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阳论》是日本名人井上道节因硕(1646-1720年)所著的诘棋集,有些题目超脱了诘棋的框架——有时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对方再度将你追赶到棋盘尽头!但流传的答案中包含很多错误,因此许多棋士把校正答案当作自己的志业,规模最大的应该是藤泽秀行在80年代率领“秀行军团”的集体研究,最大的收获是第120题。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04,(23):38-39
估计相当一部分棋友都看过围棋经典死活题集《围棋发阳论》,那些引人入胜的趣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毕竟它们都是人为的排局,如果能够在实战中下出那该多么令人振奋呀!  相似文献   

3.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5):97-97
今天的题目,是我去年闲来无事之时,借鉴发阳论的一道题创作而成。虽说借鉴,不过是突然想到有这样的棋形,思考一下放成什么样比较有意思罢了。整体的解题思路和以前见过的某道题目有一定的相似,不过具体的手法还是有着不同的趣味。顺带提一句,左边的白棋没有放错。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13,(5):20-21
《围棋天地》2013年3、4期合刊详解2012年八大名局。利用春节闲暇逐一详细摆谱拜读,忽发奇想:现在好多事都有评奖,棋局讲解能不能也来个评奖呢?8局棋共有7位撰稿者,谁的棋评更好?由此延伸,《围棋天地》上列位撰稿者中谁的棋评更好?当然我们作为业余爱好者评棋评,主要着眼于表达效果,基本上不对技术问题抱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5.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1):98-100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棋经十三篇》曰:“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围棋本与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邮经典的著作都提到了“奇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棋经十三篇》这一部棋书,通过分析,看到了《棋经》与《孙子》的关系甚为密切,它不仅从篇章款式上摹拟《孙子十三篇》,而更是从有关棋的战略战术等内容问题上与《孙子十三篇》相吻合。因此。棋道如兵法。棋理合乎一般事物之辩证法则。  相似文献   

7.
神仙鬼怪棋作伴 围棋高手棋力高深莫测,常被看作是神仙相助,有超出常人的智慧与精力,而传说中的许多神仙鬼怪也常常有些棋闻弈事,这样,他们的爱好情趣,便能与我们凡人相通。 生活中有嗜棋成癖的人,其中有各种趣事笑谈,棋迷都耳熟能详。但是,有人极而言之,称人死了仍然痴迷下棋,成为棋鬼,则不能不说有些新鲜了。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棋鬼》一则,堪称是其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子羽 《围棋天地》2011,(5):104-104
2010年年底,日本棋界相继又有三本棋手的自战解说书籍间世,分别是《世上最易理解对局丛书·谢依曼的棋》、《井山裕太自战细解·进化无限》和《坂井秀至自战细解·努力结实》。井山与坂井的自战记都是采用详解的形式,而谢依曼的书则是一谱四手左右的“小册子”体。  相似文献   

9.
北京棋队副领队兼教练的刘国斌同志,是我国有名的讲棋员和中国象棋棋谱的珍藏者。在他家不大的房间里,书架书橱都是名棋佳谱,明代的《适情雅趣》、清初的《渊深海阔》、民国的《国耻纪念新谱》、解放后的《中国象棋谱》,还有丹麦葛林瑞翻译的中国古谱《象棋七星聚会》等,有千种之多。从这棋艺宝库之一隅里,也足见我国文化遗产之丰富。刘国斌从小酷爱中国象棋,但不大懂得  相似文献   

10.
十年记     
王锐 《围棋天地》2013,(20):M0001-M0001
本期的封面报道是关于建桥杯的,而这个创意的产生其实来自《棋韵·建桥杯10年记》。 《棋韵》是刚刚出版的一本记录建桥杯十年历程的纪念书籍.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棋评、纪念文章、媒体文摘、十届图文回顾等等。十届决赛的棋评解说者不仅有对局者本人,还有聂卫平、常吴、王磊、古力等众多男子高手。技术解说固然是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不是唯一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3):83-85
上一期发完稿后,我与孔杰七段等年轻棋手一同去桂林。他们将与武汉华夏学院队进行围甲第五轮的比赛,我是去讲解。在北京机场候机时,因机会难得,我便掏出空白的棋图纸,画上棋型——就是上期《文武》的棋型,再就这一棋型的韵味,与孔杰七段进行了交流。这一交流,又学到了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初,北京市东城区琉璃寺小学正式开设棋课,这在我国教育领域里还是件新鲜事。开办棋课的消息传出以后,国内外反应强烈。《体育报》、《北京日报》、《少年报》、《象棋报》等都作了报道。在海外,《星岛日报》、《申报》等十几家报社也披露了这方面的消息。小学收到了来自海内外的大量贺信,旅美华侨伍振权先生还赋诗一首以表庆贸。  相似文献   

13.
欣赏快棋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13,(19):M0001-M0001
上期创作了国内最慢的棋战倡棋杯的棋评《陷阱传说》.本期则是快棋赛龙星战的((三十秒的视野》,虽然都是职业一流的比赛.但感受到的是不同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的象棋软件界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象棋世家》《棋隐》《楚汉棋缘》《水浒传II》等软件都在各自的天地里大有作为。就在这纷争中忽然从海外传来一款软件,它行棋如流水、运子如闪电,经棋友多方测试表明,在10分钟以下的快棋比赛中,《棋隐》《将族III》《水浒传II》《楚汉棋缘》等绝大多数软件均难抵其锐,故棋迷们美其名曰“快棋王”,它就是越裔人工智能专家PhamHongNguyen先生编写的《挑战者》。《挑战者》的横空出世,引来无数棋迷的称赞,但众多的《象棋世家》拥趸者们纷纷表示,希望让目前最为活跃的《弈梦》《网通》《幻思…  相似文献   

15.
棋书鉴赏     
《棋艺(象棋版)》2012,(10):76-77
《象棋实战新得》作者:言穆江大师定价:37元页码:358页邮购电话:13654652434QQ:459430050简介:言穆江是我国第一批象棋大师,上世纪90年代成为高级教练。本书系其《攻防战术》的后续篇,分最新对局(例如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全国个人赛等)、开局、中局、残局、棋人棋事等部分。言大师的评注翔实、论据有理、论点发人所未发,对棋战的得失关键均一一指出,并详拟变化,经得起推敲,又注意  相似文献   

16.
岩田升二     
简历:业余棋手,1932年生,群马县人,大约12岁学会围棋,棋力5段左右。 主要诘棋作品:《岩田诘棋集》、《业余创作诘棋》。  相似文献   

17.
九转迷宫     
《围棋天地》2010,(14):28-46
倡棋杯走过七年,留下经典无数,因其延时罚点以及没有读秒等独特的用时规则,每方最长可有5个小时15分的思考时间,为酝酿名局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基础。这些年来由笔者参与的棋评:第1届《龙潭之澜》、第3届《虎的独自》、第4届《野草·野火》、第5届《枰上还魂计》、第6届《神鬼两半目》等都是充实的名局。  相似文献   

18.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9):98-106
我们曾经在《图说围棋:在思想与图像之间》一文中讨论了中国古代围棋绘画中所蕴涵的围棋思想的信息。其实,“图”不仅限于“画”,就围棋史而言,还有一种“图”更值得关注,这就是由棋谱和棋式构成的“棋图”。棋谱为棋局的实战记录,构成了理解围棋的最重要的文本。棋式(中国古人又通称为棋势)包括各种边角定式、死活、官子图式等。历来我们都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棋图”,做出价值评判,而技术永远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所以除了棋史专家、爱好者,现在的棋手包括急于长棋的棋迷,都很少去关注古谱和古代棋式的变迁(现代人唯一还感兴趣的是古谱中的死活题)。现在的围棋杂志,  相似文献   

19.
意在子先     
《围棋天地》2010,(19):20-20
《棋经·斜正篇第九》云:“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上者……皆沉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神游局内,意在子先。图胜于无朕,灭行于未然……《传》曰:‘正而不谲。’其是之谓欤?”  相似文献   

20.
请您脱先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14,(18):84-86
有些棋友在下棋时眼界不够开阔,往往为了局部的一些目数、死活等小问题而忘记了全局的要点。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棋例。图一目前的局面很复杂,双方都有几块棋纠缠不清。白棋先走。该怎么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