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启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工程极为关键的5年。构建与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将是"十二五"期间体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当前体育事业仍面临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需求与相对薄弱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之间的矛盾、体育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环境和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体育事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体育事业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的改革要以体育强国建设为总目标,进一步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分类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快推进体育事业组织体系的多元化、体育事业发展方式的集约化、体育事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育事业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及体育事业公共管理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的主体是运动项目,而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研究运用体育管理理论,对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进行回顾,总结出符合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对坚持举国体制和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以及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体育改革中,制定运动员、教练员的工资政策,要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要求,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作为工资改革的基本原则。这是由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和优秀运动队特点决定的。建国三十年来,国家对体育系统运动  相似文献   

4.
关于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重要形式,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也渐渐给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文章在举国体制概念综述与研究述评的基础之上,对举国体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通过体育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体育管理体制的多元化、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等思想、制度、物质三个层面的改革保证我国体育体制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时代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事业的稳步迈进,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势头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初期,体育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研究和完善,因此,面对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和人民与日俱增的体育需求,我国体育事业面临着深化改革的重要挑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思想和经济水平的限...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体育:一分为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体育法》确定:我国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部分构成,是为我国体育的三元结构。三者各有其特殊的形成。存在和发展条件,各有其独特的结构、功能、运作机制、运行规律和管理体制。它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合成一个系统或者分离运行。我国体育正在突破竞技一元突出的格局向三元分行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体育发展新阶段的根本特征,重视这个问题对提高认识水平,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是我国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这种"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的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带来了举世瞩目的辉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有体制的弊端也日渐明显。因此,为了保持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化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下我国的体育事业管理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统一包办,体育事业的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划拨。由于政府包办过多,既抑制和阻碍了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各项事业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体育管理体制也开始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1986年原国家体委制定的《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文件。虽然,这个时期的改革从总体上看,并没有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机制,改革仅仅停留在形…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公共产品的发展历程:孙中山三民主义时期,反帝反封建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政府无暇顾及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体育事业的发展缓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实行的是完全国家供给模式,它是部队体育体制的延伸和借鉴前苏联体育管理体制,这一时期体育公共产品的发展为中国进入世界体育强国奠定了基础;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阻碍社会生产力的旧体制,体育公共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值此《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新时期,依据"十一五"规划整理出中国体育公共产品领域的发展目标,以指引体育事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体育社团双重管理体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社团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体育社团管理所采取的双重管理体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已严重制约和束缚了体育社团的发展.改革现有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促进体育社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在我国刚刚开始。我国体育界的理论工作者,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正在思考和研究体育领域中的经济运动规律和影响体育经济效益的经济因素,探索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体育经济效益的途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到现阶段所提出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但是,这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运动竞技是三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各自有自己的发展目标,管理体制和实施方法。这个问题在理论上的概念似乎是解决了,但在实际工作和舆论宣传中常将三者关系含糊、混淆不清,或者笼统看成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研究和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其特点,按其各自的发展规律办事,对改革和完善我国体育事业的各项制度,制定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闻在媒介中有大量的“体育”节目。如,“体育新闻”、“世界体育”、“体育之窗”、  相似文献   

13.
如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发展体育事业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目的和首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一些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其内在矛盾决定的,体育运动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综合系统,它的发展不仅是由其本身固有的矛盾所决定,而且还受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发展的制约。体育运动正是在这众多内外矛盾的相互作用下,呈现出众多的发展规律。探索并正确把握体育运动规律,揭示体育发展的内在机制,对于科学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加速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体育运动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决定的。在体育运动规律系统中,既有根本规律,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换,我国有些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规范和扶持体育行业协会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依据《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精神,通过阐述我国体育行业协会现状,分析我国体育行业出现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加快国家的法制化进程,这一新形势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尽快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各项社会事业的能力。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体育事业发展,也必须尽快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农村地区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是当前推动农村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遵循、体现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又可以突破不利条件的限制。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对农村体育事业的“量变”和“质变”起着必不可少的推动作用,对农村体育事业长远的、全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发展体育事业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目的和首要问题。本对此进行一些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作为国家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对体育事业发展方针和任务认识的基础上,为了建立适应政治、经济体制大环境的体育管理体制,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形成完善发展期、改革开放初期以社会化为特征的改革萌发期、市场经济发展目标确立后以实体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改革活跃期和新形势下改革攻坚期的政府体育行政组织和社会体育组织共同治理四个阶段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体育设置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学、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目前体育设置所处的设置环境,讨论现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认为科学的体育设置应该是全面的、均衡的和动态发展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设置是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