教育论"到"思想教育论"再到"德育原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了多次完善,2008年教育部又在官网上征求各方意见后,于9月颁布了新的《师德规范》条例。从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角度来看,这一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师德建设上的一贯价值立场;合乎我国现行法律,符合学生与家长的需求;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公共治理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复制西方化的治理模式结构,并且以此为绝对标准来衡量中国公共治理水平的成熟度,教育也毫不例外。当前中国教育公共治理的理论研究正逐步凸显出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在变革着传统单一权威主体的管治方法的同时,治理的理论研究正陷入到一个符号化的超级“拟真”状态中.教育公共治理似乎被当成了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崭新产品而被学界和政界所联合推出并被公众所符码消费。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教育公共治理应是什么样的?这绝不是一个自明的理论问题,而应将其置于现代法理国家的视阚.在多元文明冲突的相互对话中来展开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18.
Suzanne W. Morse is currently director of programs at the Kettering Foundation. Prior to this position, she spent 10 years as an administrator in higher education. Her most recent book is RenewingCivic Capacity. She is a member of the Leadership Council of the Jepson School of Leadership at The University of Richmond, the editor of Public Leadership Education series and active in a number of other civic leadership ventures.  相似文献   

19.
《Africa Education Review》2013,10(3):417-433
Abstract

A number of schools in South Africa appear to be struggling with the change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introduc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lay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country's societal 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 has been found to be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how schools cope with change and its complexiti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conceptual examination of the national Advanced Certificate: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programme's capacity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leadership in schools. The findings from the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qualification's documentation suggest that the current formulation of this schoo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me does not address the complexities of leadership and change, and is thus unlikely to adequately contribute towards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or its sustainability in schools. It may, however, contribute to short- term school improvements, policy complian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r economy and/or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仍然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生活世界中的道德是应如何生活还是事实上如何生活;基本的道德认识是把道德看成是道德德性还是权利;“做人”的道德规范是否完善。在现代性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切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关切道德规范背后的道德权利教育;关切“做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校道德教育即便回归生活世界也无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