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运动损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33名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分析了损伤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发病率占总人数的75.8%,其损伤以膝、腰部为主。其中以髌骨软骨病和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最高。同时提出了预防越野滑雪慢性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等世界大赛的成绩统计,对此项目的世界发展现状和格局进行了研究。得出: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优秀运动员特点与高山滑雪优秀运动员的特点较相像,如最佳竞技年龄较大,而且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的年限较长。提出:我国应瞄准此运动发达国家,高起点发展;注重项群理论指导,特别是高山滑雪的理论的指导,高效率发展;培养群众基础;加大宣传力度等发展措施。旨在为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在我国的全面高效开展提供理论专特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和应用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测试评价指标体系应增加新的内容。针对越野滑雪的项目特征提出血红蛋白、血清睾酮检测和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等越野滑雪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拓展项目,旨在提高运动员选材成功率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呼吸机能进行测定,了解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呼吸系统基本状况,为客观评定该运动员肺通气功能积累资料。方法:安静状态下采用实验法对我国单板17名运动员及沈阳体育学院非体专业学生呼吸机能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①女子实验组ERV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男女实验组深吸气量显著性高于对照组;②女子实验组FVC/BMI显著性高于对照组;③男子实验组极量运动时VO2max/KG、持续运动时间及O2Pulse显著高于对照组。女子实验组VO2max、持续运动时间及O2Pulse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①女子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深呼气量、补呼气量高于非体专业学生,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呼气功能优于吸气功能。②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肺通气及小气道通气能力高于非体专业学生,女子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通过有效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肺泡通气量。③可将ERV、IC、VO2max/KG、极量运动持续运动时间、O2Plus作为评定单板U型场地滑雪女子运动员等级的肺功能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训练技术监控体系,找出影响该项目成败关键的评定诊断指标,通过平面定点拍摄法获取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运动员运动学参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台技术的技术敏感诊断指标包括重心出台速度,髋、膝关节角和踝关节角度。对空中重心垂直高度影响因素较大的敏感诊断指标包括出台垂直速度、助滑距离,助滑距离是提高运动员身体运动速度的关键因素,影响落地成败的敏感诊断指标包括空中最高点重心合速度、助滑速度和出台瞬间重心出台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6.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主要技术和心理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成林 《体育科学》2004,24(12):61-67
运用系统控制理论和最优化控制理论,采用实验室和现场实证研究相结合,群体与个体追踪研究相结合,心理指标、运动表现和运动绩效等多指标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主要技术和心理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场监测与反馈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助滑速度知觉的控制能力;多种表象训练可较好地促进运动员空中动作质量的提高;现场技术监控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着陆稳定性;多种心理训练方式可以较好地保持良好的赛前心理准备状态,从而保持运动员技术水平正常发挥。这一成果为尖子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今后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7.
应用80·8神经类型量表法对我国冬季两项、越野滑雪119名运动员进行了神经类型的测试评定,提示滑雪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因此,神经类型应作为滑雪运动员,尤其是冬季两项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指标。  相似文献   

8.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强调,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势必会掀起全民运动浪潮,体育运动员作为国家专业的参赛人员,是一个国家体育竞技水平的标杆,对其要有专业的体能训练,单板滑雪运动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体能训练,保障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9.
高山滑雪运动员心理调整训练对运动员心理优势的完善和形成,以及高山滑雪训练和竞赛的一体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根据高山滑雪运动的项目特点及运动员心理评估的四个级别基本情况,对高山滑雪运动员心理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赛前、赛中、赛后相应的心理调整训练方法和心理调整训练应注意的事项,为高山滑雪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连涛 《冰雪运动》2011,33(2):91-93
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由于陆地训练时间是雪上训练时间的1倍,陆地训练手段的多样化、系统化和专项化对运动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能实现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回荡平衡与提高力量的训练器械处于空白状态。从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与运动员技能的形成机制为视角,提出单板U型场地滑雪动态平衡力量训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与结构特征,添补国内空白,同时论述其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双红 《冰雪运动》2010,32(5):70-74
为系统研究单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数单板滑雪运动员在训练中均出现了心理疲劳现象。其中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是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而注意力疲劳、情绪不稳定则是心理疲劳的主要表现。为此,针对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包括科学训练、心理辅导和营养补充等应对措施,促使运动员恢复心理健康,从而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早期诊断,对心理疲劳的预防和干预、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等,通过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眼中的心理疲劳,进一步发掘不同群体心理疲劳的特性,并归纳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背景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表现形式及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其特点有别于正常运动员群体,心理疲劳对于残疾运动员表现为长期伴随、阶段性、多因素影响和可预见。建议加强心理训练、培养兴趣爱好,注重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刘万廷 《冰雪运动》2007,29(5):6-10
现代竞技运动水平高度发展和日益激烈的角逐对运动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就必须充分发展参加专项竞技所需要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都需要经过长时间、有计划的训练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地制定运动员多年周期训练计划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总结训练实践经验和心得,提出速度滑冰周期训练计划结构与安排,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以利于速滑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保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动作完成的准确性是比赛中影响裁判员打分的关键环节。分析运动员动在高速、腾空条件下作完成动作的机理,认为动态下的技术动作完成过程是运动员生理、心理对竞赛高负荷的适应,是技术行为程序与心理活动指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动作完成的结果,即由身体姿势、呼吸节奏、时空意识三方面所构成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技术动作完成的动态性系统。基于此,提出了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调姿、调息、调意"的系统化训练体系,使运动员在超越竞赛难度的训练情景中建立正确的动作完成认知和思维模式,不断提高运动员动作完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针对瑜伽对心理和生理功能的作用和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两方面进行综述对照研究,探究得出:将瑜伽放松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意义,并且提出将瑜伽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恢复训练当中。  相似文献   

17.
平静 《湖北体育科技》2013,(12):1085-1087
运用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监测国家空手道队运动员在大赛前的心理疲劳程度。结果显示运动负荷过大可增加运动员消极情绪,减小积极情绪。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地心理训练可稳定运动员情绪,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历来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依据。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数轮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散打运动的特点,筛选出运动员竞技能力中15项形态指标、7项机能指标、10项素质指标、9项技术指标和8项心理智力指标,对我国32名武英级运动员和39名一级运动员进行测量。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将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基础的、有鉴别性的指标,归纳为17个因子,并以此确定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探索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并以现役国家队运动员为参照值,建立我国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此模型将为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训练的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19.
帆船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俊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607-609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帆船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对帆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机理、训练中的表现及如何消除心理疲劳进行了全面的探析,旨在找出一些更合适消除帆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方法,以便帮助教练员深入的了解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知识,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消除帆船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