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生新闻由于在题材、内容和形态等方面与时政新闻有着差异,并且报道视角也不同于时政新闻,因此,与受众的贴近性更强.融媒体语境下,地方主流媒体的电视民生新闻也要创新求变,以适应融合传播的需要.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升级应注重三个向度,即题材的广度、报道的深度和传播的力度,以此来确保其持续生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让电视时政新闻变得鲜活,促进了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对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出台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为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央视《新闻联播》改版成功,这种"党政喉舌民生传达,亲和媒介民众话语,公共领域群众参与"的时政新闻民生化报道新模式,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被认为更加接地气,收视率同比2012年提升了两成以上。这些都说明了电视时政新闻重要的改革方向是民生化。本文将对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董斌 《新闻窗》2012,(3):36-36
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体的这个渠道来向人们传递党的一些方针和政策,通过各种渠道来让人民知道党的一些理念和一些政务活动,在这类新闻中,存在着大量的新闻信息,而且电视时政新闻也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电视时政新闻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所以如果能让电视时政新闻趋向民生化,一定会更加贴近生活,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5.
刘艳辉 《今传媒》2009,(9):81-82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诞生了一个叫<南京零距离>的新栏目,自此,拉开了中国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大跃进的序幕,各个级别的电视媒体都开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除了以<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时政新闻和法制新闻以外大都数社会新闻节目都被赋予了民生新闻的光环.然而,就是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后蕴藏也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人的思考:民生新闻的繁荣源自何方?又将走向哪里?  相似文献   

6.
<正>现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已经逐渐将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因此报纸、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早已经成为民生新闻进行广泛宣传的工具。民生新闻涵盖的范围比较广,社会新闻就是民生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民生新闻相关联的还有时政新闻,而时政新闻是属于比较枯燥的一类,不能引起大众的兴趣,但是只能通  相似文献   

7.
对于各级电视新闻媒体而言,时政新闻工作均是一项核心任务。进入媒体融合时代,由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均发生了变化,因而电视时政新闻记者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挑战,要求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了解媒体融合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特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本文主要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面临的转型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电视时政新闻记者有效完成自身转型的具体策略,旨在提供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都市报中就已初露头角,但经改造移植到电视屏幕上才引发了激烈讨论,并被归为一种独立的形态。电视民生新闻也因此以一种标志性的形态展示了我国新闻事业改革中的电视新闻理念和媒体定位更新:从内容上来看,民生新闻改变了地方新闻依据《新闻联播》以时政新闻为主体的典范模式,从而确立了社会新闻的主体地位,甚至还有实用资讯、生活投诉等超出传统新闻定义的元素;在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张建赓 《视听界》2009,(4):29-31
《南京零距离》曾作为民生新闻的代表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电视市场上独树一帜,一度挑起南京地区新闻大战,在中国电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生新闻的概念改变了我国媒体一度高高在上、重时政新闻不重社会新闻的弊端,强调以民为本,把过去的新闻死角改造为新闻亮点;在发挥大众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突出现场直播等方面均作出积极贡献。“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这句口号很好地诠释了节目的定位。它利用城市频道自身的地缘性和区域性优势,把新闻定位于既要反映时政要闻,又要反映百姓生活,同时侧重对新闻事件的权威解读和深刻分析,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民生新闻热潮。  相似文献   

10.
业界普遍认为,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各地电视台纷纷在原有时政新闻节目之外另设一档民生新闻节目,使电视民生新闻大有与时政新闻分庭抗礼之势.  相似文献   

11.
杨文萌 《新闻知识》2007,(2):13-16,79
一、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国内电视理论界人士认为,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开辟了“时政新闻”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焦点访谈》、推出《新闻调查》,一系列的新生栏目让新闻有了故事,有了深度。中国电视新闻的这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而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改革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则是地方电视台。2001年是新旧纪元之交,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形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媒体改革的倡导,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优势助力下获得更好发展,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民生节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但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结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及时,使电视民生节目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需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提升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当前民生新闻编辑现状,并探究融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时政新闻报道仍然存在着内容瘦硬、形式单一、画面苍白等诸多问题,成为新闻改革中的"瓶颈"。其实,我们不妨把电视时政新闻和生活新闻进行对接,即时政新闻借鉴民生新闻的技巧,丰富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电视媒体的主要新闻节目形态 目前,国内电视媒体新闻栏目主要有三种形态,一种是“时政新闻”,汇聚国内外或者地方要闻,成为全国人民或者当地民众了解国内外或者当地大事的一个重要窗口。第二种是调查类新闻节目或者称深度报道。这类节目的崛起强化了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导向性,也突出电视新闻的评论陛、调查性、监督性。第三种是刚刚前几年兴起的“民生新闻”,在内容上、表现形式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重要性,探讨了科学的语言表述、有效的理念转变、良好的写作方式等民生化实践策略。对提升电视时政新闻水平,推进其贴近民生,符合大众需求,实现科学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是从平民化角度出发,采写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强调平民化与本土化,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的双重性质。当代民生新闻存在题材狭窄、信息负面;形式雷同、竞争同质;媒介霸权、自我认同等问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做好民生新闻,品牌经营是媒体所必须考虑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者之间无论从内容风格、关注点、关注对象、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时政新闻主要关注的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层,而民生新闻则关注的是基层普通群众。两者可以说是各司其职,并无太多交集。但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热情的不断提高,如何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更多更好地融合起来,时政新闻从更深的层次上关注民生,民生新闻摒弃低俗、融入主流,已经成为地方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贾鹏政 《新闻传播》2023,(16):158-160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尤其是时政新闻,要充分发挥其权威性优势,与新媒体相融合,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与表达方法,既要找到适用于电视荧屏的方式,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迎合受众需求,实现与融媒体时代齐头并进,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更为新颖的时政新闻节目。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为提升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创新表达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当前电视时政新闻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其突出民生情怀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以及观众信息选择的变化,对电视时政新闻如何突出民生情怀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热播现象,新闻理论界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文章。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不同,出现了一些对民生新闻概念在理解上的歧义。《解析电视民生新闻三内核》一文,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三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内核进行系统分析,较好地把握住了民生新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