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并在实际中运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应怎样教,现在我们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势必导致教学的失败。寓教于乐,变苦学为乐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上乘境界,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的一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年龄较小,其自主学习能力、自制力较弱,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导致其数学基础薄弱.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趣味性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现状,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组织多种课堂活动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从实践教学来看,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数学教师需深入地反思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优化调整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文章从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展开分析,结合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趣味性教学优化调整,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能力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现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张锐杰 《宣武教育》2005,(10):15-15,1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数学老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数学素质,为其终生优质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式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基本条件,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参与。从机械学习变为创设学习。笔认为。小学数学合作式教学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8.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在头脑中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意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和主动性.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徐昕 《教师博览》2023,(15):65-66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以题组教学为导向构建高效课堂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趋势.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以趣味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学习路径,以结果反馈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案,最终促使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更加积极主动、高效地进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等。近几年的教改试验,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数学学习方式,转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后者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重探索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潘忠良 《小学生》2012,(8):86-8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学习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恰当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观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如果完全进行复制式学习,则无法获得综合性的培养.教师一味认真仔细地讲解并不一定就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中,必须注意以提升数学学科素养为基础,结合有效的情境创设模式,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完成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满自恒 《甘肃教育》2001,(11):26-26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正确、合理地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到教学中,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发展、新突破。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一、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乐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口语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模型、挂图、板书等静态实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若能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就可…  相似文献   

15.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特色的数学学科教学?我的认识是:结合学科特点,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有各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  相似文献   

16.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自主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引导、帮助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学、尝试、猜想、操作、交流、总结、实践反思等形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周科 《考试周刊》2010,(31):79-80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会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能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处于数学认知结构的顶端,对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涵义、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心理学意义、促进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教学原则(意识性、渗透性、化隐为显、循序渐进等原则)及教学途径等,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完善,使学生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建立科学的数学观,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和卓有成效地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数学教学充满活力.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