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视理解     
陈晓华 《师道》2002,(10):32-32
小时候,我们渴望父母的理解。大一点,我们渴望老师的理解。而事实上,我们小时候不理解父母,大一点的时候也不理解老师。如今,我们理解了子女,理解了父母,也在尽量理解着学生。理解是一种感悟,而这种感悟是学不来的,她需要生活的积累,更需要人生风风雨雨的积淀。理解是一种人间情怀,思想、学识和生活经历越丰富的人,对人的理解也越深透,反之亦然。深沉的人,容易理解浅薄的人,而浅薄的人却是很难理解深沉的人。正如我们站在山腰上俯视村落,星星点点,袅袅炊烟,一览无遗;而向上仰视,山上景观以及山的后面,则不是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2.
纵观学校教育,不乏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以及家长与学生之间存在很多误解,使教育与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此,理解教育的倡导者们开发了《教师理解歌》、《学生理解歌》与《家长理解歌》.并坦诚说明这些”歌”虽有其形,未尽其神,只有常诵常改,方可逼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育界“救救孩子”的呼声几乎是响彻云天。不论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明文规定,还是不许体罚学生的教育法规。一切都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学生是天下最可怜的人,而广大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则是摧残祖国花朵的专制魔王,于是,原本是温情融融的师生关系变得对立起来。   人们在呼吁社会理解学生的同时却忽视了理解应该是双方面的。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理解关怀孩子固然重要,但对于处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多方面舆论压力下的广大教师,人们也应该多一点理解,给已活得并不轻松的教师们一点宽容。以便我们的教师能轻装上阵…  相似文献   

4.
尊重 理解 沟通──架起家校情感的桥梁陈少娟值得注意的倾向在一些学校的办公室里,经常可以听见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家长真难弄,一点也不同学校配合。”一某某学生学习成绩这么差,家长也不辅导辅导。”“某某学生老是闻祸,几次叫家长来都不来,真不负责!”……一...  相似文献   

5.
美术是“孩子的另一种学习语言”,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充分的感知、表现、想像、创造,会更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于是,我们尝试在美术活动中取消示范画,改用观察画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品就谈不上美观、漂亮了。家长看了也不理解、不满意。面对这种情况,仅仅转变教师自身观念而没有家长的理解、支持,是无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因此,必须努力转变家长的观念。经历一番思考,我们决定以美术活动为切入点,把幼儿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6.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的精髓是:“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这就是说,师爱是无私的,每一位教师应该把自己在对教育事业上所有的爱的激情,洒向她的所有的学生。但是,有时候对于我们的爱学生是不理解的。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爱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理解是什么     
理解是什么?很长时间我也弄不十分明白。由于工作关系,我时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这些孩子,怎么就不理解做父母的一片苦心呢?”而孩子们则责怪:“我爸我妈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呢?”尽管抱怨、责怪的内容不同,但都强调的是“理解”两个字。看来,理解已经成为亲子间互相沟通的必须,成为亲子双方精神要求的共需。既然是必须和共需,我们就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理解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数学理解及理解障碍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数学理解障碍是数学学习障碍中的一种重要障碍.如果不注重学生是否具有理解的意向,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不能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在教学上,可以通过创设恰当、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注重数学交流等途径来排除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单方面、过分地强调学校教师的作用是不科学的,也是脱离实际的,只有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才能使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并进入较为理想的境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何同学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并同家长有效协作呢?我们面对的家长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思想观点和教育方法,个人修养、社会地位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学理解”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鸣迪 《学科教育》2002,(11):10-15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马克思&;#183;范梅南认为,“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具有情境性、应用性、规范性的特点,其结构包括非判断性理解、发展性理解、分析性理解、教育性理解和形成性理解,是“信任的同情心”促成了“教育学理解”。据此反思可以出发,当今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的许多问题都与“教育学理解”的结构性缺失有关。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真正的“教育学理解”,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只有指向学生主体性形成的理解,才能真正的“教育学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对成长历程的一种守望。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的大多数孩子有一个苦恼——父母不理解他们;90年代的大部分家长也感到忧愁——孩子不理解家长。殊不知,理解应该是双向的。要理解他人,首先得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当孩子不满于父母没收扑克、跳棋、小说,不让  相似文献   

12.
数学要记忆还是要理解,这是个似乎不需要讨论的话题,或许平淡得让人不屑一顾,但事实告诫我们,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数学学习靠记忆还是理解的认识存在两种偏激的倾向:数学依靠理解,不记也行;数学依靠记忆,会套则灵。这两种倾向无形中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3.
渴望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渴望腰缠万贯,有的人渴望平步青云,有的人渴望一夜成名,也有的人渴望——。而我,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的要求不高,我只渴望得到理解。渴望学生的理解。"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我们责无旁贷。作为教师,我们夜  相似文献   

14.
渴求“理解”是所有人的心理特点之一,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理想的中学生来说,需要别人的理解则显得尤为突出。在正常的学生生活当中,中学生们需要理解的内容往往比较典型。1.渴求理解他们的学习负担。相当一部分学校或班级虽说在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在其行动上却仍然舍不得抛弃应试教育的一套,学生的学习负担似减未减,整天都在为作业、考试而忙碌。在极其厌倦的情况下,学生们便出现了一系列的应付现象,一但如此,则往往会招来更大的压力,加倍的作业、更高的分数要求使学生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此时的学生需求老师、需求家长…  相似文献   

15.
一、导语设计 “头脑越用越灵,是非越辩越明。”这句平常话中的“用脑”和“辩论”虽在本质上属于人的思维活动,但仔细一想,不难看出“用脑”指的是个人的思维活动,而“辩论”则指群体的思维活动。“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辩论的过程,就是群体智慧集合的过程,自然是非会越辩越明。 “家长不理解学生”和“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当今学生和家长常常喟叹的两大针锋相对的话题。在北京四中  相似文献   

16.
理解语言与发展思维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把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深层意蕴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在教学上抓好三件事。一、抓好课文语言深层含义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语言是理解语文思想内容的基础。只有通...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之间出现了脱节,有时是无法理解,而有时是理解了却表达不出或表达不清。这是因为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出现了"断点"。  相似文献   

18.
职校学生厌学是困扰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家长的一大难题。理解教育通过“五化”即感化学生心灵、强化成功体验、韧化学生意志、实化所学知识、活化教育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付国健 《小学生》2010,(12):68-69
新教材在一年的《语文园地六》就安排了查字典,多数老师和家长都不太理解,也包括我,怎么一年级就查字典,学生能会查吗?实践证明,我们的顾虑是大可不必的,一年级查字典用处很大。  相似文献   

20.
理解学生是我们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但是在应试教育下。不少教育工作,却没有体会这一点。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分数就是一切,教师为了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衡量学生的好坏,也是分数.对于学习好的就喜欢,多夸奖多表扬,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行为,这就必然导致矛盾激化。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成为后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