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冬霞 《考试周刊》2009,(30):58-58
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语言文字教学。初中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做好.除了依赖课本外,还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课外读物。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重吟诵,重语境,重表达等方法引导学生夯实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能力,通过摘抄、写作训练等方法提升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后达到能流畅地用口语或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词句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这里,词句教学的目标分两层:第一,理解词义句意;第二,品味词句。什么是品味词句呢?品味词句就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句子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用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优美、形象。那么,如何落实词句教学目标呢?需要做到理解与品味结合,采用比较法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出“味”来,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几种比较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4.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一、斟酌字句,揣摩语言的情韵。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注意关键字句,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语感,首先要以有关的语言知识为基础,对词汇、句式、修辞方式等各种表达方式的知识,都应有一定了解,然后从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联结上去体味作者表达的具体效果。进而对作者何以这样表达作出比较恰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国家教育权威机构和语文教育专家都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吸取文本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品味语言,就是指对文章的关键词句、精妙之处加以揣摩和辨析,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从而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呢?我在实践积累后发现,语言品味是有法可循的。如果方法得当,阅读名著会如品醇酒,越品越香。  相似文献   

7.
语言揣摩在新课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学语文》2009,(5):17-17
语言揣摩就是对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进行辨析、品味。而这成为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宠儿。引导学生走好这一步。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逐步使之走上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揣摩能力的呢?  相似文献   

8.
语言教学是散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根.在袁老师的《散步》设计中,品味语言的步骤比其他环节用时多,就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精妙词语的鉴赏,掌握鉴赏的方式、方法,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句子的鉴赏.这样两个环节独立而不脱节,也符合语言鉴赏的要求与规律.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精妙的环节,他出示了典型的句子,从中找出典型的词语,给学生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寻找,自由品味,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品味词语中,袁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精妙,采取"替换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词语的精妙,做到了"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表达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样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的细微变化,必定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促进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使语文课堂呈现生动的气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地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在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揣摩、感悟中形成。因此,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语言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帮助学生找到和找准需要品味、值得推敲的语言也就成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应该从阅读本位向表达本位突围,从传统"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引导学生在品味、发掘语言中感悟言语形式,解开言语表达的密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辨析比照、吟诵咀嚼、联想模仿等,让学生在解开言语表达密码的基础上,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钻研文本,正确把握教材,从图文结合、文本范读、角色转换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散发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在教材文本中获得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沉浸——看学生沉浸文本了吗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语言的揣摩与品味,达到审美的愉悦、思维的训练。品味语言、揣摩语言,继而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使命。这就要看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看学生读得够不够深入,沉浸文本的程度够不够深。  相似文献   

14.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是中学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核心是语言训练 ,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所谓扎扎实实 ,就是要求阅读教学力戒悬空肤浅 ,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 ,在语境中咀嚼品味 ,透过语言文字符号深入感悟语言的神妙与精髓 ,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蕴与情趣。基于此种认识 ,下面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常用到的一些比较法。一、删词比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一句话乃至一段话摆在面前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妙处 ,不妨先把一些关键词语删去 ,比较一下表情达意的变化。1.看语…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2008,(7):F0002
◆我们追求诗意的语文教学:融语言、思维、生活、生态为一体。 ◆语言——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品味、运用语言中体悟,在体悟中审美。在审美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李君 《湖北教育》2003,(7):54-54
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状态中去品味数学,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大量原创的教学实例来阐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文化、品味生活的方法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事例生动,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作者表达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1从品味语言入手,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起到关键作用的句子进行反复的朗读,也可以根据语境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在对语言进行感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者详述自己在耶鲁大学的汉语教学生涯与成长历程:教学职责从“饭碗”向“使命”的提升;如何从“点”“线”到“面”,引导耶鲁大学学生“品味中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如何从耶鲁大学中文教学深厚的历史传统中获取资源和动力,从而确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