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原国家教委1990~1994年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课题组对我国五省市幼小衔接方面的调查发现,在影响儿童学习适应能力的诸因素中,儿童主动性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说明学前儿童是否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将大大影响到其入小学后的学习适应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让幼儿主动地学习。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幼儿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态度与倾向;二是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三是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提高其主动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徐明 《学前教育》2014,(1):20-22
2001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那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什么呢?与幼儿这些学习特点相对应的,我们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又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3.
杨凯红 《福建教育》2013,(12):24-2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核心精神是,幼儿应该学习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关键经验和典型表现;幼儿的学习是自主、自由、体验探究式的,教育者应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体现了我国幼儿教育已超越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一种以“儿童为本”的新境界,这种境界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主动学习,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了保证并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担负起‘纲要》所要求的新角色——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相似文献   

5.
挪威的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一书中提出了“学习生态学”一词,并指出“复杂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微妙的生态平衡”[1];同时他还从儿童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儿童学习过程的独 特性以及学校教育中不适当的学习形式所导致的儿童学习窒息等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幼儿的学习生态是什么?教师如何应对和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教师所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形式适合幼儿的学习生态吗?本文试图对幼儿的学习生态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保护幼儿学习生态的教育建议。一、幼儿的学习生态是什么?幼儿的学…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一名支持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体性的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在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表达,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马赛克方法”将儿童视为他们自身生活的专家、熟练的交流者、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针对一些家长儿童观的误区,本文将“马赛克方法”运用到亲子互动中,支持幼儿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参与社区建设、积极主动学习,支持家长学会倾听儿童声音,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幼儿语言学习是幼教工作者面临的第一课题,必须注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注重有重点分层次的日常积累,开展适宜有趣的语言活动和表演,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努力达成幼儿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叙事性儿童评价体系,被教师广泛用来观察、理解并支撑儿童的学习,同时记录儿童的成长。为了促进学习故事的本土化,笔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背景,以"学习故事"的三段式结构即注意、识别、回应为抓手,找到我国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即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框架;准确"识别"幼儿五大领域方面的发展水平;在《指南》的教育建议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四种方法支持幼儿的学习。笔者针对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提出建议:加强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幼儿为主体,鹰架幼儿学习路径;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学习故事"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0.
初文丽 《云南教育》2001,(22):46-47
学前期是人类个体最富有创造能力的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对他们进行素质启蒙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幼儿园,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有多种途径,其中,折纸活动是一项极富创意的造型艺术活动。幼儿期是具体形象思维的活跃期,折纸活动可适应这一时期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又对幼儿学习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折纸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强化和幼儿折纸的动作表现,能使数学中有关点(中心点、交叉点)、线(边)、面(形状)、体、等分、对称、正反等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出现。随着折纸能力的发展,幼儿对这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也逐渐理解。在折纸…  相似文献   

11.
儿童研究带来的儿童形象的转变,要求儿童成为儿童研究的参与者。英国学者克拉克和莫斯创用的"马赛克方法",整合使用传统研究方法和参与式工具,使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童)能够借助多感官的形式表达自身的经验和观点,并成为关于儿童的知识的合作建构者。马赛克方法在应用上具有交流模式的多元化、反思主体的多样化特点;它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技术,还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推动人们去重新划定儿童研究中儿童与成人的角色界限,重新思考儿童研究的知识生产方式,重新认识并妥善处理儿童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马赛克方法亦是早期教育工作者改进实践的得力工具,但其实践改进作用的发挥,需要早期教育者、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方面做出协同调整。  相似文献   

12.
美术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紧紧围绕“诗性智慧、游戏精神、艺术享受”的理念,造就以增强活动自主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亲子美术区域活动,支持幼儿的体验性学习,让亲子美术区域活动成为幼儿与家长共同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亲子共同创造的快乐。以下是本人对我园的亲子美术区域活动实践研究情况进行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马赛克方法是近年源于欧洲的一种儿童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儿童权利,并去尽可能地倾听儿童的声音”,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所聚焦的“儿童立场”形成共同观点。我国北京、深圳等地幼儿园将马赛克方法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应用于儿童的探究式学习中,掀起了一股学习马赛克方法的风潮。笔者从幼儿园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价值问题的筛选及如何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等方面,将马赛克方法应用于所在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以新的知识观来诠释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重大突破。新《纲要》并没有开列出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激发孩子学习的需要、兴趣”的要求,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与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新的知识观强调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近10年,这10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立场、游戏精神、去小学化等成为学前教育变革的风向标。探究性课程是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结合《指南》精神,以幼儿自主学习为目标进行的园本课程探索。在经历由困惑到摸索再到收获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改变,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倾听是一种温和地接纳和理解倾诉内容的沟通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都明确指出,教师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更是把倾听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一种真诚的态度自然地听取幼儿的多种表达,在尊重、欣赏、理解、接纳幼儿的过程中,对幼儿表达的多种想法做出积极恰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幼儿教育领域掀起深度学习的热潮.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教师引导幼儿在早期阅读中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有: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和自主的阅读氛围,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融合多领域的经验,支持幼儿的联想与建构;联结阅读与游戏,支持幼儿深入地理解与体验;重视幼儿在阅读中的对话和自主表达,支持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提供创编和表演机会,支持学习内容的迁移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实质 很多人认为探究只是科学家的事.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研究,探究的问题主要来自于高深的学科领域,儿童没有探究的能力。其实他们误解了探究的概念。《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探究是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情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幼儿在自然、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正是儿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并不是科学家才能够探究,幼儿照样也能探究。  相似文献   

19.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发,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的重要性。鲒旨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  相似文献   

20.
黄晶 《福建教育》2014,(1):55-5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同时强调,“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交往技能、学会共同生活.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福建省儿童保育院开展的“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体验学习研究”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他们认为.体验式教学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方法.而渗透式教育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方式。依据这样的理念,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取得不错的成果,.现将其中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享给读者,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游戏和各领域教学中开展体验式社会领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