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处理和肥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耦合对春青稞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春青稞需水最佳配比,提高春青稞对水肥的利用效率.实验表明:当水处理为W2(田间持水量的65%)、肥处理为N2(施肥10g/pot)时春青稞的产量最大,此时水肥利用效率最高,最环境的污染也最小.  相似文献   

2.
孟霞 《西藏科技》2012,(3):6-8,17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等,使西藏当地青稞品种具备了耐旱、耐寒、耐碱、抗病等优良品种。为了以后西藏的种植资源和育种工作,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来自西藏各地的春青稞于2007年在农牧学院实习农场种植的区域试验中9个品种农艺性状、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康青3号品种(品系)关联度最大(r=4.6973)、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970926关联度大(r=4.6137)、综合表现好;970655关联度为最小(r=3.9469)、综合表现最差;其次2003016关联度小(r=4.1307),综合表现差,农艺性状中有效小穗数关联度最大(r=4.4654)对产量影响最大,株高的关联度最小(r=3.2613)对产量影响最小。综合评价的结果与品种在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春青稞藏青320在贡嘎县中低产田土壤上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配比,逐步建立适合该县土壤和作物特性的施肥模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为我地区春青稞大面积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采用"3415"回归最优设计,开展了春青稞青320肥效试验,研究中低产田施肥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的施肥配比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1)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2)该区域土壤肥力春青稞亩产量达146.5~156.25kg。(3)当地常规农家肥亩施用量1500kg,在提高利用率的情况下当季亩增产20.5kg。(4)结合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和目前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肥亩推荐施用量分别为46%尿素8.21kg/亩,12%过磷酸钙18.75kg/亩,60%氯化钾2.29kg。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林周县"3414"春青稞肥效试验结果,对其采用函数拟合法和梯度分析法进行联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氮肥(N)施用量在7.5kg/666.7m2~8kg/666.7m2的范围内,产量可以达373.45kg/666.7m2~373.76kg/666.7m2;五氧化二磷(P2O5)施用量在2.5kg/666.7m2~3.5kg/666.7m2的范围内时,产量可达375.8kg/666.7m2~380.11kg/666.7m2;氧化钾(K2O)施用量在4kg/666.7m2~5kg/666.7m2的范围内时,产量可达370.13kg/666.7m2~371.37kg/666.7m2。由此推荐林周县春青稞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7.5kg/666.7m2~8kg/666.7m2、P2O52.5kg/666.7m2~3.5kg/666.7m2、K2O4kg/666.7m2~5kg/666.7m2。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探讨曲水县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不同氮、磷、钾配比与用量对春青稞"藏青320"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曲水县春青稞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春青稞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此区春播域内春青稞推荐施肥量(kg/亩)为:N7.75、P2O52.49、K2O4.25。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升温明显,特别是西藏春季气温升高提早,物候提前。在此背景下,进行春青稞不同播期试验,结果发现,早播处理青稞生育期较长,产量比晚播的要高。在拉萨试验结果,早播的青稞均未出现青稞黄矮病,田间杂草明显较少,而晚播青稞的黄矮病等病害严重,杂草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及产量等。研究结果发现,在拉萨和日喀则等地与传统播种期相比,春青稞提早播种10~15天产量优势明显。在避免晚霜危害的前提下,高原地区青稞适时早播,最好在土壤表层解冻5~7cm,耕地下层还在结冻时顶凌播种,可以防止黄矮病的发生、控制杂草,实现青稞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7.
在西藏,倒伏是限制青稞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主要因子,品质问题是推动青稞产业化加工增值的关键因素.文章针对自治区提出十二五末,实现粮食生产百万吨的目标,但面临青稞种植面积缩小、加工原料需求猛增、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分析青稞单产潜力、政策优势、加工产业发展前景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粮食主产县选用高产品种并切实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冬青稞高产品种、挖掘高寒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青稞单产潜力以及培养青稞种植能手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伟明 《科技通报》1993,9(2):130-133
选择麦、春大豆、甘薯三熟套种中对眷大豆和甘薯的产量、净产值等影响较大的大豆播种密度、大豆施氮量及甘薯扦插密度三个因素,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组建、研究诸产量性状及净产值对于三个决策变量的回归模型,运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优化了春大豆、甘薯套种的群体结构与大豆施氮技术,即大豆种植密度1.0~1.2万株/667m~2,甘薯扦插密度3200~3500株/667m~2,大豆尿素用量3~5kg/667m~2.文中还提出了豆、薯套种情况下,协调两者关系的农艺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有机肥与N、P、K肥用量对稻板大麦产量的影响。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选优,结合考虑经济效益,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亩产大于350kg并且有最高经济收益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基本苗15万/亩,有机肥(厩肥)500kg/亩,纯氮11.5kg/亩,磷肥6kg/亩,钾肥6kg/亩。讨论了上述农艺因素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浙秋豆3号综合农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了浙秋豆3号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尿素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研究、建立了浙秋豆3号产量和净产值回归方程,优化提出了供试农艺因子组合方案:播种期7月上旬适期播种,种植密度1.8万株/666.7m^2左右,追肥尿素用量7~8kg/6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