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2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临界估计方法,以股利支付率、Logistic回归值以及公司规模度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以公司股票日收益率的波动性度量其不确定性,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融资约束、不确定性和公司投资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以股利支付率度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融资约束程度加大了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而就Logistic回归值组以及公司规模组而言,融资约束减轻了不确定性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2)以Hansen所研究的临界回归估计方法研究不确定性下融资约束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存在临界效应。这些结果为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制定上市公司投资政策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考察宏观经济波动对于企业R&D投资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的影响,构建了GARCH(1, 1)模型测度宏观经济波动,并以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度量R&D支出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结果发现,宏观经济波动的加大具有强化上市公司R&D融资约束的效果,并且这种效果的强弱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融资约束程度,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加剧了高融资约束样本组即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R&D投入的融资约束;但对低融资约束样本组即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这方面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作奎  武咸云 《科研管理》2017,38(2):101-111
家族企业所有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了家族控制是加剧还是缓解了融资约束。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估计方法,通过分析家族控制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中的作用,研究家族控制、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族控制负向调节作用显著,缓解了融资约束导致的企业投资不足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发现:家族企业不同控制权配置模式对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关系的影响程度不同。这丰富了家族控制及其控制权配置模式在发现市场机会和提升公司价值中扮演的角色,也对当下家族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形成混合所有制,其活力提升的具体表现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9—2013年度中国A股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基于公司治理的融资约束、技术资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1)技术资本配置与公司市场绩效显著正相关,与会计绩效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对技术资本与市场绩效的关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技术资本与会计绩效的关系促进作用不明显。(2)技术资本配置存在融资约束,配置水平依赖于企业的内部现金流的高低。公司治理和融资约束均会影响技术资本配置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3)外部融资方面,企业首选外部股权融资,其次是外部债权融资。公司治理水平影响技术资本配置对外部股权融资额的依赖程度;融资约束程度影响技术资本配置对外部债权融资额的依赖程度。(4)融资约束程度与技术资本配置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影响融资约束对技术资本配置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以2010—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及其拓展模型,基于期限错配视角对产融结合缓解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融结合通过抑制期限错配从而达到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且高度的产融结合对抑制期限错配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显著;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的产融结合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显著,并且这种融资约束的缓解在金融欠发达地区作用更显著。为产融结合缓解融资约束的影响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基于研发投资具有异质性的角度,把研发投资分为探索式创新投资与开发式创新投资,从这两个角度研究企业的融资约束与资金来源问题。实证结果发现:(1)企业存在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进行研发投资的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2)探索式创新企业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大于开发式创新企业,探索式创新企业研发投资引起的融资约束程度高于开发式创新企业。(3)探索式创新企业极其依赖于内源融资,而股权融资也是其必要的补充,但得不到债权资金的支持;开发式创新企业的外源融资是其主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板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对企业RD投资的融资约束与融资渠道依赖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RD投资对现金流存在依赖性和融资约束效应,但是新兴市场板块(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融资约束与主板市场差异并不显著;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内源融资依赖性,内源资金是RD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新兴市场板块企业RD投资的内源融资依赖性弱于主板市场。  相似文献   

8.
以2007~2014年披露了研发支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集团上市公司能更好地利用内部资本市场降低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货币政策的这种作用在民营企业更加显著;紧缩型货币政策下,内部资本市场对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缓解作用显著高于宽松型货币政策,且二者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建立内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利息保障倍数作为分组依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融资约束模型,计算出所有公司的融资约束指数。并用现金-现金流敏感度对所得出的融资指数进行有效性评价。研究发现: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所得出的融资约束指数频数大致呈正态分布符合统计规律。总体来说,融资约束程度与现金-现金流明感度呈正相关关系。但用所得指数作为样本的分组依据,检验高、低融资约束组的现金-现金流明感度的差异时,未找到合适的分组数值。最后,基于此次研究总结现用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兴市场的企业集团为创新研究中分割的制度路径与组织路径提供了融合的基础。通过构建内部现金流和外部股权两种融资约束的测度方法,以集团属性为调节变量,控股股东支持为中介变量,研究了我国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金融危机前后的RD投资问题。研究发现,集团成员企业的RD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而对外部股权融资不敏感;企业的集团属性不会显著改变两种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负向影响,即集团属性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考虑控股股东支持的中介作用后,企业的集团属性使内部现金流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负向影响消失,即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显著存在;而实证结果不支持中介作用与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假设。  相似文献   

11.
在对Myers和Majuf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沪市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外融资顺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公司内部的现金流赤字并不能引起内部融资额的变化,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主要依赖的是外部融资,而非内源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股权融资,这与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郝颖  刘星 《科研管理》2008,29(5):126-137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研究视角,首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及其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不同股权融资结果和融资规模下的公司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资本市场融资条件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对于未取得股权融资的公司,股票市价与企业投资水平不相关。(3)对于取得了股权融资的公司,股票市价与企业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4)股权融资的规模越小,企业投资水平对股票市价的敏感性越高。(5)股权融资的规模越大,内部人控制下的公司投资行为倾向于更大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表现出明显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即中小企业面临显著的融资约束;数字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显著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缓解作用;相较于国有中小企业,普惠金融创新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立足普惠金融创新这一全新视角,为更好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5的样本为对象,使用Hadlock等(2010)的SA指数构建了融资约束虚拟变量,通过递归模型实证研究了融资约束在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研发投资和研发效率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论显示管理层持股与融资约束是高度显著的U型关系,但与创新效率则是高度显著的倒U型关系,融资约束在管理层持股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中显著地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且管理层持股对公司融资约束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局限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本文的研究为明确我国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创新的影响路径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实施股权激励和提高公司创新绩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坤  杨淑娥 《预测》2009,28(6):18-23,70
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公司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倾向于债务融资,扩大其可掌控的资源,以便进行攫取行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公司负债水平与两权分离程度总体上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隐性契约的存在使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兼顾除股东、债权人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文章以我国2001至2005年的仅发行A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隐性契约下上市公司融资政策的选择,得出专用性投资强度与公司资本结构正相关,隐性负债与公司资本结构负相关,因而对公司融资政策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资金约束条件下,企业如何将资金在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结构配置是实务界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资金约束下投资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存在的结构差异,构建专利生产模型分析了融资约束下企业R&D存在的投资结构选择,并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了现金流和研究阶段支出正相关与开发阶段支出呈反"S"型关系,以及和R&D投资结构呈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资金约束条件下,企业如何将资金在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进行结构配置是实务界和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资金约束下投资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存在的结构差异,构建专利生产模型分析了融资约束下企业R&D存在的投资结构选择,并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了现金流和研究阶段支出正相关与开发阶段支出呈反"S"型关系,以及和R&D投资结构呈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创新融资约束是当前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RD投资与内部资金约束角度,忽略了负债融资约束。基于RD异质性角度,本文把RD投资区分为探索式创新投资和常规式创新投资,运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之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RD投资数据和q投资模型,研究发现:探索式创新投资显著地受到负债融资约束,而常规式创新投资对负债融资却不敏感。不同来源的负债对企业的创新投资约束也有差异:银行借款与两种创新投资显著负相关;商业信用和探索式创新投资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常规式创新投资却可能利用商业信用来进行研发活动。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创新融资战略和政府的科技补贴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林红 《软科学》2014,(3):65-68
以2007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从投资视角剖析商业信用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研究商业信用融资与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使用促进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投资支出的增加;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更多,但国有上市公司并没有因此提高商业信用的投资行为,而民营上市公司其商业信用融资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对投资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