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信仰礼敬佛教、道教诸神及民间俗神外,最主要的是信仰、尊崇其行业祖师神。他们的的宗教生活既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一环,又是唐代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了解唐代下层民众的生活方式、信仰方式,因此对研究唐代社会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祐神是唐宋时期福建造神活动中形成的神明,谢祐神信仰是闽西北客家重要的民间信仰。福建造神活动具有中原汉人移民的民众基础和精神需求,宋代道教和佛教的兴盛以及朝廷尊佛崇道的文化政策也为福建造神运动提供了文化和政治空间,对淫祀的治理和理学的兴起更对民间信仰起指导作用。在造神和民间信仰中也可以看到客家意象文化心理与道象文化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是宋代志怪小说中卷帙最为浩繁的一部,取材广泛,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其中所载徽州故事约三十余条,可窥见徽州地域之民间信仰,并涉及报应、修行、鬼神、汪王、五通、巫术等,反映了这一时期民间信仰驳杂的来源及地域性特点,佛教融入民间生活与信仰世界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萨满昏迷术及其萨满在昏迷状态下“通神”的生理、心理、思维机制,可以说是萨满教研究的制高点。文章从选萨满、传授萨满知识、萨满“通神”三方面讨论了萨满性意识是一种潜意识;又从对萨满所通“神”形象的原型探讨,指出“神”是一种潜意识信息的流露。  相似文献   

5.
论唐代的水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神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植根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自然崇拜。唐代是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风调雨顺是人们最大的愿望,所以唐朝时期水神崇拜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很盛行,主要表现在信仰对象十分广泛,信仰形式多种多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唐代开始,龙王崇拜逐渐兴起和普遍化,这对于中国民间信仰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受生信仰是从宋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民间在烧醮受生钱之时,往往还同时烧醮寄库钱,故而学者大多认为受生即是寄库。但是,寄库钱是向地府冥司预存钱财,以备死后支用,而受生钱则是填还冥司受生阴债,含义并不相同,两者应是并列关系,非等同关系。同时,烧醮寄库钱应是演变自丧葬习俗中"事死如事生"观念与佛教预修观念的结合;而受生钱信仰的出现则与唐代再生故事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可以说,佛教受生说对民间信仰有所吸收的同时,又反过来对民间习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代兴起的兴庆宫五龙神祭祀是五龙信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此,祭祀五龙神被纳入国家正祀之中。祭祀五龙神的祭仪主要以《周礼》中祭群小祀的标准制定,其祭仪和祝文内容反映出了以青龙神为主、其余四神龙为辅的五龙信仰。祀龙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了唐代与"龙"相关的乐舞及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8.
唐代两京地区的观音信仰活动中,尽管救苦型、净土型和杂密型的观音形象各不相同,普渡众生的侧重点不同,但民间对他们的诉求则渐趋一致,观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功利性、兼容性和流变性特点。唐代以后,随着三教合流的完成,佛教的八大门派渐趋衰落,观音信仰也完成了中国化的转变,中国自创的水月观音在民间占据了主流。  相似文献   

9.
民间神信仰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聊斋志异》从民俗的角度对城隍神、伏魔大帝、花神、文运神等民间神信仰进行了描写,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观念。民间神信仰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传承文化,始终在变迁中适应着人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0.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其地狱观念伴随佛经传译和教义的流行而逐渐播布华夏。魏晋以降,外来的地狱信仰与本土固有的冥界思想相互融合,开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狱观念。本文从阎罗地狱信仰在唐代融入中国民众信仰的神谱,阎罗信仰与地藏信仰合流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阎罗地狱信仰在唐代小说中世俗化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认为佛教地狱观念经过中国文化的洗礼在唐代基本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形成了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阎罗地狱信仰,阎罗王也由印度的地狱神演变为中国的“世俗化”的地狱主宰。  相似文献   

11.
吕堃 《天中学刊》2012,27(6):24-27
济公本是南宋临济宗的一名僧人,饮酒逞才,因圆寂火化时出现舍利而被杭州民众认为是高僧,由此开始了济公神化的历程。在宋代杭州浓厚的罗汉信仰氛围下,济公被传说为罗汉。济公传说被不断附会,明中后期小说中济公成为一名异僧,神通与破戒并存。到了清中后期,北京济公故事兴起,济公成为一位市井神侠。在济公形象演变过程中,多种社会力量都参与其中,以他们各自的文化传统改造着这位民间英雄。  相似文献   

12.
屯堡民间信仰来源广泛,是典型的移民文化。首先,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信仰和习俗是其重要来源。其次,屯堡人对祖先的崇拜,尤其是对汪公信仰构成了屯堡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再次,屯堡人受少数民族影响,笃信鬼神,自然神、家族神、傩戏鬼神、五显神等。同时,因其特殊的移民生态,造成了屯堡民间信仰的鬼神崇拜中神灵繁多,是多神信仰。  相似文献   

13.
《夷坚志》中关于宋代皖江地区的故事约百余则,反映了这一时期皖江地区佛教、祠神、道教、灵鬼等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亦可以从中发掘信仰来源以及地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宋代徽州人信奉的神灵名目繁多,既囊括了传统佛、道诸神,亦包括名目众多、带有很强地域色彩的英雄人物崇拜和自然神信仰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民间宗教信仰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徽州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祈求神灵保护、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和愿望。而神灵种类的繁多,又体现了宋代徽州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五通神好淫,有内外两个原因。从内因讲,五通神本属于精怪鬼神,其好淫乃是精怪鬼神好淫本能的沿袭与强化;从外因来讲,对钱财的追求,女性被压抑的身心欲望为五通祟女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唐代紊樊取经之事,在民间流传中,受民间信仰的影响逐渐与志怪接近,将原来非常正统的佛教宣传变成掺杂各咱信仰内容的东西。在唐传奇叙事结构与元杂剧的信仰杂揉的影响了,取经故事逐渐定型,从而形成今本《西游记》的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圣君历史上真有其人,其生活于两宋之交,在唐宋福建民间造神运动中被民众神化.宋代张圣君信仰及其传说一方面文人化的气息非常浓厚,这与文本记载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莫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时透露出张圣君亦巫亦道亦佛的原初信仰特征,这亦与当时福建民间造神运动的方式与民众择神的尺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自唐伊始,民间信仰习俗中就确立了以龙王为主导的海神信仰。宋代,又出现了湄州林氏女飞天的故事,并持续受到历代统治者赐封,成为沿海民众普遍崇奉的妈祖,并取代龙王成为中国海洋信仰的主神。民俗信仰是民众生活的抽象反映,从龙王到妈祖海神信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海洋社会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宋代民间信仰是宋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的民间信仰中渗入糅合了许多外来的佛教因素。这一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其具体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城隍神信仰与唐中后期南方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城市和城隍神信仰都有很大发展,二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也大体相似,这就使得城隍神信仰与城市发展在唐代中后期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中,也可以看到城隍神信仰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