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社会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个参照,也是达成对古人、古事加以理解和解释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历史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现实社会的现象或体验中形成对历史的解释,"由今及古"去参悟历史应该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师的人生阅历、史学素养,"由今及古"体悟历史人物的心境;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由今及古"打通历史理解的经络;更为重要的是"由今及古",参悟历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贯通古今"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2.
为使历史教育能够满足社会的期望,适应学生发展所面对的种种挑战,我们必须研究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其一是积累学生的历史知识,且这些知识一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慧进步;其二是训练学生的历史学习技能,且这些技能一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其三是增长学生的见识,且这些见识一定有利于养成学生的社会态度。在民主的社会体制下,历史教育的公民性,支撑上述的知识与智慧、技能与能力、见识与态度,并积极应对现实社会问题,既使历史教学扎根于社会,又使历史教学服务于社会。一、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对历史教学研究的影响现代…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本文认为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历史情景,让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联系历史;让学生从社会热点中关注历史;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探寻历史。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充分体现历史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现代开放式历史教学是与学校教育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学生智能系统相贯通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体系。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和“现代性”。“开放性”是指学科教学系统对学校、社会系统与学生个体智能系统的开放 ;“现代性”是对历史教学时代性的强调 ,即历史教学永远与时代、与稳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学生个体智能要求相适应 ,永远随着时代而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84):113-114
学习历史,不仅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张迎迎 《文教资料》2013,(19):165-166
摘历史课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与历史的心灵对话,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社会的透视能力,让他们具有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努力让历史课上出历史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与关注现实社会问题。为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结合社会生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选择时事热点问题,加强历史知识的实用性;正确客观分析历史,以全面辩证的观点来评价历史。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应让学生掌握以下问题:①生产力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火车头;③在讲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还要正确阐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用文学作品语言,对抽象的历史概念进行形象的理解;介绍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开出书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结合语文课已经学过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回顾应用。这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适应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提高学生历史阐释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穿越——让学生在课堂上构思穿越情结,让历史在课堂中穿越;穿插——在课堂中结合历史穿插社会热点话题;人物再现——利用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通过伟大人物再现历史;场景再现——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再现;评说——让学生上讲台,评说历史人物等。  相似文献   

11.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将唯物史观运用到历史学习中,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与吸收,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和历史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石,是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引。将唯物史观应用于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过程,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提升史料识辨能力,形成史料实证意识;客观评价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增强国家民族认同,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反思的问题 :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生存与挑战的基本能力与基本观念。这是传统的“双基”教学目标所不能替代和涵盖的 ,必须思考如何使中学历史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学生、学科本身的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 :课程教育目标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课程教育目标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把学习与发展联系起来 ,把课程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 ,各种学科的教育作用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作用。建立一种大历史课程 ,使中学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更加广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唐红 《林区教学》2013,(9):33-34
梦想是人生的希望,也是人生的追求。国人的梦想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国家的追求。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梦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著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和人品,为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组织学生从深层探讨重要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崇敬历史人物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悟中,产生梦想的冲动,树立正确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一、美国历史思辨教育的现状 在美国,历史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公民教育的重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1996年)明确指出:“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明智的研究;没有历史知识和历史知识支持的研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辨别能力的公民。”历史教育的宗旨在于逐渐形成学生对个人、其他人以及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重视历史教学的意义,掌握好的历史教学方法,组织新颖的历史教学活动,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会正确学习历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科学也是一门认识科学。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认识,应当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它不是简单的对客观历史进行复原,或者重复别人的评价,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完善自己对历史的社会意义的解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思维空间,关系到教育成败。从现状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思维空间,限制了学生  相似文献   

17.
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入手,学习我国人民追求解放、反抗侵略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我国的科学文化成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阐述历史史实和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和我国国情的理解,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思想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渗透,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宋紫民 《考试周刊》2009,(34):168-168
历史的发展互为联系、因果相循,从时间上看。它贯穿上下古今;从空间上看,它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它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等。这说明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因此,学习历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同时,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历史于细节处见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用历史细节,可以还原历史具象,使逝去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可以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伟大的人格,感受人性的力量;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理性思考,使学生在历史中钩沉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历史故事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主要途径,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望,能将历史资料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教学重难点,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