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媒体技术为手段,实现语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益最优化。这也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所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陶忠华 《云南教育》2001,(21):16-17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一直是小学语文学术界反思的焦点。怎样把小学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呢?我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一、小学语文本体观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人文性。这一性质决定了在小学阶段,语文应作为交际和获取知识的工具来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这些理论提示我们要建构一种新型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课堂,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熏陶与感染,应当区别于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更要避免人文熏陶与渗透变成走向极端的多元解读、个性张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是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指向、所有语文活动的内容指向、自我反思实践的方法指向。依据课文特点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伴随...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语文教学在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语言及感悟浓郁的人文思想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将所学所悟所积累源源不断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传统语文教学中死读书而不会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二要加强语文的实践性,三要重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产物,两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是基础,而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是语文的内在价值。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它们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在此过程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实现语文的工具价值;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赵艳香 《考试》2009,(1):59-59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在语文教育领域。一度出现重工具,轻人文;重思维,轻情感;重语言,轻文学的情况,这些对语文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要跳出这一怪圈,步入文与道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就应进行素质教育,构建、弘扬人文精神,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要加强人文科学的教学,即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价值教育和审美教育等。现代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针对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要想使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建立一条师生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总在说语文学科为工具学科,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其实,汉语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工具。”就是说,离开人文性就无从谈工具性,工具性必然通过具体的人文性表现,没有什么抽象的工具性。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教学中要采用直观教学、对比教学,创造语言环境;教学形式可以采用游戏多媒体技术。总之,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又要进行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何瑞周 《宁夏教育》2008,(12):34-35
从本质上说,语文谋程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言文字和精神思想的统一,而精神和思想蕴涵于语言和文字之中。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把语文教学单纯看作考试的技能训练,就违背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宗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地偏离了轨道。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范例”,努力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同时,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毛萍 《现代语文》2007,(2):51-5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宣示着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等苇要,它们犹如语文教学的两翼,谁也不可缺。“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基于这一精神,作为一个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有许多的迷茫,曾经是思想教育的工具,后又曾经被许多人用流派和模式的枷锁束缚。语文的正宗面目被掩盖,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被扭曲,而语文教学研究也显得机械和呆板。我想,语文教学是富有人文和个性的工作.在每一节课中,教师都要力争做到思想有火花,思维有灵光,思路有亮点。  相似文献   

17.
宋丽莉 《学周刊C版》2011,(8):101-101
当今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以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习成绩、心理素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但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即过分强调内涵理解和人文感悟,而忽视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语文的学科性特点,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扬人文。  相似文献   

19.
让人文之光照耀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界纷纷攘攘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2001年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足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深受科学主义思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明显地存在着重“工具”、轻“人文”的现象。鉴于此,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的内容,要用人文精神的光辉照耀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语文教育通过语文历练过程,全面、综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养、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感悟中习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