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令人堪忧。通过对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归结其身心健康问题的成因,提出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室、成立体育相关社团、建立健全身心健康档案和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等,是促进贵州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学生身心健康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主要因素,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休闲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水平亟待提升。对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职业认知、教师压力状况、教师工作量、教师职业保障等。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操作层面提出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对策:宏观层面构建教师身心健康保障长效机制;中观层面疏通教师压力的释放渠道;操作层面多角度落实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事关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了解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分析其身心健康危机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自我角度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身心健康危机干预机制,将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学和社会性(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对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受到来自教学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身心健康非常容易受到影响。而高校工会作为教师的群众组织,要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时刻关注,然后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促使教师以良好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的工作中。文章主要调查和分析了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来源、疏解方式、身体健康状况和锻炼方式等,对高校工会在促进教工身心健康方面可以发挥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今大学生是新世纪国家建设的栋梁 ,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 ,直接影响着学业的完成及能否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开展大学生的健康教育 ,对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不仅对促进师范生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起着重要作用 ,也对将来承担教书育人、推进素质教育、增进下一代身心健康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弘志 《河南教育》2009,(11):42-4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职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把树立中职生健康意识、培养中职生健康心理、塑造中职生健康身体定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与身心健康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自身幸福感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分析表示,体育锻炼对于不同等级的中学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体育锻炼对于身心健康的效果也不同。研究表示,体育锻炼与中学生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联系,体育锻炼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健康的内涵及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即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因素,进而深层次的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等重要,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心理健康更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可能大于身体健康对人的影响,其解决起来也有相当难度,因此,心理健康的培养在大学生身心健康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丽水学院23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它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变化要求个体要具备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本文分别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初步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内容和途径,认为高校应该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Child abuse & neglect》2014,38(12):1955-1965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of adolescent exposure to violence (AEV) with adul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s limited, with studies often focusing on earlier childhood rather than adolescence, and also on short term rather than long term outcomes.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AEV to seeking help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ulthood from either formal sources such as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or informal sources such as friends and clergy is even more difficult to find.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how adolescent exposure to violence (AEV), in the form of parental physical abuse, witnessing parental violence, and exposure to violence in the neighborhood, are related to self-reported adult physical problems and seeking formal or informal assistance with mental health, controlling for more general adolescent violent victimization and for self-reports and parent report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This study adds to the literature on AEV and adult physical problems, and provides a rare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of AEV to adult help-seeking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EV is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for both females and males, that for females AEV is related to physical problems and to seeking help fo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adulthood, but for males the on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involves inconsistent reports of witnessing parental violence and adult phys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15.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高等学校现行体制下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中的弊端、有效性以及长期观察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在分析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阐述,并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在充分利用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与班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进行及时沟通与协作,积极参与和推进学校"三合一"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发展,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高职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对高职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考察和分析了体育锻炼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来自湖南省的四所高职院校的800名学生进行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发现湖南省高职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良好,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理想,体质较差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体质优良组学生,但相同体质下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滁州市彩票销售点300名体育彩票消费者身心健康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彩票消费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差,而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