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可奉告”在四川省遭遇红灯。前些日子,该省对59位省直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和21个市州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发言人行为进行了规范,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编写的《 四川省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对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日常交往礼节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其中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要说“无可奉告”,不要说“ 对不起”、“这件事尚未证明”,不要不负责任等,还明确规定:“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新闻发言人”在时下是个很时髦的词语,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被推广,甚至许多乡镇也群…  相似文献   

2.
周易 《新闻知识》2003,(11):48-48
写好人物新闻,是新闻短下来、精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人物消息是近年来被许多媒体忽视的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出有影响的人物消息?笔者认为要过“四关”。 “体裁关”——同一新闻题材,能用人物消息处理,一定不要拉扯成人物通讯。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一些记者有这样的误区,即同一个新闻题材,认为写通讯块头大,分量重。写消息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3.
策划的基本含义为“计划、打算”。策划运用于新闻,是根据新闻规律,对新闻报道运作的各个环节,即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所作的具体、细致的设计,旨在优化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张建伟曾说过,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要试图去寻找什么重要新闻,而要努力使新闻重要起来。”策划就是一个使新闻重要起来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闻改革创新、摈弃新闻“八股”,绝不是连最基本的规范也不要了.  相似文献   

5.
报界新闻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谈新闻舆论工作的“要”与“不要”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9月1日在部分新闻单位总编辑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并把握工作中的“要”与“不要”。1、要正确宣传,不要错误引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必须准确。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宣传十五大精神必须要吃透精神,全面领会,正确宣传。切不可一知半解,以偏概全,进行误导。新闻宣传已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如有的报纸对某地在国企改革中提出的“突出‘卖’字,搞好‘股’字,推动‘私’字”等思路大加赞赏;有的报纸不恰当地宣传某地政府在企业改革中提出“要在本县建立非公  相似文献   

6.
不要混淆新闻与公关的界限──也谈“新闻策划”四川联合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天策在笔者看来,“新闻策划”术语所包涵的不同“说法”和“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其一是指“新闻事件策划”。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新闻策划”概念的主要是公关界。起初,公关界流行的说...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新闻”,是专指消息而言。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胡乔木同志在《人人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他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胡乔木同志说的“新闻”,即是消息。可见,消息在发挥新闻作用方面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研究消息的写作、把消息写得引人人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毋庸讳言,眼下报纸上的消息大多写得不理想,模式化严重,陈言套语多,“新闻腔”颇足。不改变这种状况,就很难充分发挥新闻的宣传使用。  相似文献   

8.
报载,近期召开的全国省报总编辑会议提出要“自我解放”,不要“自立菩萨自拜佛”。说得好,新闻单位是到了放手大胆改革新闻报道的时候了!说心里话,老百姓对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不那么满意的。“我们要看的,你们不报道,我们不要看的,你们拚命报道。”——《安徽日报》概括的这两句话值得引起重视。其原因自然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改变这种状况,固然,上级领导要“开明”点,放手点,丢掉那么一种迷信:自己什么都懂,不具体干预,似乎报纸就办不好。应多多发挥下面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新闻单位要大胆创新,不要再去“自  相似文献   

9.
报刊披露,新华社记者李锦因为违背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弄虚作假,被撤销掉《不要忘记他们》组照所获得的1987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金牌奖,建立在假照片基础上的论文所获得的“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个人所获得的“十佳摄影记者”称号也被撤销。《不要忘记他们》是一组反映大别山区情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称为“小夫妻”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易碎品。”人们常常这样说。“新闻评论大多也是易碎品。”一位对新闻评论颇有研究的同志这样说。读了一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新闻评论,我颇有同感,其中绝大多数的确与年俱老了,但是也有少量作品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破碎”;相反,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仍葆有生命力。《不要害怕反对的意见》就是这样一篇佳作。《不要害怕反对的意见》是1956年10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距今整整三十年了。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新闻界关于“卖点新闻”的话题被越来越多地谈论和涉及,各类新闻媒体为争夺受众也越来越多地强调“卖点新闻”,以致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混乱状况。尽管新闻管理部门一再告诫传媒不要一味追求“卖点新闻”,但对于有关“卖点新闻”的诸多方面并没有作出详细的界定,新闻研究领域对此也缺乏系统的论述,那么,什么是“卖点新闻”?“卖点新闻”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区分好坏“卖点新闻”的标准是什么?“卖点新闻”对媒体格局的影响如何?本文试就这些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条好的新闻标题,既能揭示新闻的主旨,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意义,又能使新闻作品大为生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标题的制作还是一种艺术,好的标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标题引人看,新闻活一半”,的确如此。“双手提水”真功夫失去实用价值少林寺将结束千年缺水史河南日报这条标題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质朴自然,而又富于强烈的时代感。“双手提水”是少林武术的基本功,标题由其引出少林寺用上了自来水这一新闻事实,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又耐人寻味。“文化愚公”李公涛感动“上帝”翰园碑林征集到千帧墨宝  相似文献   

13.
记者这碗饭究竟怎么吃?记者应具备什么素质?新闻学上的闸述甚详,新闻圈里的议论亦颇多。笔者不揣浅陋,试以“全天候”统之。一日“不舍昼夜”。记者这职业,工作绝非每天8小时所能“了得”。“不舍昼夜”不但是新闻界应提倡的一种精神,也是记者这职业的性质本身所决定的一种工作方式。你说工作时间是8小时,下班路上碰到的新闻,8小时以外听到的新闻,要不要采,要不要写呢?当然要采,要写。  相似文献   

14.
从2011年开始,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转、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一篇篇深入反映基层生活、体现党的优良作风、凸显活泼质朴文风的新闻稿件跃然媒体。  相似文献   

15.
一、制定刊发社会新闻的规 章制度 本报刊发社会新闻有“五不要”和“一版五不上”之规定。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新”在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国际在线总编辑马为公建议不要太过人为地去划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势,传统媒体不仅没有失去优势,而且优势依存。普通网站没有新闻发布权,所有通过新媒体手段传播的新闻信息,都是由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因此传统媒体是新媒体重要的新闻信息源,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评论真实谈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那么,就当前社会上之问题发表意见的新闻评论,要不要真实? 新闻评论也要讲真实性。笔者认为,真实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它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兴衰成败。新闻描述事实,必须忠于事实;评论剖析事实,也必须合于事实。 新闻评论是论说文,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于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思想。这种统一,即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统一。新闻评论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具有五重含义。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应具备“五真”,即“靶真”、“理真”、“情真”、“事真”、“述真”。 一曰:靶真”。 评论皆有“靶”。“靶”是新闻评论所针对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复旦大学新闻系在本学期开设了“新闻学专题讲座”课程,作为反右派斗争、整风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徹底肃清右派分子王中的反动新闻理论对该系师生的影响,破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立无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新闻专题”第一讲“新闻战线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已于10月19日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同志就这一题目作了报告。石西民同志在报告中着重分析了我们和新闻界右派分子的主要分歧表现在三方面:(一)对报纸本身的看法——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还是所谓“社会需要的产物”?(二)报纸要不要党的领导?(三)我国有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9.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当了三年的人民日报新闻函授部的指导教师,看了许多通讯员写的消息,发现用词上存在着不少共同的问题。现在集中讲讲,也许对大家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有所帮助。1,不要用“我县”、“我局”等第一人称。写消息时,不要把自己看作是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一员,而是在暂时履行记者的职责,即站在局外报道所发生的事实。所以,消息必须用第三人称。这种意识的转变很重要。会促使你从记者的角度衡量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价值。有少量的通讯,用第一人称写可以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