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1.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初步学习根据形状、颜色进行正确的配对与分类。 2.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小篮子,内有红、黄、绿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片若干。 2.贴有标记的大塑料盘6只(其中3只贴有红、黄、绿色块,另3只贴有用黑笔勾画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教师示范用的黄色正方形标记牌1张,绿色三角形标记牌1张。 3.玩具小兔、小狗、小熊各1  相似文献   

2.
引导幼儿认识事物的特征,告诉孩子正确的概念是幼儿教师教学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教师往往忽视幼儿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方法,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教法,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以后的学习。如通过动手操作、拼图游戏等方法指导幼儿认识平面图形时,有位教师让幼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叠成长方形、三角形。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所限,大多数孩子对折成两个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于是教师作出结论:一个正方形可以分为两个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这样的结论,表面上看没有错误,但实际上却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受到限制,容易得出片面…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平均分”概念(片段)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学生同桌合作分纸片。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们俩是怎样分信封里的纸片的?生1:我们两人把所有纸片平均分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纸片,二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剩下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人又得到一张三角形纸片。生2:我们两人每人两张正方形纸片,一张三角形纸片,一张圆形纸片。剩下的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让给了同桌。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幼儿正确说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根据各种几何形体的明显特征进行分类。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概括能力。二、教学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找、画、说、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2.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在拼图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教学难点: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每小组各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建立“平均分”概念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 (学生同桌合作分纸片) 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信封里纸片的? 生1:我们把所有纸片平均分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剩下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两个三角形.每人又得到一张三角形纸片。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的: 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类能力。活动准备: 1.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下面的几何图形:(?)(?)(?) 图一图二图三2.幼儿每人一把剪刀、一张正方形纸,每人一份剪好的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各若干个)。3.教师用的几何图形一套(七种)。活动过程: 一、几何形娃娃过生日教师先后出示正方形、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请幼儿个别回答)  相似文献   

8.
正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该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2.乐意探索,大胆与同伴交流观察、操作的结果。3.积极利用该特性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幼儿搜集的三角形实物(三角尺、红领巾);积塑玩具拼成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若干;大记录表一张,黑色记号笔一支;书、塑料片、纸片、小木棍若干;照相机的三脚架、自行车、相框、黑板、台历等生活中运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实物;双面胶、篓子若干。图形操作记录表一张:  相似文献   

9.
小班计算教学中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内容,往常总是以上课的形式分别进行教学。这次我将认识这三种几何形体揉合在一起,安排在一个主题性的半日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游戏等活动进行综合教学。我认为这样的主题活动形式适合小班幼儿能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系统练习,也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接受和巩固。活动要求: 1.通过认识、操作、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掌握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学习区分三种几何图形。2.初步能按简单规律排列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标 1、会进行图形折叠、分割、拼摆,辨认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及其相互关系,发展幼儿空间知觉及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五人为一组,每组五张正方形白纸,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解比赛的方法及规则 1、提出任务:玩变图形比赛,看哪组小朋友最  相似文献   

11.
反观目前的科学教育活动,虽然教师能为幼儿的探索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但“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认为正确的答案或观点强加给幼儿,忽视客观事实和幼儿的主动建构。“一个正方形变成了几个长方形”在中班“铺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折、剪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变换图形,并贴在相应的“路洞”(用硬板纸做成)里。操作之后,教师问一幼儿是怎样变图形的,幼儿答:“把正方形变成长方形。”教师接着问:“用几个正方形变成几个长方形?”幼儿说:“用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觉得这一说法违背常理,…  相似文献   

12.
内容和要求1.通过观察、比较,教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掌握这几种图形的主要特征,并相应找出生话中的有关物体。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情况分析教小班幼儿辨认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计算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是:1.几何图形结构的分析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幼儿容易失去兴趣。2.用比较的方法分辨出两种图形的外形差别,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复杂、困难的。实践研究表明,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不仅可用视觉感知,同时也可通过触觉(手摸)并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正听指令摆图形玩法:1.为游戏准备一个棋盘。此游戏是在幼儿初步建立行、列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开始游戏时,请家长先让幼儿站在某个角度指出棋盘上行、列的位置。2.让幼儿自己选择家里一些方便使用的、大小类似一角硬币的物件5-10个(图1),听家长发出指令。3.家长可发出如下指令,如:(1)请选择某一图形,放在第几行、第几列,反复玩。(2)请把正方形摆在三角形左边,请把圆形摆在长方形右边。(3)请用正方形拼出三角形,请用圆形拼出正方形,请用长方形摆出数字7等。  相似文献   

14.
教案教学要求: 大组:初步懂得将一个实物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学会把一个物体二等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小组:学会搓、压成圆而光滑的饼。初步学会在饼上印花,培养幼儿操作能力。教学准备: 1.红、绿圆形纸三张,正方形、长方形二等分分解示意图各四幅。2.若干只盒子(与幼儿数同。大组盒内有两根等长的毛线,若干长方形、正方形纸,小刀、剪  相似文献   

15.
目的: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准备:1.较大、较厚的纸制成的一条“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土坑”(如图一),将镂刻下来的图形贴上色纸即成彩色的“石块”(其中将个别○、□两等分)。2.小狗头饰一个。过程:一、观看情境表演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幼儿学得生动活泼,我在计算课中常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其形式如下: (一)摆游戏棒每桌分发游戏棒若干,让幼儿用四根游戏棒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五根游戏棒拼成两个三角形,用六根游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七根游戏棒拼成两个正方形。(二)折纸分给每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幼儿对折成两个三角形,也可折成两个长方形。用同样方法,折成四个三角形或四个正方形。(三)玩七巧板用彩色吹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懂得什么是等分;知道一个图形等分后,原图形比每一份都大,每一份比原图形都小,等分的两份一样大,都是原图形的一半;掌握二等分图形的不同分法,发展幼儿的思维、想像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 用纸剪成一样大的圆形、正方形各2个、长方形4个及彩笔一支、剪刀一把。幼儿和教师各一份。教师还准备大圆形、三角形(等腰或等边的)、五角星、扇形、梅花形、六边形(等边的)等各一个。教学过程: 一、比较三个圆形(其中两个一样大)的大小,复习和强化“大”、“小”、“一样大”的概念。二、设置情景,讲清什么是等分1.提出等分问题:“奶奶给小华一个大苹果,正好  相似文献   

18.
巧分三角形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1张正方形纸上画1个三角形,最多可以把这张正方形纸分成多少块吗?分别画2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最多可以把这张正方形纸分成多少块呢?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幼儿正确说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根据各种几何形体的明显特征进行分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概括能力。二、教学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梯形、椭圆形)以及娃娃头、熊猫头、机器人、轮船的贴绒教具。 2.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的教具放在碗里。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东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核心目标:1.在游戏情景中练习有目的地撕纸,锻炼手指动作的灵活性。2.大胆想象通过撕与添加的方式表现不同的动物。3.感受撕纸活动带来的创意与快乐。相关目标:通过对不同形状纸的想象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逛动物园的经验。环境准备:1.场地准备:布置成动物园的场景:将树、草坪、池塘、动物图片等贴在地面上,音乐。2.彩色大正方形纸两张(教师用),幼儿人手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