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些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弄清题中隐藏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途径。否则,易被片面现象引入岐途,以致出现错误。例甲、乙、丙三人各拿同样多的钱去买同样价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马小虎审完题认为甲、乙两人比丙多要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0.36元,就是6本练习本的价钱,所以每本练习本的价钱就是0.36÷6=0.06(元)。由于马小虎忽略了三人拿同样多的钱所买的东西应平均分这一重要条件,判断错了数量关系,他的…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练习四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小红的父亲给她2.5元去买书,2.4元买6本练习本。买书时她发现买书的钱不够,只好从买练习本的钱中拿出一部分后才够。这样,她只买了4本练习本。这次买书花了多少钱? 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样解答的: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先要求出小红从买练习本的钱中拿出多少钱。列成综合算式是:2.4÷6×2+2.5。在教  相似文献   

3.
贵在反思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必然的规律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一次次的失败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成功呢?有几位学生问我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甲、乙、丙3个学生各拿同样多的钱合买同一规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元。我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则这样列式:0.36÷6=0.06(元)。显然这是错误的。于是我结合题意画了线段图,借助线段图说明解题思路。(1)甲和乙比…  相似文献   

4.
某地小学生数学竞赛有一道赛题如下: 甲乙丙各拿出同样数量的钱去买某物。结果,甲和丙都比乙多得15斤,各人给乙1.5元钱。求该物单价。对于本题目,笔者访试了很多中小学生和部分数学老师,能正确作答的极少极少,所以,有必要写本文,论述浅见并探讨教学方法。被访试者的解法基本上只有以下两种: 一、甲多得到15斤物,因此再拿出1.5元钱,15斤物与1.5元钱相对应(丙亦如此)。所以该物的单价是1.5÷15=0.1(元) 二、乙少得15斤物,因此得到甲和丙给的共计3元钱,15斤物与3元钱相对应,所以该物单价是:3÷15=0.2(元)。  相似文献   

5.
问题: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分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分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那么,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多少钱?(华杯赛决赛题)这是一道求公倍数的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假设练习本总数是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由题意知,练习本总数既是15的倍数又是10的倍数,那必定是15和10的公倍数30、60、90……中的一个。即是最小公倍数30的倍数之一。解题方法:15和10的公倍数=30。假设练习本总数为30×k(本),k为非0的自然数。先算,女生人数=练习本总数÷女生每人分得本…  相似文献   

6.
[题目]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用同样多的钱合买同样价格的练习本。买来之后,甲和乙都比丙多分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1.20元。求每本练习本的单价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7.
犤教学过程犦一、谈话引入1.设置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书的单价吗?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的单价?生:我们还知道作业本、练习本、铅笔盒等的单价。2.记录信息数学书8.1元,作业本3.25元,练习本0.5元,铅笔盒6元。3.提出问题师:根据这4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买一本数学书和一本练习本共需几元?算式是:8.1+0.5生2:买10本数学书要多少元?算式是:8.1×10生3:一本数学书比一本作业本贵几元?算式是:8.1-3.25生4:铅笔盒的单价是练习本单价的几倍?算式是:6÷…  相似文献   

8.
压岁钱     
今年,我的压岁钱破历史纪录,总数超过1000元。妈妈对爸爸说:“孩子长大了,这压岁钱就让她自己安排,看看她是怎么花的?”当我从妈妈手里接过这笔钱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好这笔钱。开学了,我拿300元钱交学杂费,多余的28元,买了学习用品。我妈妈在市聋哑学校当教师。她班里有个学生叫潘小英。兄妹三人都是聋哑人。家在偏  相似文献   

9.
小朋友,下面这道计算题,我们通过分析,有了3种解法,你还有新的更多的解法吗?例小红带了65元钱去买布娃娃,已知3个布娃娃21元钱,小红想买这样的9个布娃娃,她带的钱够吗?分析与解1:可以先求出1个布娃娃的钱数,即21÷3=7(元),再求出9个布娃娃需要的钱数,7×9=63(元)。小红带65元钱可判断她带的钱够用。解法2:同样也是先求出1个布娃娃的钱数21÷3=7(元),那65元就可以买9个布娃娃还多2元,即65÷7=9(个)……2(元),所以她带的钱够用。解法3:因为9÷3=3,也就是9个布娃娃的价钱是3个布娃娃的3倍,所以9个布娃娃的价钱21×3=63(元),而她带65元钱,所以她…  相似文献   

10.
动物节快到了,兔妈妈准备(zhǔnbèi)给孩子们买些糖果庆贺(hè)节日。她和老牛公公各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了一些糖果。但兔妈妈比牛公公多分了5包,于是兔妈妈又多拿出15元钱给牛公公。那么,每包糖果的价钱是多少呢?兔妈妈没上过学,怎样也算不出来每包多少钱。回到家里兔妈妈就让两个孩子帮忙算一算。兔弟弟抢(qiǎnɡ)先发言:“这很简单,妈妈多分了5包,然后又拿出15元钱,也就是说5包糖果要15元钱,所以每包糖果的价钱是15÷5=3(元)。”兔哥哥说:“因为妈妈开始与牛公公拿出的钱同样多,然后又拿出15元给牛公公,这样牛公公比开始少拿15元,而妈…  相似文献   

11.
孙学美 《山东教育》2002,(16):49-49,50
一、密切联系实际,唤起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由所学的数学内容和讨论的问题引起的。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首先,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例如,教学减法的速算165-97时,一位教师让学生甲扮演营业员,让学生乙扮演顾客,全体同学观看买鞋过程。学生乙拿165元钱去买鞋(其中有一张100元币),一双皮鞋97元,乙递给甲一张100元币,甲交给乙一双鞋又找回3元钱。这时乙手中有多少钱?让学生回答后,把刚才买鞋的过程用算式…  相似文献   

12.
春节过后不到一个月的一个星期天,儿子伸手问我要钞票,说是要去新华书店买几本课外阅读书。春节的时候。我不让他拿任何长辈的“压岁钱”,但感到有点委曲了他,我给了他50元钱,不过,跟他有过“君子协定”这钱就是让他自己去买书购学习用品的,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既不见有书进门,也不见他买过什么学习用品,他却又伸手要钞票了,我多少有点不高兴地  相似文献   

13.
过把主编瘾     
甲、乙两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一段花布,原约定各拿花布同样多,结果甲拿了6米,乙拿了14米,这样乙就要给甲12元钱,问每米花布的单价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数学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以其全新的理念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数学教学,使数学课堂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在这些变化中,既有合理值得倡导的一面,也有产生偏差必须加以纠正的一面。现“以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个教学片断为例,加以剖析反思,在此与专家及同行商榷,不妥之处,恳请指正。教学片断指定三名学生(甲、乙和丙)上讲台。1.师拿出20元(面值10元两张)人民币给丙,要求平均分给甲和乙。丙分给甲和乙各一张人民币(10元)。2.师拿出10元(面值5元两张)人民币给丙,要求平均分给甲和乙。丙分给甲和乙各一张人民币(5元…  相似文献   

15.
星期六,全单单、钱壮壮和张天武一起去山上远足。中午,该吃午饭了,全单单拿出3个面包,钱壮壮拿出5个面包,张天武一个面包也没带。于是,全单单和钱壮壮拿出自己的面包,3人平均分着吃了。饭后,张天武拿出自己准备的午餐费8元钱,付给全单单和钱壮壮。这8元钱该怎么分呢?钱壮壮很豪爽地说“:我有5个面包,你有3个面包,按5∶3分配,这钱我拿5元,剩下的3元全归你。”全单单觉得很公平,同意了。下山回到家里,张天武算了算,觉得钱壮壮的算法不对。3人平均分8个面包,每人可得8÷3=232(个)。张天武没有带面包,付出的8元钱就是他吃下的232个面包的钱,这样…  相似文献   

16.
最近某区举行的第四届小学《祖冲之杯》数学邀请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货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多少元?”虽经苦思,参赛学生都仍错解为:“14×(14÷7)=28(元)”。这道题构思巧,隐藏妙,未超大纲,不偏不怪,它“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是培养与考查学生分  相似文献   

17.
每月一练     
《课堂内外(小学版)》2007,(4):I0003-I0008
数学每月一练(三年级)一、在下面的○里填上“>”、“<”或“=”。250÷5○400÷8300÷6○280÷7180÷3○270÷3600÷6○8100÷9480÷6○720÷9二、给下面商是两位数的打上“√”。960÷10240÷8360÷3312÷2三、列竖式计算,并且验算。945÷7=109÷8=257÷6=397÷9=四、应用题。1.李亮买了一本漫画书,一共128页。他每天看8页,要几天才能看完?2.章强练习书法。他用1小时写了600个毛笔字,平均每分钟写几个字?3.老师组织同学们去公园,全班有50名同学,乘8个座位的面包车,需要几辆车?4.王燕有100元零花钱,她想买8元一盒的卡片,她最多能买几盒,还…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引入 师:早上我去买点心,一算正好4元,我拿出一张100元钱付款。可是店主一来忙于生意,二来怕收进假钞,三来备的零钱不多。于是,他要我换一张面额小一点的钱。而我只拿了一张钱,又非常需要这点心,请大家帮我想一个办法。 生甲:把100元钱拿到附近店里换成小一点的。 师:能告诉大家怎样兑换吗? 生甲:把100元钱换成10张10元,再用其中1张10元去买点心。 生乙:…… 生丙:也可以换成10个1元硬币和9张10元,再拿出4个硬币,还剩下9张10元和6个1元。 师:我们把这个兑换、付钱的过程用数学表达…  相似文献   

19.
所谓“变叙法”,就是根据题目中条件和问题的内在联系,改变原题的叙述方法,用另一种思路来思考,最终求出结果的一种解题方法.有些应用题,用常规方法解,一时很难找到解题方法,而用变叙法,会使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请看下面的例子.例1.晶晶到商店买本子,她带的钱正好买5个笔记本或15个练习本.她买了3个笔记本,余下的钱全部买了练习本.问她买了几个练习本?此题用常规方法解,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用“工程问题”的语言可叙述为: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用5天完工,乙单独做要用15天完工.如果甲先做3天,余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完成,乙要用几天才能完工?原题通过变叙,很容易列出算式:(1-1/5×3)÷1/15=2/5÷1/15=2/5×15=6(个)例2.甲.乙、丙、丁四人购买国库  相似文献   

20.
怎样还钱     
甲借给乙10元钱,乙借给丙20元钱,丙借给丁30元钱,丁又借给甲40元钱。如果他们用最少的钱互相结清账,你知道他们应该怎样还钱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