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世纪70年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了吞并琉球的计划,正在为伊犁问题与俄国交涉的清政府,由于自身实力偏弱等因素,欲保全自己的宗主国地位,故推出了延宕外交,以期等待时机予以解决。但由于此后清政府周边问题不断,无暇顾及琉球问题,日本最终吞并琉球,这一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向外扩张的野心,同时让晚清政府对日本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也是中国宗主权开始丧失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谢俊美 《红领巾》2005,(4):14-16,84
日本吞并朝鲜、对中国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经历了一个野蛮、狂暴的征服过程,充满了欺骗和血腥,激起了朝鲜、台湾人民的坚决反抗.征韩、征台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两个有密切联系的具体步骤.对韩国的征服和对中国台湾的占领,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气焰,也为日本积极筹划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提供了战略物资基地和兵员库.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所谓大陆政策是以征服中国为核心的侵略扩张政策。它曾给亚洲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了解这一政策的形成及其破产过程,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是大有裨益的。日本的大陆政策,包括后来的所谓海洋政策,可以概括为征服中国、称霸世界四部曲:即第一期吞并琉球和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合并朝鲜作“渡满桥梁”;第三期夺取中国东北并进一步征服全中国;第四期征服东南亚和南洋各国,进而称霸世界。“唯欲征  相似文献   

4.
《马关条约》曾规定朝鲜为“自主之国”,但战后十四年,日本就吞并了朝鲜。条约规定日本勒索中国银2亿库平两,日本则通过所谓库平需实足色、银镑兑换比价、驻军等手法,又多向中国勒索8350万两(含“赎辽费”在内)。日本强占台湾五十年,给台湾带来的不是“东洋文化”,而是暴虐统治和疯狂屠杀,日本殖民侵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5.
自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与琉球建立正式邦交关系起,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今为日本冲绳县)为日本吞并止,在长达500余年间,中国儒家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传入琉球.在推动儒学在琉球的传播过程中,华裔儒学大师程顺则无疑是起了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作用.他毕生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弘扬儒家文化,对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琉球国社会的发展,依然一成不变,遵循过去的老路,未能及时调整对外的政策,终究在外敌入侵的面前,在失去强大的政治依附力量的劣势下,为日本所吞并。文章从明治维新的冲击、强制推行置县处分、琉球复兴运动的挫折、日本对琉球的控制等4个历史事件来考证近代日本吞并琉球的过程,对近代琉球国的灭亡做出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18 79年日本吞并琉球 ,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次边疆危机的开始。然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看 ,琉球的主权及前途地位问题皆属未曾了结之案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琉球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中国士大夫在中琉交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士大夫册封琉球,精心培养琉球来华之留学生,并在日本吞并琉球的事件中各抒己见,商议对策等。明清士大夫与琉球的交往,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与琉球的外交关系,反映了明清中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9.
日本吞并琉球与中日关于琉案的交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次边疆危机的开始。然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看,琉球的主权及前途地位问题皆属未曾了结之案。  相似文献   

10.
琉球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自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遣使至琉球及琉球中山王察度于同年派其弟奉表入贡中国,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止,凡五百余年,中国与琉球有着极为密切的交往。中国文化对琉球社会很有影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与琉球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有赖于中国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琉球王国在十五世纪时成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以此王国进入了繁盛的时代。邻国日本对此觊觎良久,其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向琉球渗透,最终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把琉球置于控制范围之内。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进一步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治初期,日本的军队还十分弱小。但日本为了建立自己在东亚的霸权,并跻身于列强,很快就出现了对外扩张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在琉球、台湾和朝鲜等问题上,与东亚传统大国——中国不断发生摩擦。最终,以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为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对清备战的道路。此后的10余年间,日本的强军过程以海军扩张为重心,而陆军也向当时的强国德国学习。最终在1890年前,日军实现了由对内守备型向对外进攻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朝鲜族教育权的侵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期以来 ,从朝鲜移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日益增多。日本出于侵略中国的需要 ,对移入中国的朝鲜族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中日矛盾空前激烈的情况下 ,中国东北军阀竟也对朝鲜族教育采取了一些限制、同化 ,甚至取缔的措施。朝鲜族教育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又艰难的境地中发展起来的 ,主办者坚持反日 ,积极与东北地方政府沟通 ,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 ,为朝鲜独立运动及中国革命培养了后备人才 ,也为发扬朝鲜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与抗战时期。有一位日本人中国通名叫长野朗。他写了许多介绍当时的中国、评论中日之间各种问题的论著。在他的对华观中不乏一些良好的思想要素,但其中日问题观却蕴涵了许多不健康的思想因素。譬如,在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中英美合作、以及中日合作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的偏见与荒谬之处。文中仅就其中的中国抵制日货问题,以长野朗的“反对抵制日货论”为中心议题,来详细分析其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5.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的向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从朝鲜向东北排出过剩人口开发水田,把东北作为其军事和粮食基地,建设"农业国防",借助朝鲜人扩大其在东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6.
Rice stripe virus (RSV) is the type member of the genus Tenuivirus. RSV is known to have four segmented, single-stranded RNA molecules and causes rice stripe disease in the rice field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Based on the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s of the determined 6 RSV isolates (from Yunnan, Jiangsu, Zhejiang, and Liaoning Provinces, China) and 27 other RSV isolates (from Yunnan, Jiangsu, Anhui, He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s of China, also Japan and Korea) downloaded from GenBank, we provided a genotyping profile of RSV field isolates and describe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RSV. All RSV isolates, except isolate CX,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ubtypes, one including 6 isolates from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other including 26 isolat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which were referred to as subtype II and subtype I, respectively. The amino acid distances between subtypes range from 0.053 to 0.085. RSV isolate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genetically differentiated from other part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and showed infrequent gene flow. The RSV populations collected from other part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were only composed of subtype I and showed very low genetic diversity. We speculated that isolate CX may be the result of recombination of isolates from two subtypes. Two potential recombination events were detected in RNA4 of isolate CX.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我国台湾、韩国、日本高校1978—2007年发表的SSCI论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我国大陆高校SSCI论文发表有如下特征:论文数量逐年上升;高校SSCI论文发表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研究还发现,我国大陆、我国台湾、韩国、日本高校SSCI论文高产的大学基本都是重点建设的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8.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临危受命,主政东北。面对日本的威胁,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同时,采取巧妙措施应对日本:与日本进行铁路问题的谈判时,他采取拖延或推托的政策;采取"非暴力"的方式,从行政、经济等方面来打压日本;秘密支持床次组阁,以期在未来改善中日关系。张学良的对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战后以来韩国对日外交经历了几次大抉择,如今韩国正面临对日本外交的新抉择。面对久拖不解的朝核问题和朝鲜的威胁等因素,韩日暂时搁置其矛盾在军事上谋求新的合作,并使美日韩同盟更趋紧密。不过,由于韩日军事走近会牵动韩国民众的敏感神经,同时又给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复杂的不利的因素,因此,韩日安全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是历史和现实矛盾相纠结的重要地区之一。无论是中国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日美同盟、韩美同盟的存在,朝核问题的反复,还是当今的一些突发性事件等都给东北亚安全合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此,中国必须进行身份建构,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并通过积极的互动实践促进朝核问题的顺利解决,增强东北亚各国对中国的认同,为东北亚安全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从两个方面(角色身份、集体身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的身份进行建构,以促进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