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体育教学的中的心理健康教学是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认知初中生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体育教学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疾病成因及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其中约有22.8%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才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一、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形成的原因各式各样,我们只有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才能根据病因进行疏导和治疗。1.考试焦虑问题考试焦虑又称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在校中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兴趣、恋爱问题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的分析,探究了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必然性,并提出了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天 《高中生》2009,(16):66-66
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有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过分地害怕和恐惧,另一种是讳疾忌医。要克服心理障碍、治愈心理疾病,必须纠正这两种错误认识。尽管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疗程比较长,效果比较缓慢,但与治疗生理疾病相比,治疗心理疾病也有有利的方面。如心理疾病通常不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而且大部分都可以  相似文献   

5.
心理障碍是指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的状态.克服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形成适宜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医学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归因、分型与相关因素,采用多种心理量表与问卷对有不同程度交往心理困惑的302名贫困生进行交往心理状况探查。结果显示:贫困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敏感型、孤独偏执型、交往焦虑型、羞怯恐惧型、嫉妒怨恨型、多疑戒备型、虚荣攀比型等心理障碍。所以,人际交往的自我认知与交往能力、情商水平、人格的差异等主观因素是贫困生引发各种交往心理障碍的主要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阅读疗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阐述了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解决心理疾病的意义,并提出了阅读治疗对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目前大学生中的不少人,由于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和对各种挫折及困难的耐受性差,往往出现心理障碍或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心理健康。据天津市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近8千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健康。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校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指出了体育运动对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运动有助于削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促进在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的基本保障.可目前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心理疾病,有内因和外因的多种因素,要治疗学生的学习心理疾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中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的基本保障.可目前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心理疾病,有内因和外因的多种因素,要治疗学生的学习心理疾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其面临的心理压力明显地高于其他同龄群体。在校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对自身精神生活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健康概念的发展变化,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由于他们的独特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产生了许多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将矛盾心理隐抑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最终诱发出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近年来,辽宁省对18所中学、58所小学数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生中有35%的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出走等轻度心理障碍),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恐惧症等重心理障碍);29.7%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而优秀或良好水平的仅占8.2%.调查表明,几乎在所有的中学生里都有因患心理疾病而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而且,在所有的心理疾病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个别中学生甚至因为适应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而离家出走或自杀.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一样,中小学生因自杀而死亡的人数,在非正常残废的原因中仅次于车祸,居第二位.严酷的现实提醒我们,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当仔细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卫生知识,避免将学生中出现的变态心理或心理疾病视为思想问题而造成教育工作的失误.教师应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心灵的彩虹.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小学生中1/4左右存在心理障碍,大、中学生有1/3左右存在心理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正处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中小学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心理疾病已成为现代人的一大杀手,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压力的增加,心理问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教师现实的生存状态,让他们难以感到快乐与幸福.教育的压力、工作负担重、职场竞争激烈,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危机.有关机构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令人担忧:近70%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压力太大了,31.5%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4%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症状,如强迫症、人际敏感症、忧郁化、偏执倾向等.  相似文献   

16.
沈秀清 《文教资料》2008,(9):210-211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在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通过分析在新生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份报告表明:辽宁50%的中小学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这份检测报告显示,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行业。  相似文献   

18.
教师普遍存在心理疾病。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抽样检测,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给新世纪的教育以巨大的冲击,由此引发了教师心理上的局促和困惑.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不久前,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采用国际公认的SCL一90心理健康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张进  周朋进 《双语学习》2007,(5M):124-125
大学生作为一个承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其面临的心理压力明显地高于其他同龄群体。在校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