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因此本文就范畴的模糊性来探讨模糊语言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魏洁 《华章》2011,(25)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本文以曹禺代表作《雷雨》中部分人物对白为例,从范畴的模糊性来探讨模糊语言的语用模糊.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在语言中大量存在,由于其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语用效果。根据认知语言学,语言是人们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符号表征,而范畴本身具有不同形式的模糊性。尤其体现在词的语义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语言范畴模糊性特征现象、原型范畴理论及王寅老师专著《认知语言学》详述语言范畴的模糊性与原型范畴理论的缘起,即范畴理论概述,及其在语言研究领域的21世纪以前及至今的广泛应用,以期能凸显其在人类思维、语言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语言研究领域的强大解释力。综述其先前及近期研究动态,有助于原型范畴及语言范畴模糊性研究者探寻新的研究切入点,更好的促进语言范畴模糊性及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义模糊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其根源在于人的认知差异。而范畴化作为人类类属划分的活动,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语义范畴的模糊性,可以为语义范畴模糊性的产生根源提供一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6.
试论程度范畴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是客观世界的普遍存在.程度是指某个量处于相应级次序列中的某一层级,是量的层级表现.当人们将客观世界中的程度抽象并类型化,就形成了认知程度范畴;当这一认知范畴投射到语言中,即语言化,就形成了语言世界中的一个语义范畴--程度范畴.语言程度范畴是关于程度义的抽象,并且,根据程度范畴的界定,我们可归纳出程度范畴的三个基本特点:级次性、连续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7.
广告语言不但具有准确真实的特点,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本文从认知语义范畴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言存在的模糊性,并通过语义范畴理论对广告语言中的模糊词进行了分类。语言研究者和消费者应理性地看待广告中存在的模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畴化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在范畴化的过程中,人类认识的模糊性不可避免会导致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文章探讨了封闭式语义系统,开放式语义系统及混合式语义系统三大类语义系统的模糊性,并揭示了各语义系统模糊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语义范畴内对语言和言语的模糊性的研究,使我们对自然语言模糊性的认识,止于由特定系统化方法所由得出的推论上,自然语言模糊性不仅仅是语义问题,还应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从语言——世界图景——认知上来认识这个问题。语言的模糊性负载着混沌的存在以及人们对这种存在的概念化过程中模糊逻辑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认知体验的成果之一,语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虽然模糊语义界限不明,人们仍然能够运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交际,这与人们的认知是分不开的。从认知角度可剖析人们是如何运用范畴化以及原型理论对模糊语义进行解构从而达到理解的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12.
李廉  杨舒 《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63-164
在介绍典型理论和范畴化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成员属性在范畴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在认知过程中完形感知的重要性.文章指出认知的过程具有模糊性,受地域、民族、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制约,因此仅依靠分析成员属性的数量来判断成员在范畴中的隶属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研究范畴化过程中的模糊性和完形感知,就要分析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标记特点,并具体分析哪些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语言模糊性的原因,阐述了模糊语翻译的认知理论基础,并提出了认知范畴理论对模糊语翻译的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众多新词语应运而生,互联网新词语增长尤为显著。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新词语"云XX"进行分析,发现该词语具有范畴边界模糊性、范畴内成员地位差异性的特点,并从语言的认知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分析其语言动因。通过语言发展揭示个人认知方式和当今社会变化,具有认知社会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义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属性,是由人类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从认知角度分析语义的模糊性,不但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模糊语言学的发展也可以提供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从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出发用具体的案例解释了语义模糊的成因,并指出了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对语义模糊的解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正模糊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载体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的特点。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这样定义模糊性,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仍不能确定这些状态是应归属于还是排除出某个命题,这种命题就是模糊性命题。正因为客观世界本身的模糊性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人类对事物类属划分或者对其范畴的了解是模糊的,因而模糊性就成为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作为语言的本质性特征,模糊性在各种  相似文献   

17.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读英语虚拟语气的延展性和模糊性,一方面可以揭示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内部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虚拟语气,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本文旨在运用扎德的模糊集合论揭示汉语中"两下"的语义模糊性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经验图示与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范畴理论,探究"两下"语义模糊性本质来源。进而基于CCL语语料库分析动词对"两下"语义模糊性的制约作用,"两下"与"N下"的区别,并简要分析"两下"的表达作用。通过对"两下"语义模糊性的探究,深刻理解"两下"的运用,揭示汉语的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典型理论和范畴化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成员属性在范畴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在认知过程中完形感知的重要性。文章指出认知的过程具有模糊性,受地域、民族、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制约,因此仅依靠分析成员属性的数量来判断成员在范畴中的隶属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研究范畴化过程中的模糊性和完形感知,就要分析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标记特点,并具体分析哪些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凤霞 《考试周刊》2011,(26):35-36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及家族相似性说明了语义的模糊性的成因;模糊性是委婉语的基础,本文通过范畴的语义模糊性来解释中西方的委婉语,通过分析能够对委婉语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