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气象新闻的成长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媒体对气象报道的重视以及对气象资源的挖潜、整合都前所未有,而具有声画兼备的传播优势的电视媒体先拔头筹。但电视气象新闻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有待记者开掘。未来成长的空间在未来二十年中,我国气象事业将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三大理念发展,即要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这种理念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气象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后续报道和外延新闻空间广阔我国的气象新闻报道经常只局限于对某一场天气事件的报道,而对天气…  相似文献   

2.
朱筱伶 《今传媒》2012,(9):48-49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空间不断增加,对于一个典型事件,媒体围绕这些热点展开报道并进行相关报道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的扎堆报道。本文对三种典型的新闻扎堆报道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探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空间不断增加,对于一个典型事件,媒体围绕这些热点展开报道并进行相关报道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的扎堆报道。本文对三种典型的新闻扎堆报道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探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玥 《新闻世界》2022,(2):46-51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已成为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重要平台。本文以2021年"7·20"河南暴雨灾害为例,选取传统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市场化媒体"澎湃新闻"以及气象领域的自媒体"中国气象爱好者"三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在"7·20"河南特大暴雨期间的微博报道为样本,结合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信息来源、报道方式以及新闻议题框架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微博在气象灾害新闻报道中的特征及其报道框架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不同媒体对于突发气象灾害的微博报道框架呈现显著性差异,形成了联动互补的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从大众媒介诞生之日起,新闻资源的竞争就是媒体竞争的核心,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尤其如此。其中,突发新闻是新闻资源的重要来源。因此,对突发新闻的报道正在成为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做好突发新闻的报道也成为目前各大媒体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首先简述突发新闻事件的特点,接着阐述了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的功能,最后针对媒体如何做好突发新闻报道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以本地新闻为主,那么对于本媒体范围之外或者包括本媒体在内更大范围的新闻事件该不该报?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报道的手法有何不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由于理解不同差别很大。这实际上就是新闻地方化的问题,对此本文试作探讨。总的观点:这些事件如果同本台观众有关就应报道,并在报道中突出这些相关部分。  相似文献   

7.
田育臣 《青年记者》2012,(32):34-35
气象新闻是指媒体传播的天气、气候变化以及气象事业发展和变动的事实或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气象新闻简单地理解为天气预报。实际上,除了天气预报这一重要表现形式,气象新闻还包括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气象事业的发展等内容。有些学者将地震、火山喷发、干旱、洪涝灾害、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相关报道也归在气象新闻之列。近几年来,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媒体对生态环境的逐渐重视,天气预报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天气预报,也包含空气质量预报、紫外线指数、人体舒适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兰建芹 《新闻传播》2013,(12):200-201
目前校园暴力案件,公共场所持刀伤人案件发生频繁,作为新闻报道中非常主要的一个类别,犯罪新闻的报道可以直接与社会的秩序是否正常,人民生命和个人财产是否安全直接相关连,由于犯罪案件新闻报道的特殊性,不光是我国的媒体,其他国家媒体和社会都共同对这些新闻十分注意。这类新闻主要对个人犯罪、安全、腐败、不安全分子、法律等进行报道,并且对于各种不同的犯罪行为也同时进行相关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大到防灾抗灾,小到穿衣防晒,天气变化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变化影响着市民生活方方面面,气象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越来越受媒体关注.所有的媒体都有气象报道,气象新闻已成新闻富矿,在这个背景下,气象报道如何从中挖出更多的财富值得思考.做好标题引关注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老话也说“题好一半文”.那么,如何做好标题呢?  相似文献   

10.
驻华外国记者的报道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屡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往往涉及某些争议性议题或新闻事件(诸如2008年西藏“3·14”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新疆“7·5”事件)。以是之故,此类新闻报道的生产者,也就是外国媒体特别是西方主流媒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学界与公众的视野,它们的新闻理念、报道立场、关注议题与生产模式,时常受到国人的争议乃至批判。  相似文献   

11.
会议报道、成就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老课题。“十六大”报道专栏纷呈,内容丰富,首都媒体更是得地利之先,在内容、形式和合作机制上都有不少创新,而这些创新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更加重视按照新闻规律来报道会议,注重从受众本位、传播效果来组织报道,这也正是多年来贯穿于会议新闻改革中的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12.
花宇 《青年记者》2009,(14):42-42
报道新闻,类似于足球运动员在球.门前抢点破门,谁找准了球的落点,谁抢占了先机,谁在落点上恰当地发力,便意味着破门,意味着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众多“强势媒体”纷纷在最典型的事件上(时间与空间)严阵以待,争取率先发出准确的报道,也就是在“第一落点”上发力。对于很多缺乏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弱势媒体”来说,往往在“第一落点”上缺乏优势,需要在“第二落点”上发力,将其他媒体错过的线索塑造成新闻事件,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报道经济新闻的实践中,笔者多次在“第二落点”发力,形成了操作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上的新闻,从新闻资源的角度看,只有两种:独家新闻与非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只有自己的媒体才有的报道;非独家新闻是除了自己媒体上有,别家的媒体上也有的报道。对记者来说,所写的报道也就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抢在所有新闻单位前抓出的新闻,一类是与新闻同行同时或晚于新闻同行抓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媒体间对于新闻内容的信息争夺战愈演愈烈。然而,许多媒体限于自身条件和事件本身内容资源的有限性,难以像核心媒体一样掌握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一手信息,也就难以对这些事件进行良好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因此,大多数媒体转向了侧重二手资料重组和对某一事件进行再解读的非事件性报道。从数量上看,非事件性报道已经成为对重大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芸 《新闻与写作》2001,(11):27-28,29
2001年8月,“新华视点”专栏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这既是新华社通稿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成果,也是名专栏评选工作的一次突破。 常设的报道攻坚、突击、特种队伍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新闻的需求除了及时和丰富外,还需要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即在重要新闻或是人们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发生时,提供对于事件本身、相关背景,以及专家评论等进行有组合的深层次报道。这是因为人们的知情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当今媒体多了,信息传输手段先进了,特别是随着网络出现,新闻的时效和数量产生了飞跃。于是,深度报道就成为媒体争…  相似文献   

16.
对于媒体而言,日益临近的北京奥运是绝好的报道资源;不同属性的媒体都能从中开掘出想要的题材。《21世纪经济报道》在北京奥运500天倒计时的当天,就推出了自己的奥运专刊。奥运蛋糕如何切《21世纪经济报道》之所以创立这一专刊,一是因为北京奥运是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从一份经济类报纸的角度看,有无穷的报道空间。在这个国内外媒体的竞技场上,报纸如能有突出  相似文献   

17.
趋势之一: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种崭新的立体化新闻报道方式正在电视新闻围内蓬勃崛起。所谓立体化.就是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扫描”,既报道其“正象”,又报道其“反象”;既反映新闻本身的事实.又报道新闻以外的其它相关背景;从而把这一新闻事件“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报道出去。也就是说,通过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联想,把一切与这一新闻事件有关的事情全部报道出去,从而把新闻报道从某一点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层面,把单一新闻深化衍生为一组新闻,使报道既有时间的广度又有空间的…  相似文献   

18.
每次重大的体育赛事,对于新闻媒介来说都一次严格的考试,考官就是千百万的新闻受众。当媒体一步步地报道竞赛进程,评论各个比赛环节的时候,听众、观众、读者也就一次次地对媒体的报道和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估,新闻  相似文献   

19.
热议     
《视听界》2008,(3):4
1.媒体不能太“CNN” 相关事你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媒体,近来持续的涉华偏颇失实报道,引起中国民众强烈愤怒,官方也对这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谴责。媒体界人士认为,CNN新闻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西方媒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还缺乏了解,但事件不会影响中国欢迎西方媒体到中国从事新闻采访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地方性媒体越来越重视采写、发表外埠新闻或与外埠相关的新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媒体的活动半径正不断扩大,媒体的眼界不断开阔,对他地、他人的关注也在增强.从这个意义上看,外埠的新闻和本地的新闻具有同等的新闻价值.同时,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给外埠新闻也提供了立足之地.从媒体运作实践看,媒体主管部门和宣传、新闻出版部门一般对有关本地的报道管理较严,而对涉及外地报道则相对宽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