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讲述氨气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演示了喷泉实验.做完氨气的喷泉实验,有很多学生都问:"是不是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本人根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回答:"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那么,是不是真的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气体的溶解度多大时,才能形成喷泉现象?  相似文献   

2.
1硫在氧气中燃烧a.反应原理。S+O2SO2SO2有毒,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亚硫酸钠和水SO2+2NaOH=Na2SO3+H2Ob.仪器与药品。硫磺、锥形瓶、软木塞、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d.操作步骤。①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磺,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点燃=图1②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锥形瓶里(锥形瓶内盛装约10mLNaOH溶液),塞紧软木塞,观察实验现象。①效果明显;②无污染产生。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非肉眼能观察得到,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又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3.
再究喷泉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中,常用水来吸收HC1或NH3气体形成真空来做喷泉实验.现在,不妨让我们在研究RC1、NH3的基础上来拓开我们的理论与实践思维,对有些书本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与运用,力图形成喷泉的条件多样化.先从真空形成的原因着手.HC1气体极易港于水,1体积水溶解500体积的HC1,在国泉实验中RCI迅速溶于水,形成真空并将水吸入形成喷泉;NH3是以1:700的体积比港于水,也易形成真空做成喷泉实验.CO2以1:1的体积比溶于水,能否形成真空呢?CO2虽不易溶于水,但极易港于NaOH溶液,烧瓶中装的是CO2气体,如果用滴管注入的是浓NaOH…  相似文献   

4.
一、经典"喷泉实验"的成与败经典喷泉实验把氨气的水溶性、与水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等性质融为一体,集约高效,同时能让学生深切地感知气压差带来的美妙景象,现象明显,趣味横生,有利于训练学生透过现象探本质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1喷泉实验的说明a.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强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如HC1、HBr、HI、NH3、NO2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可用水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CO2、H2S等气体易被NaOH等强碱溶液吸收,故可用NaOH溶液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b.操作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要干燥,且烧瓶内气体要充满。②胶头滴管要预先吸入水或某种溶液。③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注意打开玻璃管的止水夹c.实验失…  相似文献   

6.
翟平 《云南教育》2007,(7Z):29-29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集色、态、味、光、声的特点,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听觉、嗅觉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从心理学上来看这种好奇与兴趣是不稳定的,要使这种好奇与兴趣持久、 热点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可以在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化学实验中,怎样才能形成“喷泉”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的变色涂料制作实验,不仅阐述了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了"指示液体温度"、"物体超常温报警"等各种应用设计实验,既丰富了生活化学实验课(选修)的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了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的宗旨。一.可逆性变色涂料1.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1)药品:硝酸汞、碘化钾、硝酸银、硝酸铜、明胶.阅仪器:小烧杯,试剂瓶、搅拌律、温度计、水浴锅、滤纸、刷子。2.原理及其化学反应(1)在溶液中硝酸汞与碘化钾反应,首先产生红色碘化汞沉淀、然后沉淀溶于过量的碘化钾中,生成无色的…  相似文献   

9.
NH_3、HCl极易溶于水,利用这一特性。可作喷泉实验。因为CO_2气体易被NaOH溶液吸收,故也可作喷泉实验。在讲酸性氧化物或初三复习时增做此实验,有利学生掌握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的知识。一、实验步骤按图1装置  相似文献   

10.
学生通过氯化氢、氨气性质的学习了解了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实质,同时对喷泉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其他许多问题,例如: (1)喷泉实验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2)成功演示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3)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多大才能形成喷泉? (4)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否也可以做喷泉实验? (5)应如何选择喷泉溶液? (6)喷泉的颜色由什么来决定? 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原理、条件、实验装置的设计及改进等有关知识和技能有进一步的认识、拓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像NH3或HCl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产生喷泉。而一些难溶于水的酸性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也可以产生喷泉。彩色喷泉不仅仅由烧瓶中的气体与烧杯中的溶液反应生成的,还可以由烧瓶中生成气体后的溶液产生。在中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12.
利用喷泉实验验证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江苏铜山候集中学(22112)张邦程一、反应原理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无色的一氧化氮。3NOz+HzO。ZHNOs+NO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Z...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化学游艺实验是带游戏性的化学实验,它具有趣味性强、现象新奇美观、蕴藏丰富化学知识、过目不忘等特点,受到师生们的普遍喜爱。例如,初中教材中的“氢气流吹肥皂泡”、高中教材中的“氨气易溶于水(形成喷泉)”等实验,给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游艺实验的形式活泼,方法灵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此装置适用于验证HCl、NH_3等气体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亦可用于HCl与NH_3反应的演示实验。 操作方法(装置见图): 一、喷泉实验 用丫形管将收集满的两瓶气体连接,按图装置好。注意小注射器吸入水,用小块橡胶将针孔堵住,不宜太紧。打开弹簧夹b、c,使两瓶  相似文献   

15.
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途径之一。由于化学变化具有普遍性和深奥性,所以许多情况下,化学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赖于纯化学方法,还须借助于物理知识并辅以数学手段加以完成。下面,就以喷泉实验发生的条件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讲述氨气的性质时,教材常作如下介绍: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700体积的氨,可用它来做喷泉实验。当这一实验做完后,学生们的兴趣是产生了,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即喷泉产生的道理何在?用于作喷泉实验的原料气溶解度应是多少?前一个问题不难解释,由于氨是极性分子,能与水…  相似文献   

16.
喷泉实验是一个典型的能够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推而广之,任何能够容易溶解于水或者能够容易和某种溶液发生反应的气体均可设计成类似的实验装置。由于喷泉实验涉及气体的性质和压强,使之成为一个化学和物理的交叉问题,曾在中考、高考中多次反复出现,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浓厚兴趣和重视。图1是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中采用的典型的喷泉实验装置。该装置比较复杂,实验操作难度大,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会有不少氨气泄露,既造成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如果用带有一只  相似文献   

17.
一、提出问题 高中接触的主要喷泉实验是"氨气的喷泉实验",该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其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基于教材的实验的效果尚有改进之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地探索改进方案,终于寻找到了一种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氨气喷泉实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并且可以与NH,反应产生白烟。通常情况下,证明气体极易溶于水,常用的做法是喷泉实验。本实验利用五颜六色气球的“自吹自擂”(“自吹自擂”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拥有对化学学科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道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并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能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 一、趣味实验引入 1.介绍实验并演示。从燃烧产生热并使热气球上升的趣味实验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