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编写"导学案"要充分"吃透"教材,"灵活"使用教材,要学会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领者""倾听者""帮助者"。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大多数教师一直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和依据,教师应把教材和教参奉为圣旨,教学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教参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本人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大多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缺乏人文精神。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改革的宗旨就是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观要求教师转换教材的呈现方式,从学生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粗浅看法和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来源和根据,但不是唯一标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数学知识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激活教材的知识,发掘教材的最大价值,真正体现"用教材教",实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目标.本文提出了有效性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方法:一是要依靠课标,立足课本;二是要整体把握,全局关注;三是要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4.
生活适应部编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也为学生学习生活知识、习得生活技能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扎实"双基教学",又要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智障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此并不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开发"校本教材",但对每个教师而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应该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的重要依据。现行教师用书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大胆创新使用好教材,开发和利用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不变的资源,也是教师使用、学生学习的知识载体。不同地区学生的知识水平、见识广度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选择教学资源时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知识水平结合学生和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教材文本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8.
<正>文本有着自身较为科学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使用教材上,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能"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科学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一、微风起兮水增波"教师的工作基本上属于表演业,他要用戏剧和故事说演的方式,将知识和智能呈现出来。这种工作,要有很多时间做预备,做锻炼。教学的现场乃是开花结果的现场,许多辛苦都是在教室外面经历的。"(英罗素语)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综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很多题目都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解读教材,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用"活"教材.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一题多变和反思的研究,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学要"重视同实际生活间的关联"。"重视同实际生活间的关联"生物教学观念具备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本质就是促使生物教学向生活化发展。1情境生活化情境设置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情境生活化,教师要深入地发掘教材,找到知识和生活的融合点。另外,教师要注重简化教材中的知识点。高中阶段生物学教材内有许多知识点,教师只有学会精简、注重重难点知识,才能给知识生活化情境留够充足的时间。例如,在进行"蛋白质"教学时,教师就可使用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合理科学地实现用教材教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利用教材作为媒体.让学生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一理念既赋予教师权力,也强调了义务——依据课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活用教材,就要对潜心研读文本,并深入思考,全面内化,方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细分每课知识,有效地进行分割与整合如果把一节数学课比作一道盛宴,那么这节课的知识点就犹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作为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更要注重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和二度开发,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要引导学生与教材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4.
<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而不是教有关英语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由此可见,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文本再构,是减负增效、建立高效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文本再构是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过程。针对文本再构朱浦老师提出了TCLLU原则即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控制方式以及课堂常规经验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更新观念,在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教材处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1.备课由过去的"筹备者"转变为"设计者"。在新的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已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智能的开发者、学生成才的引路人,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设计学生学习方式、指导方法和能力养成的手段与环境。内容的设计要凭借教材,又要发展于教材,为完成教学目标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教师和教材是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而教材是教与学的中介。当今知识更新迅速,教材不等于教科书,因此教师要加快学习速度,树立"大教材"观,进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理论及创新教学的有关策略,通过发挥主题探究,充分利用生活知识、科学实验,以丰富多彩、形象逼真、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课堂情境创设入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中要“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和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光汉 《甘肃教育》2014,(22):59-59
正一、整合教材资源,全面解读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资源,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但它并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资源,使其为教学服务。例如,现在许多学校使用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课本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少,而且也很简单,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了就可以了,而是要以课本为"原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  相似文献   

20.
通常情况下,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教材虽然具有标准性和规范性等优点,但这种规范性往往也会约束老师的创造性,导致老师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全面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自主性,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么,如何自主地驾驭教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