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托尼·比彻等的《学术部落及其领地》中的分析框架,笔者对档案学术部落中普遍存在的专攻领域"信息技术化"、"外学科化"现象从学术资源、学科性质、学科权力、学术潮流、学术地位等角度进行了阐释,以此反思档案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文化与学术行为。  相似文献   

2.
韩露 《传媒》2017,(14)
当前,新媒体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系统.新媒体作为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早在上世纪,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媒体能够使社会"重新部落化"的主张,从整体上看,部落化是原始社会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了.而新媒体则又给人类社会的重新部落化带来了新的手段,以互联网为基础,尤其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各种网络社区、论坛、兴趣小组开始出现,这正是"重新部落化"的显著特点.当然,麦克卢汉论述的主要是指电视和互联网媒体,当时的新媒体还远不如今天发达.但是,作为媒介预言家的麦克卢汉所谓"部落化"与"重新部落化"的分析,无疑为新媒体研究提供了具有启迪性的视角.由北京交通大学刘凯博士独著、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12月出版的《部落化生存:新媒体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一书,正是以这一视角为基点,分析了新媒体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作者从新媒体塑造的网络社会关系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个体用户在新媒体时代的部落化生存方式.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部落化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参与,以及部落化时代的文化特征等,这种以新媒体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涵盖了个体、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作者新媒体研究的宏阔视野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罗丹  朱琳 《今传媒》2020,28(1):83-8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根本性重塑。社群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可规避的基本社会联系,社群的概念与聚合特点自然也随着媒介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媒体平台中信息传播的数字性、双向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以此为聚合形式的互联网社群展现出与传统社群相异的发展趋势,诞生了如虚拟社群、亚文化社群等新的互联网社群类型。互联网社群的发展呈现出部落化——去部落化——再部落化的发展路径,并且互联网社群开始呈现出向其他领域交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鸟崇拜作为人类共有的原始崇拜之一,它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留下了物证。在苏中地区的海安青墩遗址与兴化影山头遗址中,不仅有历史悠久的神鸟传说,还出土了鸟形陶鬹、太阳纹陶片和象征鸟卵的陶球等。出土有鸟形器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基本上是沿着黄河、长江分布,且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青墩遗址和影山头遗址的地理位置正处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根据远古氏族部落迁徙的一般规律和两遗址的大致年代来看,古青墩部落与古影山头部落很可能就是长江流域的一部分崇鸟部落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5.
现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传媒中“炎黄子孙”的提法很多。大概是受传媒的影响,这一提法不仅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且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似乎“炎黄子孙”成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或者所有“华人”(包括外籍华人)的同义词。这是不妥的。(一)首先要明确,炎帝、黄帝只是个传说,目前,史学界对炎、黄二帝是人、是神、还是神人杂糅,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还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同时也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各说不一,尚无定论。而且,中国的历史在炎黄之前很早很早就开始了。据炎黄的传说所反映的历史影子分析,炎黄所…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体式不同、功用各殊的文章体裁,亦千姿百态、蔚为大观。盟誓文就是其中之一。"盟",最初起源于原始社会部落时代,部落间通过"盟"的仪式联合起来,来处理部落间的一切大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转述北美易洛魁部落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在原则上,每一个部落只要没有同其他部落订立明确的和平条约,它同这些部落便都算是处在战争状  相似文献   

7.
麦克卢汉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部落时代、脱部落时代、重返部落化,其中重返部落化指电子媒体时代。本文通过对比列维布留尔关于原始思维的论述以及黑格尔辩证法,认为电子媒体时代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部落时代的特征,但麦克卢汉所期待的人类感官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维"阶段却并没有再次到来。电子媒介的时代是一个在深刻的理性文化背景上实现感觉整合的时代,带来的是全然不同于部落时代的更为自觉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媒介即文化。文明史就是媒介史。西方文化经历了3次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第三个阶段。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产生了线性、逻辑、“理性”、分析、专门化的西方文化。印刷术产生了残缺不全的“谷登堡人”。电子媒介是意识的延伸,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重新部落化的全球一体的美好新世界。麦克卢汉奇怪的媒介说终于得到认可。他反常的研究方法终于受到承认。  相似文献   

9.
媒介文化因其巨大的整体性影响而跃升为文化研究中重要的考察对象,文章借鉴麦克卢汉媒介文化理论,从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视角,对《格萨尔》文化遗产传承的媒介景观展开研究,重新阐述了史诗传承媒介嬗变的三个阶段:从听觉主导的口头媒介经由视觉中心的印刷媒介再到综合延伸的电子媒介。作为原生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在由部落化到非部落化再到重新部落化传承的同时,所呈现的口传文化/书写文化/电子传媒文化立体伸展的传承语境与媒介景观,对进一步研究中国活态文化遗产传承具有积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23):60-64
传统媒介信息传播到微博信息传播,是一个权威、控制、中心消解的过程,标志着"现代"的消融、"后现代"的确立。在"后现代"背景下个体游走于不同微博部落中。本文解析微博部落后现代化的表征:部落以共享的情感或符号为联系基础;权利分散于网络主体之中,没有绝对权威;部落存在具有脆弱性。最后,基于后现代伦理的视角对微博部落管理提出伦理反思:启用外部伦理监督机制,整合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龟是一种古老的物种,它作为一个物种,进化是缓慢的,但它代表的寓意在中国古代却变化不小.这其中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原始时代的人类,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动物或无生物作为其部落的名称,这个动物或无生物就是这个部落的图腾.在最初大概是因为某一群团或部落以这种动物为其食物的主要来源,而被其他群团或部落给它加上的一种标志,如食蛇部落便被称呼为蛇图腾,食“三青鸟”的部落,便被呼为“三青鸟”图腾,食龟的部落,便被呼为龟图腾,等等.  相似文献   

12.
娜拉 《出版参考》2009,(19):I0008-I0008
贺雄飞:图书策划人、犹太文化研究专家。曾主编“草原部落”黑马文丛、“草原部落”名报名刊精品书系、知识分子文存、文化热点争鸣书系、蓝色书坊小说书系等。其中“黑马文丛”中《火与冰》、《铁屋中的呐喊》、《47楼207》等图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推出过余杰、摩罗、孔庆东、朱学勤、秦晖、徐友渔、钱理群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3.
虽然沿袭了“部落”的称呼,但这里已经没有任何部落的气息——没有草屋、没有身着传统服装的印第安人、甚至没有了自己的语言。今天,年轻一代的印第安人已基本完全“美国化”,连说话和动作都带着“美国味”。  相似文献   

14.
麦克卢汉把时代的演进划分为部落时代、脱部落时代和重新部落时代(地球村)。尽管他的技术决定论还有待商榷,但是这种划分方式已逐渐被大家接受。三个时代的传播方式依次偏向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他关于听觉与视觉空间的论述(听觉空  相似文献   

15.
"吴晓波频道"围绕著名财经人吴晓波这一核心意见领袖构筑知识社群,实现了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分发再到内容变现的完整闭环.本研究发现"吴晓波频道"的内容围绕"泛财经"主题展开,渠道以"融媒体"矩阵传播为主并实现了社群O2O互动,传播对象以中产阶级为主,实现"知识付费与社群电商"盈利组合.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为图书社群营销提供建议,包括提供优质内容形成"部落",通过价值与互动强化"部落",通过多元盈利模式发展"部落"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莱比特城出版的拉科达时报,是美国最大的印第安人报纸,这家报纸在莱比特城和附近的印第安人的松针和花蕾等保留地发行,说拉科达语的印第安苏族部落的居民是这张报纸的基本读者。但是其他印第安部落也关心这张报纸。在明尼苏达州,以前是切布瓦红湖岸部落首领的罗基·朱丹也是该报的一名忠实读者,他坚持每周阅读这张报纸,  相似文献   

17.
族裔图书馆是指在各部落居民区建立的图书馆,其主要服务对象是部落居民。以族裔图书馆的宗旨、功能、经费来源、馆藏、合作关系等方面问题作为剖析加州族裔图书馆的基础,族裔图书馆员是加州族裔图书馆事业常青的基石,多渠道、全方面的外界合作是加州的族裔图书馆持续发展的保障。美国族裔图书馆的发展经验不失为我国少数民族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小萌撰著的《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一书 ,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 1995年曾以《满族的部落与国家》为题 ,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约 2 9万字。此次再版 ,在原作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 ,改正了讹脱衍误 ,补充了名词索引和大事记。全书约 37万字 ,分为四章 :第一章“满族的氏族与部落”,考察元末至 15世纪满族先民的氏族部落组织和管理机构。此时满族先民正处在氏族制度瓦解的阶段 ,这段历史是满族形成史中最缺乏研究的 ,也是本书作者着力最多之处。第二章“从部落到国家的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重视族谱档案的研究价值与收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族谱档案的主要内容。1 族谱档案的历史演变。族谱是宗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文献汇编。族谱的内容随宗族组织的发展而变化。原始社会 ,宗族组织表现为氏族 ,若干血缘关系密切的氏族组成部落 ,再由若干部落组成部落联盟。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由推举产生。组织内部用不成文习惯法管理。西周为典型的宗法社会。整个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族 ,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 ,又是天下的大宗子。大宗之下分为若干等次的小宗 ,诸侯、卿大夫为相应层次的执政者。宗子政权与族权高度统一 ,宗族组织为基本的关系和施政的着眼点。宗族组织内部以宗谱维系。西汉时 …  相似文献   

20.
要探讨我国图书馆管理科学决策这个命题.有必要先阐述一下决策科学的演变历史及其基本特点。决策科学的形成大致有三个历史阶段。一,萌芽阶段。由于封建时代战争的规模比古代部落冲突要复杂得多,指挥军队作战也由部落冲突中的酋长一人指挥萌发成统帅开始使用助手。如春秋时期的孙武、伍员等,虽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