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言的组合一般是定法,即遵循语法规范。但是,艺术语言具有对语法的偏离性,它遵循的是活法。它不拘泥于法,而又不违背法。活法就是心法,艺术语言以“心”之活,产生句法之活。它往往破语言的常法,从而中得心源(师心),且外师造化(师自然)。艺术语言打破常式的句法结构与突出情感,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破常法而用活法,创造各种不同的意象来揭示发话主体的心理,它以拟态表现来传达情感。  相似文献   

2.
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如鸟之两翼,一起组成了语言的整体。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各有特点:科学语言是供认识的,艺术语言是供欣赏的;科学语言遵循“定法”,艺术语言寻求“活法”;科学语言“以理造言”,艺术语言“以情造言”;科学语言语义稳定,艺术语言语义多变。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中的"活法"与语法中的"定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有相通之处。语言中的"活法"表现为语法形式上的"活法"和语用层面上的"活法"两种形式。语言的定法是一个静止的、抽象的状态,语言的"活法"是一个动态的、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表情达意的目的,功能和特点几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区别在于科学语言表情达意是准确,稳定,具体而又抽象的,艺术语言则多义,模糊,流动而又形象的;科学语言表情达意遵循语法规范,艺术语言则遵循情感逻辑;科学语言表情达意平直实,艺术语言则空灵虚幻,追求神似。  相似文献   

5.
由于艺术语言表意的模糊性和多维性特征,在艺术语言创作和理解过程中,"活法"便显得很重要。本文将通过艺术语言思维模式的构建、艺术语言义的实现、"活法"在艺术语言中的作用等问题的探讨,解析艺术语言"活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规则是语法。语法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一定要遵循英语的规律,了解英语的逻辑特点。对比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逻辑差异,有意识地克服汉语思维定式,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语法的定法和艺术语言的"活法"的关系.二者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言语事实中,它们相互排斥.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共同促进语言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把自然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艺术语言无工可见,无迹可寻,体现了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言时的自然性。艺术语言随语成韵,随韵成趣,它是发话主体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的自然反映。它升华和超越了理智,使理智又寓于情感之中。它体现了发话主体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艺术语言才具有“天地人和”的动人魅力,它色彩斑斓,气韵生动。它体现了与科学语言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的功能性和不同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给我们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黄小平 《文教资料》2007,(30):43-45
广告语言是指广告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是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科学语言是理性的、思辨的,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变异的。广告语言把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融为一体,理性与情感相互交融,达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里,一个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大多遵循一定的语法规范和用语习惯,因此它的结构和意义也就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但语言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有多丰富,语言就有多丰富。如果我们多留心生活,巧妙处理语言的“倒错”现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倒错”,又称“倒置”,它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调整词语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为依托,通过改变词语原有的自然顺序,使词语在组合上出新出奇,从而在表达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语言在语言编码中所利用的语法手段一旦不可能尽其意,艺术语言便借助于意象思维这一特殊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而使得普通的语言符号上升为艺术语言的符号,“象”是艺术语言的符号媒介,是主体情意的寄托载体,是沟通物象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一、“活法”的含义“活法”之说,本出于江西派吕本中的论诗主张.其活法者,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者,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张泰来总结江西派的作法,也“谓有活法,…… 惟意所出,万变不穷”.可见其本旨是说,其变,并非不遵法度,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而是强调不超出一定规矩.就象“珠走于盘而不出于盘”一一珠在盘中走,横、斜、圆、直,变化万端.然再变化,也不能跑出盘去.这就是说:越规矩,有万种变化之奇;守规矩,又无束缚手脚之窘.不离法也不即法,先从法入,后从法出,以无法而为有法,达到自由和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黄平科 《少年读者》2008,(5):I0001-I0002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惯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把这类语言称为“语言陌生化”。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如下五种: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他在语言的创造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利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挖掘篇章的深层内涵;用“反理论化”的表现方式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地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创造,鲁迅杂文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征来看,网络用语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从言语事实和语言规则的关系来看,现在的语法规则不应也不能强行制约网络用语的发展。用环境污染的概念来类比网络用语的发展方法上存在问题。网络用语违背了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而将其视为一种“语言污染”,其实质是以一种静态的思维来看待语言。事实上,语言具有动态性、社会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网络用语的命运并不是由已有的语法规则或人为的规范决定的,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是否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6.
艺术思维是复合混融的立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思维是外延比艺术思维大得多的概念,与艺术思维是两个不同级别并具有本质区别的范畴,形象思维具有认知和审美两大功能,其思维的结果有的是学艺术作品,有的是理论形态的作品,有的是一般社会意识,艺术思维不是过去学理论教材中所说的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满足人们认知的需要,思维过程也不是遵循形象的逻辑运动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思维的结果也不是一般性意识形态,而是要经历从一般生活形象到艺术审美形象的转变,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形象,其中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审美、情感与想象、灵感与感知、现实与梦幻等多种思维方式复合混融的立体辩证性思维,其思维结果是为了创造出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形象或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思维方式是人们对感性材料,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控制的动态过程.即思维主体对输入的感性材料进行分解、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社会性的精神和观念。思维方式是通过人们的交往、语言、习俗、情感、文化和传统实际体现出来的,语言文化既是思维的产物.同时又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语言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历来就受到语言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日常事务交往中,我们都曾感受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即“语言文化诧异”现象。这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关于英汉语言对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的对比,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以语言和思维关系为切入口,通过语言现象展示与研究思维,对比研究才显得高效科学。借鉴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相关理论,并基于此从“群体观念”与“自我中心”,“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悟性”与“理性”,“曲径通幽”与“开门见山”四个方面就汉英思维方式与语言形式进行对比研究。语言对比并非简单地比较异同,而是需要结合语言、思维和人类行为等方向综合分析,跨学科研究,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顺应全球化多文化语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 ,探讨了艺术语言产生时的心理过程 ,认为 :艺术语言的思维是心象性思维 ,心象思维明晰化 ,就成为意象思维。艺术语言思维的根本目的是在“意”而不在“言” ,即“言” ,只是表现“意”的形式材料和手段而已。艺术语言的思维过程 ,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形象思维 ,即心象思维 ,“心象”是一种“心灵化的表象” ,它是渗透了主体认知、情感、心绪、审美体验等的表象。潜意识中的心象思维明晰化、语词化 ,就成为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20.
旨在表现现实和人的精神美的艺术语言的审美空间,是一种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一体的艺术审美反映形式。它建构在以语境为核心和基础的依据上,运用艺术思维作为其内部生成机制。但最终导致艺术语言审美空间的物态化和形式化的因素则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形成的特殊言语形式。这种以变异性为艺术表征,产生于“活法”驱使的符号与情感内涵相对应的艺术体系,既建构了同情感体悟等人类生命力运动结构模式相似的客观外在显性形式,又创造了艺术语言审美空间整体性意蕴结构形式。同时,它也就成了自身所特有的美感功能和精神价值的载体形式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