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联系生活,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美丽的大自然有许多天然音乐家,他们演奏的乐曲令人陶醉.仔细听,猜猜是哪位音乐家的杰作? (播放泉水声音) 生:泉水. 师:你们见过泉水吗?在你的印象中泉水是什么样子的? 生:泉水是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水,喝起来感觉有点甜. 生:泉水的声音很清脆,我喜欢泉水美妙的歌声. 师:确实,那丁冬丁冬的歌声,好像就是一首欢乐的乐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泉水》一课."泉"是这一课要会写的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吧!"泉"上边的"白"写得要小,"水"字的竖钩在横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师范写)一起读一读!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声音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乐学欲望,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板书课题时,随机指导要写的生字,分散识写,降低难度.  相似文献   

2.
历岗 《小学语文》2008,(12):56-56
问: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要求书写的“帆”字的最后一笔,从课本的字体看像是横斜钩,但写字教材的书写示范又像横折弯钩。请问:“帆”字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应当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对于"泉香而酒洌"的文意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代表性的主要有三说:一是照语序直译说,如新课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泉水甜酒水清";二是互文见义说,如《语文学刊》2001年第4期所载束荣柱之《互文见义例析》,译为"泉水和酒味香甜,泉色和酒色清冽。";三是倒文说或交错说,如钱伯城主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往往需要在关键点进行"架桥设梯"。将结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这节课主要论述什么是脚手架;搭建脚手架的策略;搭建有效脚手架的注意点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教学任务分析《杠杆的平衡》一课取材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研究》,原教材内容包括三部分:记录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杠杆尺的状态;给常用的杠杆工具分类。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学习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教材的思路,并不适应学生。比如说,第一部分活动——在杠杆左边的第二孔上挂上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的右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孔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这个活动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简单。而第二部分活动——改变钩码的位置和…  相似文献   

6.
<正>同学们先看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字: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2.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3课《画杨桃》上面句子中带点的字“看”是一个多音字,在上面句子中读“kàn”,意思是用眼睛感受外界事物。在《画杨桃》这篇课文中,有好几个句子中都含有“看(kàn)”这个字。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设计理念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就在一个"送"字上,因为同是送别,心情自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送别的背景不一样,心情又会有所不同。以此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1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新笔画“竖钩”。2.理解量词“群、堆、颗”的意思,积累并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相似文献   

9.
适用范围: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中"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并适合在两节美术连堂课中适用。 选择课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二册《漂亮的瓶子》、《童话城堡》,二年级第三册《大树的故事》。 内容分析: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材的"造型·表现"课是儿童学习美术的最基础的学习活动,所接触的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是一节二、四年级语文同科目复式课,二年级第24课《葡萄沟》第一教时,进行字词教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四年级第20课《蛇与庄稼》第二教时,进行讲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相似文献   

11.
笔者遵循课标有关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努力发掘教材写作资源,让学生以"一句话"练笔来积累、运用语言,使学生爱写、自由地写,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一、围绕一大主题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开发出学生课堂练笔的资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秋天。在《识字1》里,学生积累了一些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第1课《秋天的图画》中学生又积累了描写秋天的优美的语句;在第4课中,还欣赏了古人笔下的秋天。在课上,我这样引导: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一次抱母亲》。伸出右手跟老师写课题。(师半蹲着、倾斜着身子,边写边述)这个"抱"要注意右边的写法,横折钩要小,因为下面还有竖弯钩,要为它留出位置。"母"字  相似文献   

13.
在《最大的书》(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一课中,当川川去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就问:叔叔,您在看什么?我在看‘书’呢!这里的书字为什么要加个引号呢?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3.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选题说明】《学习"成、咸"》一课,是小学书法三年级下册中的基本笔画练习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斜钩"的笔法,学习带有"斜钩"笔画的"成、咸"两字,并理解、把握其结构和特征。遵循书法学习的规律,以笔画为依托,以笔法为核心,进行科学训练,从观察到比较,了解"欧、柳、颜"三家书体"斜钩"的区别,并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斜钩"的书写技巧,通过练习体会笔法,使学生循序渐进提高临摹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语文味?课堂中如何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前不久,与同事共同研讨了一节公开课《珍珠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颇有感触. 《珍珠泉》描写了云南一道奇特的风光,泉水有清、深、绿的特点,而重点介绍了泉水冒泡泡的奇观.教学时就以此奇观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 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第22课《云房子》.举起小手,和老师一同来写课题."房"是这一课的生字,先写一个户字头,再写一个"方",注意,把横拉长,写完横折钩再写撇. (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还学写了生字,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出示生字卡片)这都是本课中难写的字,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仔细、记清楚,一会儿我们就来默一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三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框"和一个笔画"卧钩"。扩展学习本课以外的有关汉字,扩大知识面。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背景】阅读教学中要渗透识字写字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进入第二、三学段后要逐步将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字义的推敲与揣摩上,而将认读字音、分析字形的权力交还给学生,并逐步提升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与水平。【案例题旨】在课标引领下,选择了六年级第十一册第22课《古诗两首》,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是词串形式的识字课文。课文中"球"字排在绿线内,是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复习时拿卡片随时抽查,班里学生都认识,效果不错。然而,当学到第9课《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时,学到了"求"字,问题出现了。"求"是要求会写的字。考虑到学生在认读"球"时没问题,书写"求"我便只强调了如何写才美观。课后收起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