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置身于网络之间,时常会有意料之外的种种收获,总有一些人或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自省。我在网上有一位弟弟,他在围棋对弈网站的名字叫“兰天白云飘”,本名郝丞,是河北张家口人。这位好弟弟身有残疾,但是他酷爱围棋,在家人的鼓励和协助下,他顽强地追逐着自己的黑白梦想。我和郝丞相识倒不是通过网络,一年前,我接  相似文献   

2.
韩日风暴     
邹俊杰 《围棋天地》2014,(22):54-59
兄弟交锋2014韩国围棋联赛安亨浚四段执白胜安成浚五段 安氏两位棋手是亲兄弟,安亨浚1989年出生,年长弟弟安成浚两岁。虽是好兄弟,但棋盘上只有对手,两位代表各自的队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韩国联赛的用时与中国联赛不同。时间短,节奏更快。因此,棋局的失误会多些,但失误多的围棋,有时更好看。  相似文献   

3.
《棋艺(象棋版)》2008,(11):13-13
古滕围棋学校是国内著名的专业围棋培训单位,具备一流的教学设施,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和由资深围棋教育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自建校以来,已培养了大批优秀围棋教师和少儿围棋选手。  相似文献   

4.
赵学民 《围棋天地》2006,(11):68-68
围棋起源于中国,已有约4000年历史,是极具东方智慧特质的瑰宝。围棋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群众基础不仅是中国、亚洲,还应是世界性的。要想使围棋这一国粹走向世界,围棋文化的国际化普及工作十分重要。现在,围棋规则的国际化工作正在进行,但是围棋还没有国际化的名称、术语等。笔者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深感围棋普及的重要性。既然要普及围棋,不应该只是哪一国的围棋的普及,而应将围棋看成是世界的,等世界认识了围棋,也就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  相似文献   

5.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6.
刘斌 《围棋天地》2005,(19):69-69
我今年六十岁,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棋龄的老棋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开始购买围棋杂志,当时全国只有《围棋》月刊一家围棋刊物。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1966年8月号的《围棋》,前半本是文革动员的“战斗檄文”,后半本才是围棋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别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次“围棋热”。一时间,我们当地大小书店里的围棋书籍竟然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7.
谢锐  李哲勇 《围棋天地》2003,(13):10-12
围棋现在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气可鼓,不可泄!”领导和棋手都需要增力日使围棋走出低潮的责任感,毕竟围棋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国围棋的责任,那么,围棋事业的兴盛也就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读后 编后     
《围棋天地》2005,(23):95-95
围棋的社会定位 看完《韩国围棋的忧思》一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韩国作为围棋强国,能居安思危,放眼未来,让人震撼。振兴中国围棋,应该是政府、社会、棋手共同的责任,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明确围棋的社会定位:围棋应该是一项群众性的智力运动,而不仅仅是职业棋手谋生的手段。实现这一定位,就需要围棋运动主管部门发挥作用,在更多的普通城市甚至是乡镇开展围棋普及活动;要发挥二、三线棋手的作用,大力培养围棋教师,使他们成为基层地区围棋普及的主力军;制作围棋入门类电视教学片,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06,(15):22-23
候选人名单 日本围棋殿堂迎来了它的第三批候选人。进入殿堂的条件是,在围棋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向无论国内外的广大民众大力提倡推广围棋,对围棋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过显著贡献者。  相似文献   

11.
(一)初涉围棋 在老家的时候就听说聂卫平是抗日英 雄,很了不起,当时的我对围棋一无所知。简 直觉得他就是云彩上面的人。 初中毕业后,我因闲来无事便向弟弟要 了十几块钱,买了一本《围棋入门》(当然这里面还有聂英雄的作用)。我花了一天时间“弄懂”了规则。第二天便找同学“动武’结果自然是被打得“鼻青脸肿”。不过几天之后我便赢了他一盘,赢棋这后的我喜形于色,随口一句:“到底谁臭(下十盘我输九盘)?” (二)在苦难中 上高一的时候由于学业繁忙,我没碰过围棋,直到放暑假。一天下午,老妈叫我到对面的巷子里去批些冰棍…  相似文献   

12.
复盘     
林纪利 《围棋天地》2008,(16):102-102
围棋下了近二十年,然对围棋也才尚知皮毛。就连日本围棋棋圣藤泽秀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只承认对围棋略知百分之二、三。当然,这是一种谦虚,是一种境界,更是感悟了围棋真谛的人的话语。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06,(16):61-61
作为文学家,江崎诚致不愿来华访问;而作为业余棋手,却率领日本文化界围棋代表团连续访华十数载:这事情本身就足以让我们和江崎先生一起感谢围棋的功德了。发掘开来,那故事构成一部长篇传记也绰绰有余。本期《围棋的功德》,不过是个概述,从中也可领略这位文学大家,是怎样地将围棋著述和围棋活动当作一桩毕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围棋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了数年的锤炼,到今天更加焕发出无尽的魅力。越越多的人喜爱围棋,渴望领略围棋那纵横开阖、溯迷离、惊心动魄的风采。但围棋入门易,精通,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往往阻于对棋理的理解难以提高。这时就需要对围棋的历史,尤其是与兵法的渊源作一了解。千来扑难而其  相似文献   

15.
如果是尧造围棋,那么围棋比我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战争还要早400至500年。如果不是尧造围棋,那么在3500年前围棋与我国古代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无论采用哪种说法,说围棋起源于战争,都不是那么合情合理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的围棋甲级联赛,被冠名为“中国和”,这是古老的围棋与现代企业的一次成功的联姻,而连结它们的纽带,是一个大大的“和”字。和成天下,“和”是围棋的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08,(13):12-12
人生七十古来稀,经历过苦难的岁月,又感受着飞速的发展。回顾几十年的围棋生涯,是围棋陪伴着我走到了今天,在围棋中我认识着这个世界,感悟着有限的人生,享用着无尽的快乐。围棋的魅力,会下围棋的人自然知道。可是围棋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回顾几十年的围棋生涯,我总结了围棋的十大魅力。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西藏,这块围棋相对贫瘠的土地。在2004年,成了西藏围棋的分水岭。在这之前,西藏围棋几乎可以称作“净土”。在这之后,一个曾代表朝阳区参加2002年北京棋文化节和北京市运动会两获团体亚军的5段棋手差不多凭借他的一己之力改变了西藏围棋的落后面貌,他就是西藏围棋的垦荒人——尚涛。尚涛目前是拉萨市棋类协会副会长,西藏围棋冠军。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07,(23):1
近日,由凤凰国旅、法国围棋协会、法国旅游局、法国航空公司、《围棋天地》杂志联合组织的赴法国围棋交流旅游团,在北京“天地间围棋会所”举行招募仪式。据悉,此次是法国围棋协会首次向中国围棋选手及爱好者发出邀请,并希望有更多的以围棋为主题的旅游团体赴法交流。  相似文献   

20.
棋儿视线     
围棋的普及 下面是白江治彦与渡边惠子的一段对话。 白江:在围棋的普及方面,从欧美回来的你想必也有一些心得吧。 渡边:在欧洲人看来,围棋是一种乐趣,所以愿意沉浸在这种围棋的乐趣中的人也很多。 白江:其中会有些相当积极的人吧。 渡边:是的,通过这些人可以教会他们身边的人下围棋,这样围棋在欧美也可以更快范围更广地普及开来。 白江:在欧美,都有一些什么围棋设施呢? 渡边:那里也有很多象样的围棋机构。也有一定的围棋氛围。在户外,还有如图所示的这样透 明的棋盘,会 吸引很多的对 围棋感兴趣的 孩子们。从这 一点来看,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