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一、教学本质分析中的盲区 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关于“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多种颇有影响的观点和学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多重本质说、认识——实践说。除此以外,还有情知说、适应发展说、审美过程说、学习说、教师实践说、交往说、关联说等等。以上诸论均有其一定合理性和局限性,有学者就曾撰文专门对此进行评述。透视以上诸论,不难看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长久以来主要源于哲学和心理学。而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说,一种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教学理论至少应有三种学科基础,即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这三种学科基础实际上分别反映着教学活动的哲学层面、心理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我国教学本质研究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十年教学本质研究回顾1.对教学本质的多视角探索有关教学本质的认识,历来颇多歧见。除认识说、发展说、传递说、学习说、实践说、多质说等诸观点之外,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又陆续有一些新的观点出现。(1)交往说。国内学者较早明确提出该观点的是李政涛先生,他通过对“  相似文献   

3.
深入探讨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与规律,是构建物理教学论的基础性工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成熟的物理教学过程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物理教学论。本文拟就当前我国物理教学理论界关于物理教学过程本质与特点的研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诈些思考。一、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落后于教学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对于一般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理论界长期以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提出的观点有“特殊认识说”、“认识一发展说”、“认识一实践说”、“多重本质说”、“发展说”、“情知说”、“审美过程说”、“教师实…  相似文献   

4.
教学本质追问:辩护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握教学本质,就是对教学是什么进行追问。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内的教学理论界在教学本质研究中提出了多种较为典型的观点,即“认识说、发展说、层次说、类型说、传递说、学习说、统一说、实践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价值增值说”等①。在“教学是什么”的问题上,我们已经提出了若干种观点,但是彼此之间无法相互说服,无法达成一致。“人们事实上依然在各不相同的教学认识前提下,进行着各自的教学论研究,彼此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沟通。”这种局面让人觉得无法收拾,甚至厌倦。于是有研究者提出,倘若我们无法追问教学是什么,就应该放…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教学论学者教学要素诸说的阐释为中心,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学论学者的学术自觉这一命题。认为教学要素诸说的提出,是教学论学者学术探索自觉的结果,它既反映了学者们对要素概念、教学本质、教学过程、教学阶段等的不同体认,也隐含着学者们对自我存在方式的一种学术建构,它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教学要素说命题的提出与发展,是中国教学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它对中国教学论理论发展的理论承诺具有合法性,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教学论发展的时代诉求,对中国教学论理论发展的困境进行了破解。教学要素诸说对教学论研究观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由对早期及以后教学要素诸说继承与借鉴而来的,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之上的李秉德先生的七要素说就具有了意识自觉与观念突破这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的本体论问题,确认教学本质的科学内涵,有益于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然而,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历来众说纷纭。文章运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特殊认识说""实践说""交往说"三种教学本质观。首先,对三种观点进行了纵向分析,然后分别从立论根据、具体分歧点和联系三个角度对三种教学本质观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比研究,说明教学本质的研究应该多纬度探索、开放融合、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7.
<正>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是教学论中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国内外的教学论专家因角度不同而对这一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⑴认识发展说。这一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  相似文献   

8.
课程本质研究及其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课程本质认识的演变 课程本质规定着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而常常被认为是“课程论的中心和基调”。课程本质说到底乃是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因为人们一般是通过定义来揭示或表征本质的。但是,课程究竟是什么,不同的课程学者有不同的解答。可以说,有多少个课程学者,也就有多少个课程定义。我国教育学界对课程本质的认识,不仅受到我国古代典籍中“课程”词义的影响,而且也深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多元课程本质观的一定影响。尽管如此,透过改革开放20年课程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我们依然深深地感受到课程内涵的不断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两种教学本质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关注不同的教学本质的层面,提出了许多观点不同的教学本质观理论,比如认识说、发展说、实践说、关联说、学习说、多重本质说、交往说等。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各种理论学说在不断碰撞和论争中自我完善,并一同促进教学本质理论研究走向理性发展,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活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就其中两种理论的分歧进行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究竟应当处于何种地位 ?发挥什么作用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这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所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现在基本完成了由“学生客体论”到“儿童中心论”再到“学生客体—主体论”又到“学生主体论”的认识演变。“学生主体论”是近年来受教育人本论思潮的影响 ,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观点。它不仅肯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主体 ,而且还进一步肯定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如果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来审视这一观点 ,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把它放在具有特…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视“注入——接受”为填鸭式教学,视“启发——发现”为启发式教学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笔者欲将二者与有意义学习理论联系起来,略陈浅见。 从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以来,认为教学的实质是教的观点在西方教学论中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这是西方教学理论的两大流派之一。持这一观点的教育者认为教学论实质就是“教授学”。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注入——接受”式教学在西方奴隶制社会和中世纪时期盛行,至今其影响还普遍存在于西方教学之中。 中国的情形也有相似之处。自春秋时期孔子倡导“叩竭法”开始,教学活动就一直遵循着“学本师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论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教学论理论脱离实际,往往比较空泛,笼统。深入认识这个问题,对认识教学论学科的作用和解决教学论学科的发展问题是很有益处的。 (一)理论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受理论指导,这是其统一的一面。但理论、实践又是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者对于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屡有争议,尚无定论。但一般倾向于“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首先是科学其次是艺术”的观点。显然,重教学的科学一面,轻教学的艺术一面。可以说对于教学的科学性,我国学者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这是勿庸置疑的。因为迄今为止的教学论史主要是一部教学论逐步科学化的历史,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教学最终是可以全面科学化的。而教学的艺术性近乎一个“古老孕育而又不幸难产”的课题。本文拟对教学可以全面科学化的观点表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近 20年的教学过程本质讨论中,有论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并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实践分析。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交往说、实践说 (含教师实践说和学生实践说 )、知情统一说、多本质说、层次类型说、价值增值说、创造性本质说、审美过程说、关联说、学习说、传递说等。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理论界展开的对教学过程本质的探讨,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全面认识,对教学实践走向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起到了多元化的理论指导作用。但由于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片面和追求统…  相似文献   

15.
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是音乐的本质,对音乐的本质认识中外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本文试就音乐本体和社会职能两个层面探讨音乐的本质,对“声无哀乐论”和“自律论”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也谈教学的本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孙国友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最重要的问题。对它的认识正确与否,关系到科学教学理论的构建和科学教学实践体系的确立。对于这个问题,正如有的同志说的那样,“在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少的论述”[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对教...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学过程论□段作章一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教育理论界见仁见智。迄今为止,有代表性的教学过程本质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特殊认识过程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它不同于一般认识,有其特殊性。它是在特定的认识主体(学生)参与下...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教育本质问题时,教育理论界提出了诸多的观点。它们依次是“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折衷多质说”、“特殊范畴说”。以上这些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教育的本质,并推动了教育理论界对“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深化和发展,但这些观点尚存在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关于"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多种颇有影响的观点和学说.  相似文献   

20.
教学活动是人类作为一个有文化的物种为着世代延续而形成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学生在其中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古往今来,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教学观,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本质问题至今仍有争论。传统派教学论把教学看成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片面地从教的方面来解释教学活动的本质。我国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