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卓越人才的必然要求,推动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在思想、理论、实践上都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当前,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模糊、课程思政内容浅融入难融入、师资队伍联动少、缺乏相关保障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基于此,需要从“内容融合、队伍融合、形式融合、平台建设、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培育思想政治素质高、双创能力强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同时,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是当前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职业院校思创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为此,职业院校要紧贴"课程思政"的新要求,立足"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特色,充分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内涵,解决思创融合中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探索思创融合的实施路径,实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下,以"新工科"建设要求为目标,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和实践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使思政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进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发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创新思路.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教学目标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广泛融合、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有效融合为切入点,从课程思政视角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探索,设计6个专题模块,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两种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价值取向上有很高的契合度,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具体融合的途径为:树立两种教育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师资力量建设;营造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与提炼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体现"关键课程"及其作用的"不可替代",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思政课教师把学生"立鸿鹄志"与"敢闯会创"有机结合,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靶向教学内容设计,挖掘价值逻辑、找准融合空间、创新方法手段,构建一致性的现代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方式和实践性教学平台,实现与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以“工业药剂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与实践为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造与提升,将思政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教学模块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育人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主张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工作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改善教师教学手段、完善育人机制。然而,当前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仍处于简单耦合阶段,在推动课程思政创新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缺陷、思想观念、教学能力等层面的问题。新时代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变革教学理念为先导、研发教学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学能力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阐明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的“一思二专三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理论内涵,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以成果为导向专注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方式,以课堂为载体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旨在提升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重视,提升人才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陕西商洛学院围绕秦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思政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深入开展根植地方行动,构建内在驱动和外在抓手双向激励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此外,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课程教学为基本载体,传承商洛红色基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共享课程思政案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效衔接,畅通校企协同育人途径,全面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十分重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民族进步的根本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助于充分实现大学生专业价值,促进文化繁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以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效能,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对兼具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但是,基于新时代的国情以及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特殊关系,如何寻找这两者之间的融合点,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发展路径,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难题.盖庆武教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创作了《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新时代高职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的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共融性,以及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为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强跨学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探究有效可行的交叉学科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教育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大学“医学仪器的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交叉学科双创课程改革模式的框架构建、课程内容设计及考核方式,展现并分析了课程的教学成效及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思政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形成了课程思政新格局,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与育人各环节,为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新机遇。依托课程思政,可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为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助力。由陈华栋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是一部研究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及实践路径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为六章。全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将理论梳理与实践论证充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田增润 《天津教育》2022,(19):22-23
<正>近年来,在国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课程融合的重视程度已从尝试探索阶段向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与意义的理解程度,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对思政教育课程融合意义理解的同时,更要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尽可能地找出解决创新创业目标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方法。一、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专业知识讲授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等方面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凝结要与“四有”好老师要求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设计原则,总结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五大实施路径。依据“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大纲要求和底线思维、发展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思维理念,凝练了该课程各章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挖掘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指出了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指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目标一致,内容相通。但在实际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很好地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有必要通过加强价值引领、优化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以培养更多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翻译课程涉及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具备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的良好基础。目前日语翻译课程的思政建设成果较少,主要由于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度不高、教学方式与方法缺乏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影响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时效。日语翻译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拓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将思政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上具有可融合的理论基础。文章对江苏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探究存在问题。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和高校办学特色,从以人的价值论为指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领;以主体间性教育为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个性化学习为重点,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人的发展论为目标,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四个方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机械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围绕专业认证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这一核心能力达成,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科学设计多维课程思政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相融合,以期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